雷达财经出品 文|潇洒 编|深海
近期,预制菜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原因是随着开学季来临,一些学校通过统一配餐将预制菜引进校园,却因质疑其中的健康营养等问题,遭到了家长的抵制。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近日,江西赣州蓉江新区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发布视频,抱怨当地给学生统一配送的午餐存在速度慢、质量差、口感不佳等问题。其中一位家长还据家长反映,在学生家长自发组成的“抵制预制菜”交流群中,有几位家长反馈孩子吃完学校餐食后出现了腹泻等情况。
这一事件,也成了消费者对待预制菜的缩影。根据媒体的调查,不少消费者都表示,外出就餐不希望点到预制菜,有一些饭店使用预制菜却不明确告知,预制菜质量不佳等问题频频引发“吐槽”。
这对未来规模超万亿元的预制菜产业,并非好消息。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目前预制菜行业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餐饮企业,占比达80%。而C端的大众消费领域仍然是薄弱点,消费者对预制菜更多的仍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二级市场上,预制菜相关企业未知香等虽然业绩呈正面增长态势,但股价却大幅走低,显示出资本热度下滑的一面。
C端消费者接受度不高
“我从来不吃,预制菜是猪狗食。”在东方甄选去年的一次直播上,王志纲在和俞敏洪、董宇辉的聊天中怒斥预制菜。
同样,今年初,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什么舆论上称预制菜为垃圾食品?这是因为一些预制菜为了延长保存时间,要添加防腐剂,否则新鲜度难以保证。我们现在研究预制菜设备,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持预制菜的营养和品质。”对于格力进军预制菜领域,董明珠介绍格力不是制作预制菜,而是做预制菜的装备。
虽然对预制菜的全盘否定不可取,但随着预制菜走进校园,仍有不少学生家长和消费者站出来质疑预制菜的健康营养等问题,甚至有家长辞职给孩子送饭。
据媒体报道,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的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发视频吐槽,称由于当地中央厨房供餐配送不及时、服务人员不足,开学第一天就出现了数百名孩子下午3点还没吃午饭的情况,有的孩子吃了还拉肚子。
一位来自无锡的家长称,孩子学校是统一配送的半成品,荤菜是半成品,素菜洗好切好放塑料袋装着,隔一天送去学校。对这种方式她明确反对,“做过饭的都知道这种肯定会变质的”。
目前,赣州市蓉江新区已停止对全区幼儿园进行中央厨房配餐。此后,多地家长通过问政平台表达了担忧,相关方也给出了回应。
微博上,有媒体发布了一则“如何看待预制菜进校园现象”的投票,相关话题中,有超过80%的网民选择了“不赞成,担心孩子吃预制菜的营养卫生等情况”。
实际上,C端消费者普遍对预制菜存在着一定的顾虑。近期,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发文称,调查结果结果显示,53.2%的消费者反对餐厅使用预制菜,表示去餐厅就是想吃新鲜菜品;62.8%的消费者在外就餐过程中遇到过餐厅使用预制菜;78.1%的消费者反映餐厅使用预制菜未做到提前告知。
这也不难理解,消费者花钱前往餐厅是为了一席美味,结果吃到的却是预制菜,体验感自然有落差。
对此,江苏省消保委呼吁,餐饮企业和商家应提高自律自觉意识,对使用菜品的来源、是否为预制菜、制作工艺等要素,主动清晰进行公示。
由于C端大众消费者的认知度不高,目前小吃快餐店、连锁店、主打外卖的餐饮店、团餐食堂等成为预制菜消费的主要场景。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预制菜市场B端和C端的市场规模比例为8:2。
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消费端现在是整个预制菜进入产销两旺最大的一个短板,因为国人“食以鲜为主”,不少消费者觉得预制菜是隔夜菜。
菜品安全问题引担忧
资料显示,预制菜又称为预制调理食品,一般指以各类农、畜、禽、水产品为原辅料,配以调味料等辅料,经预选、调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通常预制菜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加热或烹饪后食用。
90年代初期,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餐饮巨头进入中国大陆,一些工厂开始为其配送半成品菜,这或许就是我国最早的预制菜雏形。
2020之后,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的预制菜产品出现,由于疫情时期人们生活习惯、节奏的改变以及供应链的成熟,预制菜真正站在了风口上。
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值超过4000亿元,同比增长21.3%;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10720亿元,迈上万亿元级别赛道。
然而,超高的市场预期,除了无法与消费者的期待相匹配,预制菜行业还存在着虚假宣传、菜品不新鲜、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有医生建议不要多吃预制菜,以新鲜蔬菜为主。湘雅医院主任医师彭杰就认为,通常预制菜对身体的危害主要是使人体吸收营养减少、加重肝肾负担、增加患癌的风险。
另外,从调查数据来看,预制菜在食品安全方面还有待加强。根据江苏省消保委发布2月份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有近八成消费者表示购买预制菜遇到质量问题。其中有25.71%的消费者遇到了菜品变质腐败的问题,24.29%的消费者遇到了预制菜品食材不新鲜的问题,15.39%的消费者表示购买的预制菜内含有异物,13.95%的消费者则表示自己购买的预制菜存在过期现象。
媒体报道中,频频曝出的预制菜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去年7月17日,消费者王女士在趣店直播间下单了粉蒸肉预制菜,签收后发现其中的红薯包生产日期为7月7日,保质期四天。
而曾被认为有望冲击“水产预制菜第一股”的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被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其生产的巴沙鱼恩诺沙星检测值超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在业内人士看来,预制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制度上的规范。但截至目前,多省市出台了预制菜的相关标准规范,不过国家标准迄今尚未出台。
欧陆食品认证亚太区技术总监梁黎东认为,因为没有产品标准、行业标准,一些中小企业进入预制菜赛道,成本投入比较低,就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打市场,最终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同样因为没有标准,预制菜生产车间的布局、GMP管理等无法保障,最终只能通过产品检验来确保产品安全,这样一来反而加大了产品的风险。
行业加速进入洗牌期
过去几年,预制菜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入局。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达6.8万余家,超过五成的企业成立于近5年间。
资本市场上,也有众多企业布局。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目前A股预制菜相关的概念股有94只,包括安井食品、三全食品、紫燕食品和同庆楼等。其中在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正值的企业有66家,占比超过70%。
相关核心个股如安井食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68.94亿元,同比增长30.7%;归母净利润约7.35亿元,同比增长62.14%。目前,预制菜已经成为安井食品的第一大业务,在上半年实现营收21.99亿元,同比增长58.19%。
作为“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17亿元,同比增加1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468万元,同比增加6.12%。
据悉,味知香主要生产半成品菜,基本都是生食,目前有8大品类300多款产品。公司现有厂房产能1.5万吨/年,近几年的产能利用率都超过100%;新建厂房已经开始投产,设计的5万吨/年产能目前已上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预制菜企业业绩向上增长,股价却朝相反的方向变动。年初至今,东财预制菜概念指数累计跌幅达11.63%,从去年的1300点高位回落至目前的约1100点。
其中的预制菜股的股价是轮流下滑,以味知香为例,公司9月18日收盘的股价41.3元/股,较2021年最高近100元的股价,跌去近60%。
资本不再热捧背后,预制菜进入加速洗牌期。“有很多专家在讨论,3-5年之内,现有的中国预制菜企业应该会淘汰90%以上。预制菜在中国不缺品类,不缺产量,最缺的是品质、品牌和标准化。”广州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舒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有市场人士认为,在行业淘汰赛,只能那些能树立品质和品牌优势的玩家,才有机会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