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需求“多元且分层”,保险机构逐鹿养老社区

观点
2023
11/06
20:15
亚设网
分享

养老服务需求“多元且分层”,保险机构逐鹿养老社区

(图片来源:ICphoto)

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作为五篇要重点写好的大文章之一。业内提出,金融不仅为个人提供养老资产的配置工具,还可以规避养老风险。同时,金融还为养老发展的产业链和投融资提供了工具。为应对当下“多元且分层”的养老需求,亟需各方主体的积极加入。

保险资金与养老产业长投资周期天然适配,保险业可以在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两端发力,近年来已在养老社区领域持续布局,将养老服务与保险支付结合,用服务推动保单销售。从布局模式来看,重资产自建社区,轻资产城心养老、轻重并举等路径逐步成型。

养老金融议题:金融为个人提供养老资产的配置工具,规避养老风险

面对人口加速老龄化趋势,养老是从国家至机构再至个人层面都要慎重和积极思考的大议题。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养老金融,正在各方金融机构的布局之下探索出多条路径。

“金融不仅为个人提供养老资产的配置工具,规避养老风险。同时,金融还为养老发展的产业链和投融资提供了工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远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保险养老融合与发展论坛中分析称,以金融产品为枢纽,金融业推动了老龄化过程中的养老服务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产品链接消费者、链接投资方、链接社会机构,构建起整个社会生态体系。

而在金融养老的背后,所面对的是老年人养老需求的转变。在业内看来,如今老年人群养老需求从生存型被动养老向品质型主动享老转变,而为满足多元的养老需求,养老产业必须在人群细分上下功夫,这也意味着需要多元主体对养老产业发展的参与。

“养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离不开金融的供给侧改革”,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殷志刚谈及,“要通过优化结构来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养老服务整体效能提升和持续高质量发展。包括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租赁等相关行业,要从老年人支付的角度去开发金融产品,注意老年群体的保守型投资需求和抗通胀、抗风险需求。此外,解决复合支付的方案是要建立涵盖老年人个人的储蓄、养老金以及体现个人金融能力的房屋租赁、理财收益、养老信托、商业长护险等在内的复合型支付体系。”

保险养老: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两手硬”

在金融养老的议题中,保险是多元化、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对于满足养老需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表示,核心在于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两手都要硬”。

首先聚焦于保险产品在养老金融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中信基金会金融实验室专家成员包虹剑具体分析指出,在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保险产品能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但长期持有需要牺牲一定的流动性;保险除了是资金和财富的积累工具外,还提供风险的保障。例如,护理险和医疗险可以确保老年时不会因意外而大幅现金流;终身年金产品则可以持续提供现金流,为老龄化社会提供长寿命保障。

“随着年龄增长,个人对日常生活护理需要持续攀升,或将构成未来消费主场景。一方面是家庭难以承担的照料和赡养责任,另一方面是照护需求的持续高涨,由此对社会化产业有了更高期待”, 基于“9073”的养老模式偏好,锁凌燕尤其强调了照护需求的重要性。

但现实是,供给端存在巨大缺口。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空缺、养老服务人才稀缺等问题始终难有实质性突破。

锁凌燕建议,保障服务方面要协同发展,她提及,需要一边有资金的保障,另外一边也要能够购买到对应的养老服务,二者发展应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

“保险企业如果能够进入养老生态,成为链接供求双方的纽带、信息交互的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预期”, 锁凌燕强调,保险业在长期资金投入能力和长寿风险管理方面有重要优势,能够有耐心持续地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此外,保险客户体量大并且与养老适配度高,支付力强、具有风险保障意识,且更加重视后半生的规划,是天然最易转为养老客户的人群。而寿险、年金险等保险产品可以有效补充养老资金,叠加养老业务又能起到服务保障的作用,养老与保险主业协同效应明显。

养老社区:轻、重资产布局,多保险主体入场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养老社区正成为保险机构重点布局的路径之一,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各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城市,已逐步探索包括轻、重资产等在内的多样化养老社区布局模式。以“保险+月费”的主要形式,用服务推动保单销售。险资规模大、周期长、看重长期回报的特点,与养老社区现金流要求高度吻合。

从具体投资模式来看,保险机构主要通过开发建设、租赁改建、外部合作等形式投资养老社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一系列服务。

以资产投入程度划分。重资产运营模式以泰康、国寿为代表,整个布局链涵盖前期规划、拿地、社区建设、医疗匹配,以及配套的销售、运营等,需要保险机构的重度参与,集“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为一体。其优势在于项目产权清晰,保险公司对项目有强控制力。

而重资产模式的前期高额投入,给保险公司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催发部分机构转道轻重资产结合,或轻资产布局模式。

太平人寿在2017年定位“轻重并举”模式布局。在已启动自建养老社区项目的同时,探索与第三方养老社区合作,扩展全国养老布局版图。

而此前不少以重资产拿地、建设养老社区的保险机构,如平安、泰康,也在后续搭配轻资产布局动作,对于城市中心地段,选择租赁、合作等模式。

也有公司在布局之初即明确要采取轻资产模式,如大家保险的“城心”模式,选择在医院、公园等服务资源汇聚的城市核心区租赁物业,并将其适老化改造成养老社区。通过精细化管理增收节支,尽快实现医养社区财务自平衡。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商业保险机构养老社区项目数量已达到105个。

在保险机构多路径布局养老社区的背后,更多是在于服务端的支撑,这也是各方打出差异化重点之一。

根据调查,老年人在医疗保健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需求最为强烈,因此,需要提供就医诊疗、健康管理、居家安全监测等服务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缓解其痛点。

尼尔森IQ金融行业消费者洞察副总监段茜预计,随着养老意识逐步唤醒,养老服务需求“多元且分层”的特征越来越明显,需要市场能够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

举例来说,在城心医养社区的运营实践中,大家保险推出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康复服务、康乐服务、膳食服务、安居服务六大体系;新华保险康养产业目前初步形成了“康养综合社区+照护医养社区+休闲旅居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打造“优客+”健康增值服务体系;太平人寿在医康养布局方面推出两大品牌,即“乐享养老”和“乐享健康”。其中,“乐享健康”以“重疾一体化”和“跨境医疗服务方案”两大服务体系为核心。

“保险机构布局养老社区,将养老服务与保险支付结合,既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新的养老环境,又让其储备的资金能够负担得起这样的养老方式”,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副秘书长伍国良指出。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