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拿下入场券,比亚迪财险车险经营资质获批

观点
2023
11/09
18:31
亚设网
分享

正式拿下入场券,比亚迪财险车险经营资质获批

(图片来源:ICphoto)

入股、更名、注资之后,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财险”)正式拿到车险市场的“入场券”。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比亚迪财险业务范围变更,新增机动车保险业务。背靠“金主”比亚迪,目前比亚迪财险偿付能力充足率已成功提振,如何扭转当前签单保费为负、保费规模较小、经营亏损的困局,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拿下车险入场券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披露关于比亚迪财险变更业务范围的批复。根据批复内容,同意比亚迪财险业务范围变更为:与互联网交易直接相关的企业/家庭财产保险、货运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短期健康/意外伤害保险;机动车保险,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分出和再保险分入业务(仅限临时分保分入);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业务。

与比亚迪财险前身,即易安财险的原经营范围相比,核心变化,在于新增“机动车保险,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业务。

经营车险资质获批,意味着比亚迪可如行业所期正式开始进军车险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车险市场。

近年来,造车新势力接连“涉险”。2018年7月,小鹏汽车成立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2020年,特斯拉成立保险经纪公司;2022年1月,蔚来出资5000万元注册成立蔚来保险经纪;同年年中,理想通过旗下子公司受让一家保险经纪公司100%股权。也正是在2022年,比亚迪出资设立的保险经纪公司获准设立。

区别于传统4S店基本已申请保险兼业代理牌照和同步进行车险销售的模式,新能源车企在直营模式下,为抓住刚需属性车险的销售入口,选择以直接申请或收购保险中介牌照的方式,为自身主业连接上保险一环,这有利于其绕开与第三方合作,争取更大利润空间。

而比亚迪的野心并不止于此。在易安财险被接管并破产重整后,比亚迪出手接盘。2022年5月,比亚迪获批成为易安财险新股东,持股比例100%。随后,比亚迪又出资30亿元为易安财险注资,后者注册资本提升至40亿元。期间,易安财险也更名为比亚迪财险。

从比亚迪财险目前的业绩情况来看,2023年3季度,比亚迪财险保险业务收入6.2万元,净亏损473.3万元。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7万元,净亏损3219.81万元。

风险综合评级方面,比亚迪财险最新评级已经从D类调整为B类,对此,比亚迪财险表示,一方面,公司,即原易安财险被原银保监会接管,2022年7月15日接管期结束后,公司处于破产重整期,自2023年5月25日起,公司处于重新开业筹备期。

另一方面,由于公司2023年第1季度偿付能力为负值,因此在风险综合评级中被评为D类。而公司在2023年第2季度接受股东偿债资金后,偿付能力充足率升至949.54%,经监管评估,风险综合评级调整为B类。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财险第3季度签单保费为-5076元,还未恢复业务开展,此次车险业务获批,或将为其2023年年终表现带来突破性改变。

进军车险,优势与困难并存

作为造车新势力,比亚迪大手笔进入保险市场,在业内看来,也即意味着对新能源车险领域的强力进军。

“在汽车销售场景之中,有利于具有刚需属性的车险进行同步的销售达成,这相当于对汽车销售的二次开发”,一位保险中介机构相关负责人向蓝鲸财经分析指出,“更进一步来说,新能源车高出险率、高赔付率背后,需要新能源车企的积极参与。”

与传统险企相比,车企获取车辆的数据成本更低,而效率更高,且车企通常并不愿意与险企分享核心数据合作开发保险,直接入局车险市场,比亚迪有更大的话语权,可以从数据收集、分析到产品精算、定价的全流程掌控。

与此同时,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在服务端的经验和优势,一定程度能帮助其旗下保险公司实现车险理赔和服务端实现链路打通,借助自身的服务网络,提高理赔效率,进而巩固用户忠诚度。

另一端,从保险角度而言,前述保险中介人士指出,“汽车相关的场景中,涉及多个维度的责任相关,均需要保险保障的加入,这也给比亚迪旗下保险板块拓展了业务增长点。”

不过,对于比亚迪财险在车险市场的布局,业内态度更为审慎。

人保财险总裁于泽曾提出,车企涉足车险业务,对保险业影响有限。背后因素,一是因为车险是管理型的险种;二是保险行业储备了大量的人才,比如包括销售队伍定价能力上,并不是有企业和销售渠道就可以;三是保险行业多年积累的历史数据能对精算和定价保持领先优势;四是车险对承保和理赔服务网点要求很高,庞大的网点服务体系对进入到车险行业的车企而言挑战很大。

前述保险中介机构相关负责人也向蓝鲸财经表示,保险业确实存在壁垒,承保、定价、理赔以及背后的数据管理、筛选、清洗等均需要经验的积累,同时需要财险机构搭建系统的配套能力,如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等,尤其是面对新能源车险这一尚未完全成熟的市场,想要扎稳脚跟甚至突围和创新,并不容易。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