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扬)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下降0.2%,时隔两月后再度转负,环比季节性下降0.1%。
其中,食品价格下降4.0%,降幅比9月扩大0.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5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30.1%,降幅扩大8.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55个百分点;鸡蛋、牛羊肉、鲜菜和食用油价格也下降较多,降幅在3.5%-6.4%之间。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涨幅与9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5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0.1%,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价格由9月下降1.2%转为上涨1.8%;服务价格上涨1.2%,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旅游和飞机票价格分别上涨11.0%和5.1%,涨幅均有回落。
10月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6%,较9月放缓0.2个百分点。
“从原因看,同比回落一方面由于2022年同期环比略涨抬升了基数,另一方面,旅行和部分耐用消费品价格回落形成了一定拖累。”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分析认为,“10月CPI走势是继9月之后的第二个月走弱。从原因看,一方面,食品价格对物价的拖累影响较为明显,这与近年来中国持续加强粮食安全和食品供应保障,以及猪肉产能去化偏慢导致的价格持续低迷有关。另一方面,耐用消费品价格整体偏弱,主要是近年来中国汽车、消费电子产品产业链效率不断提升,但在外需回落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出现了一定供过于求的现象。尽管2023年以来服务需求整体在复苏,但也易受到节日等季节性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
同日公布的10月PPI环比由9月上涨0.4%转为持平,同比下降2.6%。数据显示,10月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0%,导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2.35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6.2%,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2.3%,加工工业价格下降3.0%,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9%,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2%,衣着和一般日用品价格均上涨0.4%,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2.0%。
“10月PPI同比增速较9月小幅下降,结束了此前三个月的持续上行,我们认为有三个因素的影响,后续PPI同比增速仍有望维持上行趋势:一是低基数效应对PPI的影响仍在;二是一万亿元特别国债落地有望拉动基建投资,带动工业品需求;三是生产端已经出现补库存迹象,工业品价格有望得到市场需求支撑。”中银国际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张晓娇表示。
东吴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宏观首席分析师陶川则表示,年内食品与原油价格疲软大概率对CPI同比造成下行压力,核心通胀在出行退坡后需找到新的支撑点。四季度政策加码巩固内需复苏带动价格回升仍有必要,目前增发国债已经落地,货币宽松预期增强,需关注积极财政效力释放对价格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