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片来源:智界汽车官方微博
尽管一再强调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但“不造车”的华为却正从车企手中,抢夺消费者的“方向盘”。
11月28日,华为发布鸿蒙智行首款纯电轿车智界S7。新车共推出四个版本,官方指导价24.98万-34.98万元,相较于25.80万-35.80万元的预售价有所下调。
发布会现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介绍,作为华为与奇瑞合作打造的智选车型,智界S7搭载了全新DriveONE 800V碳化硅高压动力平台、华为途灵智能底盘、HarmonyOS4智能座舱、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等科技配置,令现场观众多次高呼“遥遥领先”。
同时发布的还有问界新M7后驱智驾版,五座、六座版本售价分别为28.98万及30.98万元,较四驱智驾版对应版本售价低2万元。
新车发布的第二天,蓝鲸财经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先后来到两家位于北京的鸿蒙智行超级体验中心(以下简称“华为门店”),却并未见到智界S7的身影。一位销售人员称智界S7将在12月初进店,但并未明确告知具体日期;另一门店的销售人员则表示,新车将在12月5日前后到店。
在智界S7面世之前,9月新上市的问界新M7扭转了问界品牌销量低迷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看手机顺便看车”的现状。当智界S7在门店亮相后,消费者又将给出何种反馈?问界新M7的热销又能否助推智界S7走到更多消费者眼前?
消费者关注智能化配置,更在意“华为牌”
“座椅加热有吗?座椅按摩有吗?氛围灯有几种颜色?车机互动反应快吗?”“你们的智驾水平跟特斯拉比如何?”在看车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差异:多数消费者被智能化配置吸引而来,纯粹的华为爱好者更关注智驾能力,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者更关注舒适化配置。
北京某华为门店,多名消费者到店看车(图源:蓝鲸财经记者拍摄)
根据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问界新M7大定已突破10万单,其中60%以上的消费者选择智驾版,城区NCA选装率达75%。市场表现颇为突出。
记者观察到,时值工作日下午,店内间或有特地前来看车的消费者,一名销售需要同时接待两三组客户,问界新M7尤其受关注,甚至一车难求。“现在提车(新M7智驾版)需要8-10周,这个月订车我能保证您春节前提车,下个月就不一定了”。
同样由华为赋能且主打智能化标签,问界和智界驶向了不同的细分市场。当记者问及二者的区别时,销售人员表示,目前问界品牌旗下在售车型均为增程式SUV,智界S7则为纯电轿车,在补能方式上存在不同;同时,问界系列车型空间更大,更适合家庭出行需要,智界S7的智能底盘更适合追求驾驶感、运动感的消费者。
针对智能化配置的差异,销售人员称智界S7目前享受“首发优势”,比问界系列车型多配置了途灵智能底盘、预瞄系统以及泊车代驾功能。“当然,问界新M7智驾版后续也会通过系统升级的方式实现泊车代驾。”
不过几位销售人员都未特意提及车辆的生产方有所不同。而多数到店的消费者也并不在意甚至不了解,车辆是通过何种方式生产制造以及企业背后的合作模式,看车只是冲着“华为牌”。
从消费者的反馈中,我们大抵可以窥见华为的品牌影响力。记者看车时遇到的六组消费者中,仅有一组问及车辆的生产方。一位消费者对记者直言,自己正是被品牌方宣传的科技概念所吸引,加上信赖华为品牌,“反正华为不会跑路。”
智界S7年底前优惠5.5万,智能化故事还能讲多久?
华为方面在与媒体交流的过程中提到,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大的挑战在于卷配置、价格战以及同质化。
从价格方面看,智界S7锁定25万-35万元的细分市场,极氪001、特斯拉Model 3的售价同样在此区间内,将与智界S7产生正面竞争。除前述提及的车型外,不少新势力品牌首发车型均瞄准这一价格区间,其中不乏以智能化为卖点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有汽车媒体爆料称,“无人记忆泊车”、“远程召唤”、“城市NOA领航驾驶辅助”等智界S7热度最高的卖点,在试驾活动上仅对媒体短暂开放,而量产车上不仅需要额外付费开通,而且要等到2024年才能放开体验。
虽然余承东在发布会上高调提出“智界S7的规格比特斯拉Model S、奔驰EQE都要高”,但在定价方面,华为还是作出了让步。他坦言,“公司内部为这款车型的定价吵得不可开交,目前四个版本的售价都是亏损的,未来销量上来之后成本会逐步降低,实现扭亏为盈。”
面对“价格战”已经成为主导的市场,智界也不得不做出了权衡。除了给出了比预售价格更低的正式售价外,还推出了5.5万元的首销期下定权益,首销期将于今年12月31日截止,优惠力度不可谓不大。另有门店销售人员透露,问界车主置换智界S7还可享受置换补贴,但补贴金额尚不明确。
由于目前智界S7尚未到店,市场端反馈也暂不可知;单从定价来看,华为显然希望新车能在销量上更快地展现出积极的表现,尤其是作为鸿蒙智行生态下的首款车型。
而在11月26日,牵手长安成立新公司整合智能汽车业务后,华为开始扩大自己的“汽车朋友圈”。在智界S7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华为已向赛力斯、奇瑞、北汽和江淮四家车企发出股权开放的邀请,并希望一汽集团加入。
特别是在问界新M7的热销后,行业对于华为技术和品牌力的赋能都有了更强的认知。但随着合作企业增多,更多车型投放市场,在消费者心中,将对车辆背后的品牌概念逐渐模糊,华为系技术的应用和品牌背书或将成为他们购车的首要因素。
接下来,越来越多车企和华为一同书写科技故事,如何做好各品牌之间的协同与区隔,将成为故事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