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终回顾|内卷加剧、成本上扬,餐饮行业洗牌继续

观点
2023
12/17
12:31
亚设网
分享

2023年终回顾|内卷加剧、成本上扬,餐饮行业洗牌继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3年接近尾声,回望今年,我们经历了开年后餐饮的强势复苏,见证了内卷之下底线一再下降的价格战,感受到了消费者逐渐消退的消费欲,目睹了一波接一波的“闭店潮”。业内人士评价道,“一面是餐饮高歌猛进的迅速复苏,一面又是哀鸿遍野的一片凄凉。”

行业洗牌加速、“挤出效应”加剧,餐饮品牌该如何破局?对于即将到来的2024年,餐饮业又该如何做?

加速回暖

2023年春节,餐饮行业迎来井喷式复苏。春节餐饮年夜饭堂食一桌难求,热门餐厅排号超过千位,海底捞5天接待顾客超650万人次...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餐饮收入8429亿元,增长9.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5.7个百分点。这表明,餐饮业的复苏速度,快于整体消费复苏速度。据红餐产业研究院预计,2023年的餐饮行业收入会增加到4.8万亿的水平,达到历史新高。

另一边,不少餐饮品牌将视线转向海外,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年初以来,餐饮企业纷纷宣布“出海”或是加码海外市场。今年1月,呷哺呷哺集团高调宣布出海,并成立了港澳台及国际事业部,于中国香港新开设1家湊湊,于中国台湾及新加坡新开设2家呷哺呷哺。今年3月,楠火锅首家海外门店北美西雅图店正式开业。4月,朱光玉火锅馆全球品牌发布会暨海外市场启动仪式。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开拓新的市场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利润,而海外市场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大树落地辅导战略咨询创始合伙人李亮认为,连锁中餐品牌的全球化是未来10年中国餐饮连锁企业的大机会。一方面,全球有6700万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相当于英国、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口。而中餐作为最重要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由于华人的消费带动,可见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中餐加工工艺极致复杂化,产生的中餐味型的多样化,口感的多样性和包容度极高,可适应不同肤色、不同地域餐饮文化的变化,使中餐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餐饮品类。

价格战风云再起

5月,餐饮业迎来近五年最旺的“五一”。淄博烧烤现象级出圈,北京胡大饭馆、四季民福等餐厅的等位排号均超过千桌,武汉主力连锁虾店以及武汉83个品牌主力连锁餐饮品牌共计销售小龙虾超300吨……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显示,超九成受调查餐饮企业反馈“五一”假期间的营业收入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其中超六成较疫情前实现正增长,平均增长57.2%;近三成与疫情前基本持平。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1-6月餐饮业新增注册企业167.6万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23.4%。由此可见,新店猛增,老店挣扎,极大地刺激着整个赛道。

在行业内卷中,餐饮业出现凶猛的降价潮。餐饮行业相关人士告诉蓝鲸财经记者,“同行大打价格战,薅着你不得不往下走!”5月起,西少爷、和府捞面、贾国龙中国堡等中高端快餐纷纷放下身段,西少爷经典套餐普降10元以上,和府捞面在部分城市推出了“10元吃和府捞面”的午餐福利,贾国龙中国堡也把部分单品从最初的接近30元档降至10元档。南城香、和合谷、嘉和一品等品牌的早餐已经卷到“3元时代”。

与此同时,餐饮业“超低价团购”也激战正酣。例如小龙坎“秋天第一顿火锅4人餐”,原价要470元,抖音团购价打3.8折只要177元;肯德基“黄金SPA鸡排堡/滋滋YES烤鸡腿堡OK三件套”抖音团购价直降18.6元;牛排家原价268元的“精选单人午市套餐”,美团团购价打4.8折只要128元。“做团购的商家太多了,价格都很划算”,消费者图图告诉蓝鲸财经记者:“我进了很多团购羊毛群,每天都有群友分享低价团购。”

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战”对于更多中小餐饮品牌而言,无疑是危险信号,毕竟降价只会牺牲门店的利益。所以更多餐饮老板们经历的现实是,没有顾客、利润微薄,市场生存空间在被吞噬。餐饮业正在面临着大鱼吃小鱼的局面,面临着行业的洗牌。

江瀚表示,连锁餐饮品牌开打“价格战”和团购平台的兴起,确实对餐企的利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是造成餐企被淘汰的唯一原因。餐饮行业的竞争是全方位的,除了价格之外,品质、服务、品牌等方面也非常重要。

“抖音和美团的折扣券并不是餐饮企业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折扣券本质上是低价促销,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短期促销手段。如果将这类战术,理解为打造品牌的方式,那么企业将离品牌打造渐行渐远。”李亮称。

餐饮微利时代来临

热闹过后,“不均衡复苏”正式登场:有人盆满钵满,有人生意折半。

暑期,“开店潮”依旧没有停下,餐饮行业“挤出效应”加剧。截至8月底,全国餐饮累计新增超过276.8万家。但另一面,7、8两月餐饮吊销数量达到21.9万家,截至8月底,全国餐饮累计吊销数量达到77.9万家。也就是说,2023年1-8月,餐饮业平均每新开3.5家店的时间,就有一家店正在倒闭。

业内人士表示,因为消费在缓慢复苏,餐饮创业却已率先爆发。拉长维度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矛盾,自5月份就开始被激化。5-9月份,“餐饮”注吊销同比分别达到211.1%、267.7%、335.2%、306.3%、315.9%。

8月底,各大上市餐饮企业相继披露半年报。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上半年, 16家上市餐企中有15家实现营收同比大幅增长,只有海伦司一家企业因大规模关店出现营收同比下滑。营收虽是一片飘红,但从净利规模来看,依旧有些差强人意。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上半年,16家上市餐企有8家企业净利不足1亿元,占比近半。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蓝鲸财经记者,在全渠道,全方位多维度的竞争因素的影响下,整个行业步入了微利时代。

另一方面,尽管行业复苏,但不少餐企的客单价却整体下降。例如上半年,海底捞的整体客单价从去年同期的105元下调至102.9元;太二的客单价也从去年同期的78元下降到75元。第三季度,肯德基、必胜客的平均客单价分别同比下降5%、9%。星巴克发布的截至2023年10月1日的2023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其平均客单价同比下滑3%。

与此同时,餐饮行业还经历着成本上扬的问题。餐饮的三高问题在疫情后尤其突出,人工持续看涨,房租居高不下,食材成本翻番。老乡鸡在其招股书中表示,近几年来商业地产价格涨幅较快,商铺的租金也水涨船高。门店租金的上涨势必会增加企业及加盟商的运营成本,对行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由于米面、肉禽、食用油、蔬菜等农副产品易受自然条件、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其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这对中式快餐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抗风险能力提出了挑战。老乡鸡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间,公司的直接材料成本上升了72%,人工成本上升了54%。老娘舅亦然。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间,公司的直接材料成本上升了28%,人工成本上升了45%。

寒潮蔓延

临近年末,伴随着全国多地气温下降,餐饮行业也感受到了“寒意”。

闭店潮还在延续。近来,“三年关店1万家,正新鸡排被年轻人抛弃”成为热门话题,引发广泛讨论。网红奶茶鼻祖“一点点”,如今也正在一点点消失。连锁品牌都已元气大伤,更多的个体户餐饮,也被浪潮无情地拍死在了沙滩上。在抖音、小红书、B站、微博的“餐饮闭店”的关键词下,有不少网友依依不舍地跟自己的店铺告别。

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餐饮累计新增注册量为350.1万家,较去年同期多了37.4万家;与此同时,全国餐饮累计吊销量达105.6万家,去年同期为53.8万。

二级市场方面,11月的第一个交易日,港股餐饮股遭遇了暴跌,百胜中国、海底捞的股价分别大跌了12.99%和12.87%。起因源于百胜中国的三季报不及预期。三季度,百胜中国的营收、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和18%,较今年上半年有比较大的下滑。按公司的说法,消费需求在9月底开始走弱并延续到10月份。这对百胜旗下的两大品牌肯德基和必胜客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某种程度上说,百胜中国的增速放缓,只是餐饮消费降级的缩影。毕竟回顾今年,“实惠”“性价比”确是餐饮行业当之无愧的关键词。

比格比萨创始人赵志强表示,在消费端,疫情过后人们的负债普遍有所提升,但收入却没能跟上来,导致消费能力有所降低。与过去消费者单纯追求低价的行为不同,现在的消费者更加精明,在寻求低价的同时还对产品质量有着高要求,更加追求“消费降级,体验升级”。可以预计,好产品加上超高性价比,将成为未来大众消费领域的制胜之道。

“因为中国的宏观经济进入了折扣时代,中国的消费思维也步入了质价比与性价比同存的时代。”朱丹蓬告诉蓝鲸财经记者,“从某个角度来说,国人的消费思维与消费行为在倒逼整个产业端的创新、升级、迭代盈利模式。目前餐饮行业整个产业链的完整度是在不断提升的,包括场景创新、品质提升、服务体系升级,都是餐饮行业都在改善的一个重要节点。另外,质价比、性价比的提升,也会让中国餐饮行业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

“餐饮企业需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盈利水平。其次,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最后,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消费。”江瀚补充道。

饱受风寒的餐饮业之春就在眼前,能否抓住此番复苏周期,度过转型关键期,或才是各大餐企后续发展的重点。如同硬币两面,危、机往往同存。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若从此看,2024年餐饮行业也酝酿着更多反转的可能。

#变局——2023年中国经济年终侧写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