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小米 SU7 确实有点贵,但是「有理由的贵」。
在发布小米 SU7 之前,雷军就坦言,这不是一辆便宜的车,而且还有点贵。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作为小米的第一辆车,SU7 到底贵在哪?
此次发布会把小米汽车的技术拆分成了五个部分:
智能驾驶
智能座舱
超级电机
电池
一体压铸
正如雷军所说,SU7 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
1. 智能驾驶
早在一年前,小米的智能驾驶技术就和我们见过面,今天雷军将其分成三个部分,逐一介绍。
小米将自研感知技术中的变焦 BEV(鸟瞰图)让车辆像人眼一样,在不同的场景里变换不同的视觉方案,实时感知环境并动态调节。
比如停车场环境,算法可以将整个停车场切分成上百万个网格,每个网格大小是 5cm。这样的精度可以准确识别地锁的开合状态;行驶到城市路面又会扩大为 160m,而高速上则会看到 250m 远的地方。
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场景,都有合适的感知方案。
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能让车辆更好的识别周围场景中物体的样子,它能把障碍物和事件描述成一个方块,再加上矢量算法,将这些独立的方块结合成连续曲面组成的模型,这样 SU7 就有了看清物体的能力,甚至连异形障碍物的轮廓都能准确识别,比如电线杆、停车杆等。
最后是道路大模型。这项技术可以实时生成道路拓扑,依据路面情况准确生成对应的行驶引导线,就像人一样实时判断路面的情况,在遇到施工、堵塞路段都能顺利绕行。
雷军在现场展示了城市领航、停车场自动寻车、机械车库自动泊车的实录场景,道路大模型能让车辆在面对左右间隙只剩 0.05m 的机械车库时,也能顺利倒车入库。
除了算法的加持,这些功能同样依托强大的硬件系统。SU7 智能驾驶的芯片配置,也和行业主流持平:
双 NVIDIA Orin X 芯片,总算力 508 TOPS
高通骁龙 8295 车载芯片
27 个感知硬件:激光雷达×1,高清摄像头×11,毫米波雷达×3,超声波雷达×12
2. 软硬件全生态的智能座舱
这应该是整个发布会,最让人惊喜连连的环节,小米让其他厂商看到了用做手机的思路做汽车,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雷军说,他们直接把平板搬到了中控屏上,而且还是一个 16.1 英寸的 3K 超清大平板。
HUD 抬头显示的大小竟来到了 56 英寸,亮度为 13000 nit,可以覆盖到所有光线环境。
下方的仪表盘,每次车辆启动时都会翻转,这一点,很超跑。
同时前排座椅的后背,可以挂上最新的小米平板,并且能够直接激活车载模式,让平板成为车辆的控制面板,调节空调、音响、甚至是副驾座椅的前后。
雷军说 SU7 的车机系统最大的一个优势,是几乎没有上手成本,就跟平时操作手机和平板没区别;车机启动也比较迅速,平均只需 1.49s;OTA 升级也同样不需要太久,智能座舱升级 3 分钟能完成,整车 OTA 30 分钟就能搞定。
这些优点,都是依靠澎湃 OS 实现的,此外,汽车和手机的联动也会在澎湃 OS 的加持下,变得更顺畅。
车主上车后,手机和车机可以自动连接投屏,手机上的导航、视频、飞书等,只要「一拉」,就可以全屏显示,实现了跨端互联和无缝流转。
小米汽车和小米生态的结合,没有让大家失望。
3. 全球转速最高的电机
这次小米带来的自研电机有 3 台。
率先搭载在小米 SU7 上的电机为「V6」和「V6s」。
小米超级电机 V6 是 400V 平台的专用电机,输出功率为 220 kW,大概率会应用在 SU7 的标准版上。专为 800V 高压平台设计的 V6s,输出功率则达到了 275 kW。
转速上,两台电机都来到了 21000rpm,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2025 年才会和大家见面的 V8s 也已经完成了研制和量产,雷军称,这是目前转速最快、性能最强的电机,参数如下:
最大马力 578PS
峰值功率 425kw
峰值扭矩 635N·m
最高效率 98.11%
更让人吃惊的是,目前 V8s 在实验室达到了一个极为夸张的转速:35000rpm。虽然离量产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这不妨碍未来的小米汽车会在这个电机的加持下,成为一辆极具竞争力的高性能电车。
小米目前在同时研发三台电机,21000rpm 的 V6/V6s 已经上车,27200rpm 的 V8s 预计 2025 年落地,实验室里转子预研技术还需要等待一些时间。目前小米已经在电机技术上申请了 155 项专利,获得了其中 60 项专利。
雷军在介绍自研电机时,少见的嘶吼起来,可见这项技术对小米的重要程度。
4. 顶尖的电池技术
▲小米拥有自研 800V 高压平台,实际电压能达到 871V
800V 高压平台下的电池包,由小米与宁德时代合作研发,上千名工程师历时两年完成。此外小米还自研了 CTB 车身电池一体化的电池技术,提升整车强度的同时,有效降低汽车的竖向高度,扩充车内空间。
电池包的整体厚度控制在了 120mm,体积效率达到 77.8%,容量可至 132kWh,雷军自豪表示,这款自研电池最少能达成 1000km 以上的续航。
电池安全是所有人都十分关心的话题,小米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小米能够确保电池在 55℃ 满电的情况下,哪怕水冷系统不工作,电池包也不会产生明火,无热蔓延。这是由其 17 层高压绝缘防护带来的散热和隔热的能力。
电池包有双大面水冷,面积达到了 7.8m²,是行业平均水平的四倍,并在电芯的两边放置了 165 片气凝胶和宇航服常用的隔热材料,可以抵抗 1000 度以上的高温。
小米的电池包在磕碰防护上,提供了 3 层顶部支撑 +3 层侧缝支撑 +8 层底部防护,一共 14 层的硬核防护,顺利通过了 IP6K9K 密闭测试。
同时,车运协同的安全预警系统功能,每秒能检测 800 多个电芯信号;紧急情况下,此套系统能够在 4 毫秒内切断电流,确保乘员舱的安全。
SU7 电池安全的最大亮点,是「电芯倒置技术」,电芯中的泄压阀朝向地面,在电芯遭遇热失控时,不会伤害到乘车人员。
最后,小米汽车的电池热管理,在行业普遍采用热泵空调的基础上,升级成了「双模热泵」。
模式一叫「专热专供」,直供成员仓。
模式二叫「一热多用」,既供成员仓,也供给电池包和其他需要升温的地方。这项技术能够在零下 20 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从冷空气中吸取热量,为电池包供热。
此外,「三热源主机加热技术」还能将热泵空调、加热器、电驱等串联起来,收集大部件工作时产生的余热,为乘员舱和电池供热。
背靠一系列电池和热管理技术,雷军在发布会上立了一个 Flag:小米要当冬季电车续航之王。
5. 9100 吨一体大压铸技术
2020 年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用 6000 吨大压铸,将 70 多个零件整合成一个模型,带动了电车大压铸的行业新风。
这次小米的压铸机锁模力,达到了 9100 吨,雷军表示:「刚好比特斯拉在美国刚落地的 9000 吨还大一丢丢。」
为了 9100 吨的超级大压铸技术落地,小米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压铸岛,小米自主建设的整套压铸岛重达 1050 吨,占地面积 840m² ,相当于两个篮球场。除了用于技术探索和创新的「9100 吨大压铸」,小米还准备了传统冲压方式,在兜底产能的同时,也可以有更多突破。
其次是材料。小米和国家材料重点实验室共同用 AI 仿真系统在 1016 万种配方中,筛选了两种泰坦合金的原材料和成分比例,通过 1550 次的实验,成功研制出小米泰坦合金。
最后是「三段式后地板」设计,小米将 72 合 1 的压铸方案拆分成三个部分进行拼装,后方设置了中低速碰撞的溃缩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体压铸维修成本大的问题。
在 SU7 发布的前一天,小米启用了澎湃 OS 的全新标识,以中心旋转的点阵,表达「星系迸发」的设计理念。
每个超椭圆,都是宇宙之中星星点点的人的心念。我们想用它来致敬宇宙的澎湃和人心意的奔流。
小米一直是一个讲求生态的企业,「科技无界」这个口号,喊得也颇有底气。回顾数码圈过去十年的激荡,小米生态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晰。
2013 年夏天,在红米成功上市、预售大火后,小米内部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生态链概念,雷军当时提议,生态链公司一定要从手机周边开始做起,他首先想到的是移动电源。
年底,小米移动电源发售,1000mAh 的容量、一体成型的铝合金外壳、简洁的设计配上 69 元的价格,改变了国内移动电源产业的竞争格局。
移动电源的成功,验证了雷军对生态的设想,而小米也正式拉开了「生态」的帷幕,并在随后的日子,将「无界」的理念,从硬件扩展到了软件。
从 2020 年提出的「手机 x AIoT」双引擎核心战略,到今年 10 月发布小米澎湃 OS,小米将操作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底层重构,并将其战略升级到今天所强调的「人家车全生态」,至此,小米成为了全球第一家实现「人车家」生态闭环的公司。
从这一点来看,小米远远甩开了陷入「难产」境地的苹果。
智能电动汽车融合了汽车和消费电子两大行业,站在这一角度来看小米 SU7 就会明白,其本质就是小米生态。人们对小米 SU7 的期待,正是对于汽车产品抛开单一爆款和产品线规模,聚焦于场景化功能的期待。
除了多品类生态,从数码跨至汽车的小米,在营销上同样形成了一场降维打击。
前不久,我在一个聚会上碰到何小鹏,聊起造车的艰辛。我说,造车三年后,真心觉得不容易,比我原来想的至少难十倍。作为同行,看比亚迪,看蔚小理,看华为的汽车业务,就更加佩服。
小米 SU7 亮相前夜,雷军在微博上感叹造车之艰辛,还附上了几张图,向比亚迪、蔚小理和华为,轮番「致敬」,激起千层浪——
在过往的汽车发布会的预热中,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即便是时常在微博发声,网感颇强的吉利副总裁杨学良,对此也不能理解。有人说,从汽车行业的宣发来看,雷军此番「致敬」颇有几分冒进主义的意味,但对于手机行业来说,「这才哪到哪呀?」
汽车曾是一个极为传统的行业,围绕主机厂、供应商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和分工,营销风格也一向稳重保守。手机厂商的「手段」则层出不穷,高管隔空喊话、发布会拉踩友商、街拍「伪谍照」,造成营销了上的不断内卷。
如今,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到来,汽车行业的营销风格也在发生变化。一位车企公关最近对董车会提议:
什么时候写个深度稿,标题就是《车企人的精神状态,还好吗?》
在更大胆、激进的营销策略之下,公关和市场部门的「汽车人」也在不断加压,工作量成倍上涨。与此同时,「微博之王」李想也带动了一批车企高管入驻微博,主动制造话题,掀起舆论战。
这正是小米所擅长的。
别忘了,十年前的雷军,就是现在的李想。
面对老一辈「微博之王」的回归,有人选择笑脸迎上,比如蔚来 CEO 李斌:
感谢雷总一直的鼓励!热烈祝贺!一起加电,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智能电动汽车产品!
也有人面露鄙夷,比如前文提到的吉利杨学良:
人要是总想着被人致敬就完了,但人要是总想着致敬别人也没啥出息。
魅族甚至在微博上喊话,表示要成为小米 SU7 的首任车主。
▲ 魅族还开了一场直播,来看小米发布会直播
还是数码圈会玩。
发布会开场,雷军就强调:
小米 SU7 定位「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是一辆能够承载大家所有向往的梦想之车。
如何承载?靠的就是「科技」和「生态」,也就是小米口中的「人车家全生态」。在小米眼中,这是一个正向循环的体系。设备与人彼此依存、持续生长。
生态为人提供智能服务,人又把智能带给生态,让生态变得更聪明。
凭借 Xiaomi HyperConnect 跨端互联框架,打通了包括小米汽车在内的 200 多个品类,覆盖用户 95% 以上的生活场景。
更令人惊讶的是,小米甚至考虑到了苹果用户的「生态体验」,支持无线 CarPlay、AirPlay,甚至还支持 iPad 的挂载。
小米 SU7 亮相之际,雷军还带来了小米 14 Pro 和同为橄榄绿配色的小米 Watch S3,通过主题色+产品矩阵化的策略,强化生态的概念。
不得不说,小米是懂色彩的,橄榄绿放在车、手机,又或者是手表上,都显得那么恰如其分;小米是懂市场的,在新车亮相之际,推出与之呼应的定制色产品,增强品牌识别和一致性。
另一方面看,造车也如同种橄榄。俗话说「桃三李四橄榄七」,相比其他农作物,种植橄榄树需要更多的耐心。
但只要坚持养护、科学管理,橄榄树的盛果期可以持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小米汽车亦然。
我们要通过 15 到 20 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为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崛起而奋斗。
台上的雷军显得信心满满。
*本文由李华、肖凡博共同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