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泰生物换将:疫苗业务业绩降速,体外诊断能否再扛大旗

观点
2024
01/18
00:30
亚设网
分享

万泰生物换将:疫苗业务业绩降速,体外诊断能否再扛大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邵雨婷

1月16日,万泰生物(603392.SH)发生高管变动,曾从钟睒睒手中接棒董事长职位并兼任总经理一职的邱子欣申请辞去总经理一职,经邱子欣提名、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董事会同意聘任姜植铭为万泰生物总经理。

新任总经理姜植铭有多年在体外诊断行业的任职背景,此次人事变动也被市场猜测或是万泰生物要调整业务重心的信号。换将的背后,是公司疫苗业务业绩降速的困境,然而,随着疫情红利消退,集采加速下行业竞争加剧,作为万泰生物曾经的业绩支柱,体外诊断业务又能否再次扛起大旗?

新任总经理有多年体外诊断背景

对于此次更换总经理的原因,万泰生物表示,系邱子欣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企业高质量成长需要、干部年轻化需要,决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董事长工作职责和公司战略发展上。邱子欣自1997年至今就职于万泰生物,历任董事兼总经理等职务,现任公司董事长。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邱子欣持有万泰生物约4484.68万股,持股比例为3.54%,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公司实控人为钟睒睒,直接和通过其控股的养生堂间接合计持有万泰生物73.31%的股份。新任总经理姜植铭暂未持有万泰生物股份。

简历显示,姜植铭此前深耕于体外诊断领域。2002年至2022年初,姜植铭就职于丹纳赫集团贝克曼库尔特,历任分子诊断全球市场经理、生命科学及临床诊断亚太区市场总监、亚太区(中国外区域)总经理、全球高级副总裁及中国区总经理;2022年初至2023年12月,任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体外诊断业务曾是万泰生物的业绩支柱,收入占比超八成。资料显示,万泰生物成立于1991年,成立之初便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试剂业务。直到2001年,钟睒睒控股的养生堂以1710万元收购万泰生物95%股份后,万泰生物开始着手研发针对宫颈癌的二价HPV疫苗。

据招股书,2017年至2019年,万泰生物诊断试剂产品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81.73%、83.36%、83.77%;此外,诊断仪器的收入占比为3.40%、1.66%、2.13%。彼时,疫苗产品仅有戊肝疫苗一项,收入占比为0.35%、0.87%、1.30%。

2020年8月,万泰生物在上交所上市,上市后不到一年,钟睒睒便辞去了万泰生物的一切职务,接任者为邱子欣,持有万泰生物4.38%股权。此后,HPV疫苗市场火热,万泰生物的疫苗业务逐渐接替体外诊断业务成为业务重心。

2021年,万泰生物体外诊断业务的营收为23.39亿元,占总营收的40.68%,同比增58.97%,毛利率同比减少0.14个百分点;疫苗业务的营收为33.63亿元,占总营收的58.47%,同比增288.49%,毛利率同比增加2.96个百分点。

最新一期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万泰生物合同产生的收入中,诊断分部的收入为7.63亿元,仅占总营收的18.39%。

不过,2022年之前,因新冠病毒传播,万泰生物体外诊断业务依然保持着增长。2022 年3月,万泰生物成为新冠抗原检测产品最早获批上市的企业之一。据往年财报,2020年至2022年,万泰生物的体外诊断产品收入分别为14.9亿元、21.73亿元、26.74亿元。

疫苗业务业绩降速

作为当前万泰生物的业绩支柱,疫苗业务正遭遇业绩失速。此次任命一位具有体外诊断背景的总经理,也被市场猜测与此有关,或为业务调整的信号。

最新一期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万泰生物营业收入49.69亿元,同比下降42.56%;归母净利润18.08亿元,同比下降54.15%;归母扣非净利润16.72亿元,同比下降56.5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71.37%至31.13亿元。

万泰生物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二价宫颈癌疫苗及新冠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也是因为产品售收入下降,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减少以及人员增加、工资调整所致。

目前,万泰生物的二价疫苗“馨可宁”正腹背受敌,前有沃森生物掀起价格战,后有九价疫苗扩龄与二价疫苗争夺市场。

2022年5月,在江苏省的HPV疫苗竞标中,沃森生物以246元/支的价格获得了22400支/瓶的中标量,而万泰生物HPV疫苗只获得了9600支/瓶的中标量,中标价为329元/支。

九价疫苗方面,2023年12月,万泰生物公布了在研九价疫苗的最新进展,由于该疫苗可以作为迭代疫苗来申报上市,市场猜测该疫苗或将抢跑上市。随后万泰生物收获4个涨停板,股价一度触及88元/股,市值冲上1115.84亿元。

但是,万泰生物的九价疫苗能否提前上市仍存诸多变数。万泰生物在公告中表示,存在一些风险可能导致产品上市的时间延后,如在V8访视期内发现的持续感染病例不足,未能满足临床终点病例数要求,则需在下次访视中继续收集病例。此外,商业化工艺验证若无法按计划完成,也将导致具备商业化生产条件的时间延后。

体外诊断能否再次扛起大旗

九价疫苗实现商业化还需等待,体外诊断业务想要接过业绩增长的大旗也存在诸多挑战。

随着疫情红利消退,曾经狂热的体外诊断行业也回归理智。2020年,体外诊断企业掀起上市潮,9家体外诊断企业成功上市,2021年更是有18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2023年期间,无一家企业成功登录A股,有10家体外诊断企业因各种原因停下了上市步伐,港股市场仅艾迪康控股一家闯关成功。

疫情结束导致的业绩下滑,是体外诊断企业IPO折戟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万得体外诊断概念指数,2023年指数内企业总营业收入为837.11亿元,同比下降35.83%;总归母净利润为166.74亿元,2022年总归母净利润是380.61亿元,同比下降56.25%。华安证券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体外诊断板块净利润下滑79.72%。

万泰生物也在财报中表示,由于新冠相关检测需求大幅下滑,新冠检测相关产品销售额同比大幅减少,对2023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也带来了一定影响。

另外,随着集采加速,体外诊断行业竞争情况愈发激烈,体外诊断产品低价竞争的情况越发严重,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削薄。

据万泰生物财报,外资品牌在三级市场滲透率高于国产品牌,其肿瘤、甲功、激素等检测项目更容易获得客户的青睐。不过,华福证券表示,国产产品的试剂体系定价普遍低于进口品牌,集采政策下进口企业利润承压,曾有部分进口企业无法承受低价而放弃竞标。

2023年,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2023年将扎实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并重点提到了由安徽省牵头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采购。安徽省牵头的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同步下调医疗服务价格。不少外企也嗅到集采政策的风向影响,开始主动降价。

2023年,罗氏大幅下调产品价格。白介素6检测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从4046元调整为3050元,降幅25%;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项目,从52460元下降到15100元,降幅为71%;胎盘生长因子从52506元降到16254元,降幅为69%。

集采之下,同质化的产品降价幅度更大,一定程度上倒逼企业必须得保持竞争优势,万泰生物的体外诊断业务能否再次扛起大旗仍有待观察。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