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王健文
曾经的“股神”云南白药要退出股市了。
在1月17日的投资者会议上,云南白药称,已于2023年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级市场证券投资,2024年也不再开展相关业务。自2019年至2022年,云南白药证券投资累计浮亏近8200万元。
随着云南白药逐渐退出证券投资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及管理层也迎来洗牌:“牛散”陈发树影响力淡化,来自华为、京东等企业的新任高管则将带领这家120余年历史的老牌药企发掘出新的业绩增长曲线。
炒股四年反而浮亏,云南白药“金盆洗手”
1月17日,云南白药发布的投资者会议记录显示,在进一步聚焦主业、谨慎投资的原则下,在进一步聚焦主业、谨慎投资的原则下,公司已于2023年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级市场证券投资,并计划于2024年不再开展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业务。
截至2023年9月末,云南白药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2.87亿元,较年初下降88.13%。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三季度处置了持有的全部小米集团股票及部分基金投资。
这也意味着,在持续出现投资亏损后,曾一度被冠以“股神”之称的云南白药也将“金盆洗手”,暂时不再进行证券投资业务。
云南白药涉足证券投资历史已久。早在2015年,公司就发布公告称,将扩大证券投资范围,使得公司可以投资与生物医药有关的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生物医药行业的股票或股权。不过,彼时云南白药的步子迈的并不大,根据公告,公司投资股票、股权和基金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总投资额度的15%,资金额度上限不得高于10亿元。
此后,云南白药也在逐步扩大投资范围。2018年,云南白药再次发布公告,将证券投资范围由生物医药相关的股票、股权及基金拓展至混合型基金/资管计划、股票或股权、股票或股权型基金/资管计划。
2019年6月,云南白药再度放开对证券投资的限制。与2015年的限额相比,此次修改后,取消了证券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例限制。仅规定投资股票和股票基金、股权基金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资产的15%。
随着2019年混改完成,新华都成为了云南白药的第二大股东。前福建首富、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也进入了公司董事会,成为了公司的董事兼联席董事长。此前,陈发树也是一位“超级牛散”,在股市中浸润多年。曾凭借投资紫金矿业、隆基股份等公司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
在陈发树加入后,云南白药在投资二级市场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截至2019年末,公司的证券投资账面价值就由年初的25.22亿元飙升至76.62亿元。
2020年,也是云南白药在股市上高光的一年,这一年,公司先后投资腾讯控股、小米集团、恒瑞医药、伊利集团等公司股票,当年年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首次超过百亿元,达到112.29亿元。当年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也达到22.40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重达到32.94%。2019年及2020年两年间,云南白药累计获得公允价值净收益24.67亿元。
当年年末,云南白药进一步公告称,公司证券投资会由董事长/联席董事长牵头组建投资执行团队、制定执行具体投资运作方式。
但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2021年及2022年,云南白药却因证券投资而利润受损。2021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净亏损19.29亿元,其中,仅小米集团的股票就让公司亏损了14.04亿元。2022年,公司投资再度亏损,公允价值变动净亏损为6.20亿元。
这两年间,云南白药从股市上累计亏损了25.49亿元。即使算上2019年至2020年的净收益,公司从股市上的累计亏损也有0.82亿元。
此后,云南白药便逐渐放慢了投资证券的步伐。2022年初,公司公告称,将投资股票和股票基金、股权基金的比例,由不得高于净资产的15%下调至8%。且未来将逐步减仓,不继续增持。
董事会、管理层洗牌,公司锚定新发展曲线
涉足证券投资让云南白药享受过高光。在公布2020年年报前,云南白药的股价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2月,公司股价一度触及107.79元的高点,市值也超过了2000亿元。但随着2020年年报的公布,企业股价持续下行,1月17日收盘,公司股价收于48.21元/股,市值也跌至了866.27亿元,较2021年最高时蒸发了超1100亿元。
对此,云南白药也做出了反思,在逐渐退出证券投资外,公司的董事会及管理层也在经历变革。
2021年3月,曾任华为中国区副总裁的董明加入云南白药并担任公司CEO,这也被视作公司将进一步聚焦业务发展的先兆。
此后,外部高管持续加盟。2022年1月,曾在北大等高校长期任职的张宁入职云南白药,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及细胞生物学。同年6月,又一位来自华为的高管加入公司,曾任华为中国区CFO的马明任职CFO。2023年3月,曾任京东集团副总裁的赵英明任职公司首席商务官、高级副总裁。
同时,云南白药的董事会也出现了转变。在2019年混改之后,云南国有股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及新华都分列公司的第一、第二大股东,最新数据显示,二者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5.02%、24.25%,并未产生较大差距。因此,公司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的情况。在推荐董事会席位时,7席执行董事中,两席由云南国资方面推荐、两席由新华都推荐、两席由企业高管组成,此外一席由第三大股东云南合和推荐。
2019年云南白药新一届董事会成立时,董事长由掌舵公司接近二十年的王明辉担任,同时,公司新设联席董事长一职,由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担任。不过,在2022年董事会改选时,陈发树却未被再次任命为联席董事长。王明辉虽然再度当选董事长,但他却在次年3月宣布因个人原因辞职。董事、CEO董明也在此后代理了董事长一职,直到现在,公司仍未选出新任董事长。
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一系列变革下,董明逐渐成为了云南白药的核心人物,并开始筹划业务上的改变。2022年,他提出了公司将围绕“1+4+1”战略来转型与发展。其中,第一个“1”是指深耕中医药领域。“4”是指布局口腔、皮肤、骨伤以及女性关怀业务,开拓第二增长曲线。后一个“1”指数字化技术,即将AI等新技术引入到研发经营的各个环节之中。
目前看来,云南白药整体正在围绕这一战略进行转变。自2021年来,云南白药的研发投入及人员增幅明显。年报显示,2021年,云南白药的研发投入由2020年的1.81亿元增至3.31亿元,增幅达82.99%,占总营收的比重也由0.55%增至0.91%。同时,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也由830人增至1106人。通过加码研发,2022年,云南白药推出了全三七片、千金藤素片、香藿喷雾剂等中药在研产品。
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云南白药还成立了4个新兴业务单元(BU),包括口腔智护、精准医美、智云健康及智慧科技。其中,前三个业务单元主要负责拓展口腔养护产品、线下医美、滋补和功能食品等,而智慧科技业务单元则主要负责提升公司数字化水平。
虽然目前云南白药的研发成果尚未落地,新型业务也仍处于拓展过程中。但公司2023年的业绩已经有所回暖。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96.89亿元,同比增长10.30%;净利润为41.23亿元,同比增长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