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问界在2024年开年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前三周累计交付2.01万辆,力压理想的1.87万辆,问鼎新势力销量榜首。但与华为合力打造的问界品牌,却没有让赛力斯摆脱持续亏损的困境。
日前,赛力斯发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到365亿元,同比上升4.09%到7.0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21亿元到27亿元,与2022年38.32亿元净亏损相比有所收窄。
对于亏空原因,赛力斯方面的解释可以归为两大原因。首先,研发成本投入较高;其次,在营销端,前三季度销售低迷,产生固定费用,进入第四季度销量爆火后,营销费用随之上涨。
截至午间收盘,赛力斯报64.14元/股,总市值超967亿元。
“产能”跟不上“销售”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赛力斯研发费用合计10.91亿元,与去年同期9.06亿元相比上涨了20.42%,研发费用的加大,主要由于产品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重点推进智能化建设。销量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赛力斯累计销量为13.68万辆,同比下降30.6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万辆,同比下降25.16%。叠加新M7和M9车型相继问世,以及终端市场价格战的持续,赛力斯的固定费用支出仍在不断上涨。
特别是在2023年第四季度,问界迎来销量爆发式增长。近日,华为汽车BU董事长余承东透露,问界新M7在上市四个月内订单量已突破13万台。叠加此前M9上市时公布的5.4万辆订单,产能能否及时跟进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余承东也公开表示,将会加速产能提升。
从赛力斯发布的产销快报数据来看,全年生产新能源汽车15.37万辆,销售15.18万辆。其中,赛力斯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56万辆、10.67万辆,同比增长26.16%、33.31%。显然,产能已经成为赛力斯和问界目前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在问界M9上市前夕,记者走访门店了解到,受限于产能问题,交付确实需要一段时间。销售告诉记者,除问界新M7两驱智驾版外,其他车型都得节后才能提车了。
在M9上市后,多位准车主在社交平台发文称,预订后至少要等到2月底提车,由于等待时间过长且跨过春节,部分车主选择放弃预订。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4年1月1日,问界M9大定已突破3万辆。这意味着有超2.4万“小订”订单未转为“大定”。随后,门店销售也向记者确认,目前M9排产已到5、6月了,有些用户想在春节前提车,基本很难。
瞄准下沉市场,赛力斯还有一个“蓝电”
自2019年与华为合作至今,赛力斯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72.15万、-17.29亿、-18.24亿、-38.32亿。若涵盖2023年业绩预告,累计净亏损将达百亿元。
而在问界品牌诞生后,华为和余承东在公开场合的强势发言,也让赛力斯的存在感一再降低,被外界普遍认为已经充当“代工”角色。
结合目前10-15元价格区间仍是终端消费者的主流选择,因此赛力斯推出了“蓝电”品牌,意在问界品牌中高端客户群之外,打造一个面向下沉市场的全新品牌,实现从低端到高端市场的覆盖。
最重要的是,赛力斯需要一个去“华为化”的全新品牌,获得终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认可。
蓝电品牌旗下首款产品——蓝电E5在去年3月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为13.99万元起。新车不仅首批搭载了华为的HUAWEI HiCar 3.0系统,动力层面更是采用比亚迪的弗迪电混技术,包括1.5L高效插混专用发动机和DHT300电混系统。
然而两家顶流企业的技术加持,并未给蓝电带来更多市场空间。不仅仅是消费者,甚至很多媒体同行都不曾听说过该品牌。
根据乘联会公布数据显示,蓝电E5去年7-9月销量分别为343台、390台和607台,10月销量为925台。尽管在11月的广州车展上,官方宣布E5车型9.98万元起售,迈入10万元大关门槛,但自11月起,官方再未公布过该车型销量。
随着与华为合作不断深入,如何平衡好问界与自有品牌的共同发展,尽早实现扭亏,以及应对华为“朋友圈”更多友商的加入,将是赛力斯接下来的关键所在。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直击财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