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观察|三条监管主线、四大维度看2024年资本市场发展

观点
2024
02/15
16:30
亚设网
分享

蓝鲸观察|三条监管主线、四大维度看2024年资本市场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本市场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以及春节前的2024年头两个月,整个A股和港股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波动,赚钱效应较差。资本市场震荡走弱,不少投资者深感忧虑。

“股市如果缺乏投资功能,恐怕也不是一个高质量的市场。重视投资功能才能使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在交流中,一位投资人士对蓝鲸财经记者如是说道。

近段时间,多部门提振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动态不减,对稳定资本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2月,证监会更是密集发声,尤其是2月5日、6日,一连5次公开“喊话”,传递出提振市场的信号,稳定居民预期和信心。包括,坚决重拳打击,让胆敢违法操纵、恶意做空者“倾家荡产、牢底坐穿”;剑指做空,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暂,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减少了对市场做空的力量。

2月7日,证监会时隔五年时隔高层更迭,老将吴清回归,接替易会满出任证监会主席,成为第十任“掌舵者”。资本市场萎靡不振之际,专业能力突出、作风强硬的吴清强势回归,,市场各方充满期待。

交接当天,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在前一日翻红的基础上,继续以涨势报收,分别收于2829.70点、8708.24点和1707.02点,分别上涨了1.44%、2.93%和2.37%。次日,即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继续飘红,报收2865.90点、8820.60点、1726.86点,分别上涨1.28%、1.29%、1.16%。

2024年,资本市场改革持续全面推进,新任“掌门人”带领下,又会有哪些变化?蓝鲸财经记者从公司质量、新股发行、退市出清、监管思路等四大维度,展望2024年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

新一轮上市公司“提质”

2023年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股票发行注册制从全面落地到逐步走深走实,各项政策不断优化。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资本市场的作用,强调“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既然是枢纽作用,就意味着资本市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起着基石和核心的功能。

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基本面。上市公司质量高,资本市场才能稳定运行,投资者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意愿才会更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资产定价、风险缓释等功能的必然要求。

2023年12月,证监会前主席易会满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将扎实推动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落地,突出中国特色公司治理建设。优化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分红等制度安排,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督导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诚信经营,支持更多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助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新一轮上市公司“提质”方案的推出,有助于巩固过去一段时间上市公司提质成果,进一步强化政策合力,引导上市公司不断提升治理水平,促进整体结构优化和业绩增长。

“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提高资本市场可投资性的关键”,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预计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力度将更大,措施会更实。”

预计合理控制IPO节奏

2023年全年,沪深市场核发IPO批文245家,启动发行237家。这其中,1月到8月核发IPO批文213家,启动发行193家;9月到12月核发批文32家,启动发行44家。

市场能感受到,去年9月到12月,月均核发批文和启动发行数量明显下降。

“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继续把好IPO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在今年1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已经对全年新股发行节奏定调。

“市场此前一度预期,IPO将会暂停,预期落空导致市场信心受到打击。但无论如何,高层还是会减少IPO的数量,让市场有所喘息,也是利好”,一位资深投资人士在与蓝鲸财经记者交流时表示,“2024年预计将继续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常态发行。”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预测,2024年,A股IPO市场将会有260只至330只新股,融资大约2670亿元至3170亿元。其中,北交所将有90至120只新股融资180亿元至240亿元。

德勤中国审计及鉴证合伙人周宏宇预计,在高质量建设北交所一揽子务实政策的支持下,北交所将增加动力,吸引更多新股上市发行。

“应退尽退”,加速市场主体新陈代谢

随着退市制度改革有效落地,市场主体优胜劣汰效应加快显现。

2023年,从退市公司数量来看,无疑是“大年”,全年共计46家A股上市公司退市,其中44家强制退市,1家吸收合并退市,1家主动退市,总数超过2022年的42家,再创历史新高。

蓝鲸财经关注到,自退市新规出台以来,多元化退出渠道更加畅通,市场预期进一步明确。改革3年来,共有127家公司退市,其中104家强制退市,强制退市数量是改革之前10年的近3倍。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面值退市显著增多,去年面值退市的数量接近全部退市公司的一半,市场优胜劣汰的自我调节机制开始形成;二是重大违法类退市增多,去年8家公司因达到重大违法标准进入退市程序。

事实上,退市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应退尽退”,在退得下的同时还要退得稳,但也并不是退得越多越好。A股强制退市的公司不少,但重组退市、主动退市案例大幅度少于境外市场。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退市新规三周年以来,A股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巩固优化,退市日趋常态化,优胜劣汰风格更加显著。此前的上市公司为避免退市而进行的‘保壳’类行为也得到监管重点关注,进一步保障了市场投资者的权益。”

“惩戒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公司及相关主体积极补救、合规发展。逐步构建常态化退市机制,形成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一位投资人士指出,未来退市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该是“有进有出”,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预计2024年将进一步推动退市常态化发展,在退市指标的设计上,有望根据不同板块、不同上市条件的差异设定与上市标准相呼应的退市指标标准。

三方面监管工作可预期

2024年,监管工作怎么做?或许可以从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部署的年度重点工作窥见思路,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尤其是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下,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从维护市场公平性出发,系统梳理评估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安排,重点完善发行定价、量化交易、融券等监管规则,旗帜鲜明地体现优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的查办力度,提升案件查办效率,让违法者付出惨痛代价。

二是突出“稳”与“进”的统筹。着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健全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有效机制,强化各方协同,加强与市场沟通,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稳市场、稳信心。坚持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统筹开放和安全,稳步扩大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

三是突出强监管、防风险与促发展一体推进。坚持把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坚守监管主责主业,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把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落实到位。

“新掌门人”的监管思路也可从其早年的撰文中窥见一二。2009年,吴清曾在《中国证券》杂志撰文指出,金融监管必须同时关注合规性和审慎性的问题,时刻防范和及时处置系统风险。他认为,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无疑是保护客户合法权益和维护金融系统安全,但在有效实现目标的方法上并无定规,有时找到又放弃。吴清认为,金融机构的自我监管和监管意愿往往是靠不住的,因此金融监管不能留有缝隙。

有机构人士曾对蓝鲸财经记者评价,吴清具有深厚的证监系统背景,对于券商、基金等机构的监管极为熟悉,而政府任职经历,或使其有更多元丰富的全局视野。

市场也期许,专业能力出色、作风强硬的吴清在救市、稳定市场方面的思路,能领导开创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新局面。此外,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或也是其领导的下阶段监管工作重点。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