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又一新设外资券商在路上。蓝鲸财经关注到,日前,证监会对花旗环球金融控股有限公司(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Holdings Inc.,下称“花旗环球”)设立独资证券公司花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花旗证券(中国)”)申请文件提出反馈意见。要求其补充主要股东财务状况、近三年长期信用评级及展望等内容。
此前,曾有市场消息称花旗集团一度有兴趣收购瑞信证券(中国)在境内的证券经纪业务,但从现状来看,花旗还是选择从零开始搭建自己的业务体系。
近年来,我国深化金融对外开放,外资持续加码中国市场,目前外资控股券商已达9家,若进展顺利,花旗证券(中国)有望成为我国第10家外资控股券商。
证监会要求花旗环球补充六方面内容
证监会反馈意见包括六项内容,涉及主要股东财务状况、近三年长期信用评级及展望、花旗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近三年的处罚或受调查情况、证券公司高管人员的任职条件补充说明等六大项内容。
具体来看,证监会指出,根据申请材料,花旗环球2022年净利润下滑,要求补充说明原因,并结合2023年度经营情况补充论证花旗环球是否符合《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关于主要股东“财务状况良好,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条件。
此外,要求花旗环球补充更新提供近三年长期信用评级及展望,并解释说明2021年惠誉信用评级展望为负面的原因;更新近三年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的国际排名情况,并补充说明数据来源及权威性。
针对合规情况,证监会要求补充提供美国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关于花旗集团及花旗环球符合《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说明。此外,还需更新提供花旗集团及花旗环球近三年受处罚或调查的情形,并结合最近三年被处罚或调查的案件性质、严重程度、整改情况及相关监管机构认可情况,以论证是否符合《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中的相关条件。
针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证监会要求花旗环球根据有关要求,做好拟设证券公司章程、内部治理机制设计等方面的衔接工作。
根据申请材料,花旗证券(中国)拟任合规负责人曾任职于华信证券。要求补充说明其是否符合证券公司高管人员的任职条件。
最后,证监会要求花旗环球补充提供更新的拟设证券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告知承诺书。
多家外资券商排队“入场”中
花旗环球申请设立证券公司,可回溯至三年前。
2021年12月2日,花旗环球申请设立证券公司的材料获证监会接收;2021年12月9日,花旗环球收到证监会的补正通知;2023年12月28日,该申请材料获得受理;2024年2月4日证监会下发书面反馈。
在此过程中,花旗环球曾收到香港证监会的“天价罚单”。2022年,香港证监会曾对花旗环球处以3.5亿港元“天价”罚单,直指花旗环球在利便客户活动方面存在的严重监管缺失。该公司在2008年至2018年期间,一直容许其现货股票业务部辖下多个交易柜枱向机构客户发布被错误标签的申购意向,并在执行利便交易时向该等客户作出失实陈述。
2023年,随着瑞银集团、瑞士信贷的合并,瑞士信贷的在华证券业务或被出售。当时市场消息称,花旗集团一度有兴趣收购瑞信证券(中国)在境内的证券经纪业务,从目前情况来看,花旗集团还是选择从零开始搭建自己的业务体系。
近两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特征更加明显。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以来,外资加快在华展业步伐。
2023年1月,渣打证券获准设立,成为首家新设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据蓝鲸财经了解,其计划今年上半年展业,并将专注固收业务。目前,外资控股券商已达9家,除渣打证券外,还包括瑞银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星展证券、大和证券(中国)、汇丰前海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高盛高华证券和摩根大通证券(中国)。
证监会官网显示,除花旗证券外,目前申请设立审批已获接收的外资券商还有日本瑞穗证券、法巴证券、青岛意才证券、日兴证券等。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外资券商机构入场数量逐渐增多,有利于产生“鲶鱼效应”,加快行业优胜劣汰节奏及行业洗牌速度,刺激本土券商的整合。此外,外资机构准入保持常态化,也意味着我国金融领域的开放不断推进,对全球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吸引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