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月28日,运动科技公司Keep发布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为止的年度业绩公告。
2023年,Keep实现了人民币21.38亿元的收入,同比减少3.3%,年内经调整亏损净额为2.95亿元,同比收窄55.7%。
在财报发布前,Keep的收盘股价为4.06港元,对应市值21.34亿港元。
对于收入的下滑,财报中表示主要是由于电商消费者信心低于预期,影响了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的收入,以及公司对新产品扩张和市场策略都采取相对审慎的策略。
具体来讲,2023年Keep的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收入为9.46亿元,同比减少16.8%。此外,其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为9.96亿元,同比增长11.4%;广告及其他的收入为1.96亿元,同比增长8.6%。
Keep的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举办的虚拟体育赛事。Keep的虚拟体育赛事激励用户付费参与APP内的各项活动,在达成相应目标之后,用户即可获得Keep颁布的各项奖励,包括其自主设计的实体奖牌和虚拟权益等。在此基础上,Keep还进行了IP合作、品牌合作,吸引更多受众参与进来,财报中表示,Keep 2023年的每名虚拟体育赛事付费用户平均收入同比增长超30%。
如今,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已经成为了Keep的第一收入来源。业绩会上,Keep方表示2024年将重点在四个方面进行投入和提升,分别是用户体验、内容、消费品的产品力,以及布局海外市场和AI的应用落地。Keep方强调,室外将会成为其重点发力场景。具体到会员权益上,Keep会针对下一个阶段的户外场景,提供针对性的课程和计划。此外,拓展室外运动场景也将为Keep提供更多的增长空间,同时可以配合其发力户外设备以及服装品类,以进一步提升毛利。
与此同时,Keep的广告及其他收入虽然同比增长了8.6%,但在其降本增效的主旋律下,这一项业务的营业成本却同比大幅增加了43.5%。财报中表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增长,主要由于线上至线下整合营销有关的广告成本增加了3190万元。相较之下,Keep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和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两项业务的营业成本,分别同比2022年下降16.3%和9.5%。
3月25日,据电厂报道,Keep计划收缩线下健身运动空间Keepland,在运营部门进行了裁员,广州的拓店计划也因为裁员宣告结束。同时,北京仍在营业的Keepland也将在租约到期后不再续签,陆续关闭自营门店。外部在课程内容上有合作的优选门店,暂时未有下一步计划,但已有门店终止和Keep的合作。
即便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有利于拉动广告收入增长,但如今亟待说明自己盈利能力的Keep已经承受不住扩张带来的大笔支出,尤其是在当下线下健身房营收比较低迷的背景下——根据《2023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截至2023年12月,全国线下付费健身会员为6975万人,环比下滑了2.38%。
此外,Keep 2023年的平均月活为2975.6万,同比减少18.23%;每名月活用户的每月平均收入为6元,同比增加17.65%;平均月度订阅会员为319.3万,同比减少11.82%。
当B站、小红书等平台上免费且完善的健身课程越来越多,Keep的吸引力也逐渐减弱。此外,Keep也没有足够的流量,让健身领域的KOL(Key Opinion Leader,简称KOL)专攻这一平台。譬如财报中提及的Keep与知名健身达人欧阳春晓合作推出的独家录播课程,在其他平台均有类似内容。而欧阳春晓本身,在小红书、B站等平台都有自己的账号,流量远大于Keep。
成立于2014年的Keep,曾飞速扩张,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完成7轮,共计约2.23亿美元的融资。2023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的时候,Keep的市值一度超过了150亿港元。但没能盈利的Keep,让资本市场失去了耐心——2023年年底以来,Keep的股价持续下跌。春节期间,受到热门电影《热辣滚烫》的影响,其股价一度涨超30%,但对应的股价也未超过6港元/股,距离IPO时的价格相去甚远。
此外,难过的健身平台也不只Keep。美国互动健身平台Peloton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市值缩水了超90%。近期,试水应用内节奏动作游戏《Lanebreak》并有所成效的Peloton,正计划为其 Tread和 Bike系列设备推出更多游戏,拓展更多用户和商业化场景。
#蓝鲸直击财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