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林格旗下霁达康复退出中国背后,民营医院近年遭遇“剥离潮”

观点
2024
04/08
18:30
亚设网
分享

勃林格旗下霁达康复退出中国背后,民营医院近年遭遇“剥离潮”

蓝鲸财经 屠俊

2024年4月1日,勃林格殷格翰旗下品牌“霁达康复”在官网宣布,因公司战略布局调整,现遗憾地决定退出在中国的卒中康复业务。

勃林格殷格翰方面向蓝鲸财经表示,霁达康复是勃林格殷格翰在卒中康复领域的创新尝试,此次退出主要是整体战略调整所致。此前,霁达康复总体服务患者数在千余名左右,目前线下基本已经没有存续患者,自4月1日起,霁达(成都)康复医疗中心的门诊和霁达云康的线上项目已经停止接收新患者,此前的患者也在逐步完成治疗疗程。

历时四年总计约千名患者,勃林格选择停止“霁达康复”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霁达康复此前在上海和成都有落地线下康复医院。2018年,霁达康复团队携手德国康复机构Dr. Becker诊所,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SIMC)共同建造卒中康复中心——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霁达康复中心正式开业。

“旨在将德国先进的卒中康复理念带到中国,满足我国卒中康复医疗领域未被满足的需求。”勃林格方面表示。

而除了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合作,去年2月,勃林格殷格翰与成都市温江区共同打造的勃林格殷格翰霁达(成都)康复医疗中心在成都医学城正式开业,根据当时的新闻稿,该中心总面积13500平方米,计划开放床位150张,项目一期开放床位数74张。

康复中心以神经康复为核心,卒中康复为特色,设置内科、康复科、中医科、住院部等科室部门,为患者提供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和认知治疗等在内的康复治疗服务。

勃林格殷格翰方面向蓝鲸财经证实,去年已经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停止合作,成都的康复中心也已经基本没有患者。

除了线下的康复治疗,霁达康复也曾经探索线上康复治疗,2022年,勃林格推出为卒中患者打造的居家数字康复医疗平台——霁达云康。

而根据勃林格殷格翰官网信息显示,自2024年4月1日起,霁达云康将停止接收新患者,并会以一支精简团队为现有患者继续提供服务。霁达云康医生端/患者端App将持续运营至2024年6月30日最后一位患者完成服务。

对于此次霁达云康的退出,勃林格方面表示是战略布局调整所致。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民营康复医院,特别是外资民营康复医院在国内还是会遭遇一些经营阻力。首先,对于中国的卒中患者来说,更注重的是急救,康复治疗意识较弱,市场教育成本较高,而私立康复机构相对于公立医院较高的治疗成本也是中国患者接受程度不高的一个因素;此外,医院前期成本普遍较高,且管理复杂,收回投入成本基本都在5年以上,再加上疫情叠加中国医疗市场改革,关停并不赚钱的业务也许是外资收缩管线的一种方式。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向蓝鲸财经表示,民营康复医院经营和盈利阻力包括:支付方面,是否能获得医保定点及具体的医保支付情况;人才方面,是否能吸引到优秀的医学人才,尤其“KOL”式的人才加入;患者来源方面,能否通过与公立医院的联动、良好的口碑声誉、合理的定价和医保/商保支付模式来吸引患者;运营方面,是否能够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如集团内的成本优化等等。

民营医院遭遇“剥离潮”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随后,大量产业资本开始涌入。有业内人士统计,2016年-2018年,并购医院的金额分别达到161亿、149亿、144亿,很多企业甚至不惜举债入局。

不过,近年来,民营医院的处境不免带着些许“寒意”,投入产出失衡、收入周期长、疫情等因素叠加下,包括新华医疗、人福医药、华润三九、益佰制药、景峰医药等企业开始剥离医院业务。《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年亏掉了130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553万元。

以新华医疗为例,在鼓励社会办医的背景下,截至2017年底,新华医疗通过外延收购和自建等方式投资了18家医院;但在2021年年报中,其首次明确“逐步有序退出医疗服务板块的不良资产”。

2022年,新华医疗(600587.SH)披露,分别以1313.52万元和2.52亿元的价格,将旗下两家民营医疗机构唐山弘新医院有限公司(下称“唐山弘新医院”)43.3333%股权以及上海辰韦仲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辰韦仲德”)合计12.85%的股权转让。

新华医疗证券部人士向媒体表示,转让上述两家民营医疗机构,符合公司提出的有序退出医疗服务板块不良资产的计划。

而事实上,此前其已经多次出售旗下民营医院业务。2020年4月,新华医疗挂牌出售子公司新华泰康的控股子公司南阳市骨科高新区医院80%的股权;同年12月,公司再次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出售控股子公司淄川区医院西院70%的股权。针对出售上述医院股权,新华医疗均表示,可降低公司经营投资风险,促进主业发展。

头豹研究院医疗行业分析师廖婧怡指出,对于民营医院,特别是民营康复医院这个赛道,还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发展趋势来看,康复医疗的重心从综合医院逐渐分散到专科医院,也逐渐从公立医院转向民营医院。

根据卫健委2022年官方披露的最新数据,2010-2021年,中国康复医院从268家增加到810家,年复合增长率为10.58%;其中公立康复医院从150家增加到182家,年复合增长率为1.77%;民营康复医院从118家增加到628家,年复合增长率为16.41%。

“但民营医院也会遇到诸如,政策限制,患者信任度(民营医院需要与其他医疗机构竞争患者资源,可能面临患者信任度较低的问题,需要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和积极的宣传推广来赢得患者信任),人才和资金压力(招聘和留住高素质的医疗人才是一项挑战,同时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设备和技术也需要面对融资难题)以及质量和安全风险等难题。”廖婧怡表示。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