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关注到,3月30日至4月8日的半个月时间内,招商证券(600999.SH)已经连续撤回大牧人、爱康生物、得一微3个IPO项目。
今年以来,招商证券已经撤回5家IPO项目,去年共撤回12家,撤否率为17.39%。分析来看,其撤回的项目大多存在“硬伤”,连续撤回及项目本身不足一定程度上指向保荐机构的“重承揽而轻质”。
事实上,自2022年因ST中安财务造假被立案后,招商证券投行业务“元气大伤”,当年投行业务营收下滑4成,全年仅完成7单IPO,排名掉出行业前十。受此影响,直至2023年,其投行业务仍未走出阴霾,营收在上年基础上再降6.57%至12.95亿元,IPO规模同比降三成,再融资规模降六成。
针对IPO相关问题,记者向招商证券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爱康生物监管问询已读不回,得一微连续4年亏损
4月10日,首次问询在一年半时间内都未做出回应的爱康生物,主动撤回IPO项目,其由招商证券保荐,拟募资6亿元。
事实上,IPO企业对于监管问询“已读不回”,在蓝鲸新闻记者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普遍认为该现象多是因为项目本身存在无法回复与解决的问题。
爱康生物的问题,在其招股书中可见端倪,公司产品主要包括体外诊断仪器、试剂、耗材等,其中仪器是爱康生物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这一细分赛道“天花板”明显,存在整体市场有限,成长空间不足的硬性问题,也为公司未来增长性带来了明显的“硬伤”。
(图片来源:Wind)
几天前,招商证券保荐的另一项目大牧人也撤回IPO申请材料。大牧人的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2017年,公司正式开启上市辅导工作;2021年6月,大牧人首次递交IPO申请;2022年5月一度首发过会。但过会不久,大牧人被举报存在股权纠纷问题,且陷入诉讼,IPO进程被迫中断。股权纠纷案落定后,大牧人在2023年开启第二次IPO之旅,但却在去年8月上会前夕被紧急叫停。大牧人也是自主板正式实施注册制以来,首个被取消上会的主板IPO案例。7月多月后,已错过最佳上市窗口期的大牧人不得不撤回。
业绩方面,报告期内(2020年至2023年1-6月),大牧人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46亿、2.59亿和1.84亿。尽管业绩波动,扣非净利润下滑,但公司仍旧保持大额分红,金额分别高达2亿元、3亿元、2.25亿元,涉嫌“清仓式”分红。这也是被市场和监管诟病的情况。
3月底,招商证券撤回的得一微IPO项目,相比之下,情况更复杂。一方面,在于该公司长期净利润和现金流均为负。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1-6月,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26亿元、2.07亿元、7.45亿元和4.71亿元,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值,分别为-8383.17万元、-29291.74万元、-6906.33万元及-3642.07万元,各年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均呈现净流出状态。
另一方面,在于被质疑有多达8名的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后根据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回复情况,该等人员主要是通过相关投资机构设立的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计划等方式间接入股,不涉及离职人员主导的投资行为。
实际上,爱康生物、得一微、大牧人的接连撤回并非偶然,上述撤回案例中存在多项“硬伤”,招商证券或是存在“重承揽而轻质”的问题。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招商证券已连续撤回5家IPO项目,2023年共撤回12家IPO项目。针对IPO撤回及项目质量问题蓝鲸财经向招商证券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回复。
投行总部负责人带队“出走”中信建投
招商证券的投行业务问题更体现在屡被监管处罚上。
今年1月,深交所向去年已终止IPO的芯德科技下发监管函,作为保荐机构,招商证券保代陈志杰、石志华也收到监管函。深交所指出两名保代存在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核查不充分的违规行为。
芯德科技项目存在境外业务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股东持股比例确定依据披露不充分、股东补缴增资款原因的披露与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
深交所进行现场督导时发现,芯德科技自然人股东李秋、刘振华的出资来源于外资股东鸿芯微的代表,这一情况使得芯德科技的股权权利归属出现重大不确定性。保荐代表人直到现场督导时才补充核查并获取相关确认函。且此前两版招股书和问询函回复中均未提及此问题,招商证券的《保荐工作报告》也声称“芯德科技设立时各股东的出资来源为自有资金”。显然,这一情况与真实情况相悖。
此外,保荐代表人未能结合审核问询对相关业务的授权文件、资金流水进行审慎、全面的核查,所获取的协议文件、业务单据等证据无法对受托关系予以充分证明,未对相关收入回款是否源于实际购买方予以充分核实。招商证券显然存在保荐业务执业质量的不足。
招商证券并非首次“忽视”机构重大瑕疵。去年9月,大成精密在现场检查中被指出未充分披露收入确认相关内部控制不规范及整改情况,存在跨期确认营业收入的情形、部分会计科目核算不规范、列报不准确的重大瑕疵,招商证券及两保代因此被警示。
事实上,自2022年8月招商证券因涉及ST中安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后,投行业务就受到相应冲击。当年,公司投行业务收入从上年的24.58亿元降至13.86亿元,降幅超4成,全年仅完成7单IPO,排名掉出行业前十。
2023年,招商证券投行业务并未出现明显起色,仍旧难掩颓势,营业收入12.95亿元,同比下降6.57%,IPO规模同比降30%,再融资规模降60%。在去年6月监管发布的最新一期券商白名单中,招商证券亦被调出。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23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中,招商证券被评为B级。
今年1月,招商证券原投行部总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王炳全加盟中信建投证券,并带走多位业务骨干,核心团队的离开,人才流失,或令招商证券投行业务“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