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26届上影节|腰尾部影院收支困难?精细化发行成破局之道

观点
2024
06/25
12:30
亚设网
分享

“现在是讨论分线发行很迫切的时期。”在日前落幕的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上,有嘉宾这样表示。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端午档观影人次和总票房同比下滑超五成,整个端午档总票房为3.83亿元,几乎是近十年来最差的一届(档期票房仅高于2020年、2022年)。若简单换算,该档期场均观影人次不足7人,票房产出不足280元。更重要的是,11部影片被密集挤进三天里,却没有一部新片档期票房过亿。

端午档低效放映背后,是大档期以外用户观影需求的流失和大量腰尾部影院的闲置。过去一段时间,精细化转型和分线发行渐成电影市场焦点话题,但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档期迷信依旧顽固,影院闲置现象亟待改善

过去一年,中国电影行业复苏势头强劲,但影院经营依旧不同程度承压。2023年内地影院的平均上座率仅9.5%,不到2015年一半。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在上影节论坛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1.29亿场电影放映中,有16.59%、约1754万场为零票房场次,大量影院空间闲置浪费。

对于腰尾部影院而言,空转带来的压力更甚。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目前我国院线数量稳定在50家左右,其中有3条院线年票房不到5000万元,这差不多是一、二线城市部分影院一年的票房。

这种冷热不均同样体现在时间档期上。

拓普数据显示,我国电影市场对档期的依赖性有所缓解,但仍高于疫情前。2023年档期票房256.1亿,占到全年票房的64.8%。而在大档期中,头部电影的虹吸效应尤为明显。以春节档为例,四部头部影片分走档期约97.3%的票房,剩余四部先后宣布撤档。

“打不过就撤”的现象逐渐频繁,但健康成熟的电影市场理应有更细致的档期开发。

直击26届上影节|腰尾部影院收支困难?精细化发行成破局之道

图源拓普数据

针对前述电影市场的现状,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多位业内人士进行了重点讨论。大象点映创始人吴飞跃表示,大量行业投资和观众向头部集中,颈部以下特别艰难。与此同时,爆款的出现是难得的,与其一年两百多天都在等待爆款,不如主动将市场做到精细化。

2023年8月,中宣部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在发言中指出:“传统的全院线统一发行方式,已不适应广大观众日益个性化的观影需求和多样化的创作格局,必须在分众化、分线型的差异化发行放映模式上实现突破。”随后,分线发行成为电影差异化发行的热门话题,诸多项目率先试水。

分线发行或可破局,但多番尝试并不成功

分线发行是指不同院线根据差异化用户需求放映不同的影片,而非全国统一放映。分线发行并非新概念,在美国日本等地,这一模式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我国电影行业前些年也已有了相关实践和探索。

2016年,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以下简称艺联)成立,这是一个长期放映艺术电影的社团组织。截至2022年,艺联已有2914家影院共3489块银幕加盟,覆盖城市308座。《波西米亚狂想曲》《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等拥有亮眼票房成绩得文艺片都由其发行。

去年10月的第二十四届全国电影推介会上,24部影片完成了分线发行签约。本轮参与签约的多是中小成本影片,另外还有《人生大事》《你的婚礼》这样的复映作品。24部影片中没有一部是商业片,主流商业片也不需要做分线。

支菲娜教授认为,主流商业影片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范围的市场回收。更适合分线发行的是小成本影片,它们不用扎堆在热门档期里厮杀,而是可以选择在小范围放映以压缩成本,比如在少数几家院线做长线放映。中腰部影片则可以做混线,一部分走商业院线,一部分走相对个性化的院线,然后逐步扩映。

当然以上都是理想的状态。2023年12月上映的悬疑电影《沉默笔录》号称是国内首部分线发行电影,但最终票房仅有143.6万;随后的《非诚勿扰3》是跨年档中难得选择分线的“大体量”,出品方涉及中影、华谊两大头部电影公司,但该片票房仅获得1.02亿元票房。

直击26届上影节|腰尾部影院收支困难?精细化发行成破局之道

当时未参与分线的《红毯先生》发海报暗讽强制排片行为

此外,分线发行在实际执行中引发了一些不正当竞争方面的争议。据证券时报报道,今年春节档多部头部影片采用分线发行模式,片方对参加放映的影院提出了最低排片要求,这无疑影响了影院的排片自主权。随后,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约谈了春节档八家投资出品方,闹得沸沸扬扬的分线发行计划就此搁浅。

理想如何变成现实?扩充多类型供给是根本

精细化发行是解决目前电影市场粗放式激烈竞争的一剂良方,但一切尚在探索中。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影片从哪里来”。导演贾樟柯在本届上影节论坛上表示,精细化发行举措的基础是要有丰富的片源。

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内地银幕逾8.6万块,数量居全球第一。过去一年内地影院共上映506部影片,与此同时,中国香港共306块银幕却上映了267部影片,日本的3600块银幕共上映了1232部影片——相比之下,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依旧处于作品供给不足的状态。因此贾樟柯认为,国产电影需要制作拍摄更多类型、更适合市场的作品;在发行端,我们亟需扩大国际影片的进口、激活影展项目的市场交易。

解决供应问题之外,目前分线发行的细分受众数量依旧有限。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部经理周勇直言,细分市场的培育还需要时间,尤其是要夯实以中小成本组成的市场塔基部分,还需要一些探索和尝试。虽然前期大家都在做了,也交了学费,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直击26届上影节|腰尾部影院收支困难?精细化发行成破局之道

因为不再是“万院一片”,分线发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院线和影院的宣发压力。

作为个性化经营的影院方代表,广州青宫电影城策划总监祁海认为,一支优秀的营销策划队伍对差异化发行至关重要。为此呼吁建立奖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电影发行放映领域。来自日本的纪录片导演竹内亮进一步分享称,以其路演经历来看,日本有专门放纪录片、放亚洲电影的影院……每家有特色的影院都拥有自己的粉丝。

当大规模集中消费的时代行将结束,分线发行被推上历史舞台。这个吸引了大量目光和口水的模式,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终有得出结论的一天。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