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听开发者深聊OpenAI收紧API接口真相

观点
2024
06/26
00:30
亚设网
分享

蓝鲸新闻6月25日讯(记者 朱俊熹)6月25日凌晨,一封来自OpenAI的邮件让许多开发者感到惊讶。邮件内容显示,OpenAI自7月9日起将采取额外措施,阻止来自不支持的国家和地区的API使用。

比开发者更先接招应对的是国内众多AI大模型企业,从头部科技大厂到AI初创公司,纷纷推出帮助用户迁移的“搬家计划”,希望能抢来这批被迫离开OpenAI的B端客户。

但OpenAI的突然收紧是否真的让国内开发者们无路可走,而一直渴望走出To B商业化道路的中国AI公司,又真的能抢到生意吗?

OpenAI难以完全阻断API使用

虽然OpenAI已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AI明星,但ChatGPT等服务自发布起就没有向中国等国家开放。普通C端用户无法直接使用其网页端和设备端产品,至于B端企业用户所需的API接口,OpenAI的获准使用名单包含了16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俄罗斯、朝鲜等地却不在其中。

但国内的一些开发者和企业还是找到了使用OpenAI API接口的方法。一位软件开发者告诉蓝鲸新闻记者,为了满足OpenAI对“必须在支持的国家或地区内访问”这一要求,开发者们通常会购买海外服务器,远程登录到美国等地的服务器上,利用“中转站”进行访问,再将内容传回国内。

而此次OpenAI称要加强封锁的正是这些不在支持区域内的API流量。目前OpenAI官方尚未公布具体的限制措施,但有开发者猜测称OpenAI可能会从源IP地址上展开拦截,并认为那些基于GPT大模型进行产品开发或模型训练的创业公司会首当其冲地遭受打击。

一些开发者对蓝鲸新闻表示,OpenAI无法真正阻断借道海外服务器等手段,国内企业依然可以绕开基于IP的限制。“除非直接断网,只要网络是通的,就限制不了。”开发者认为OpenAI新表态的实质影响不大,更多可能是为了符合其所在地美国的法律法规政策。

在蔓延全球的AI竞赛中,美国政府一直希望限制中国等国家获取最先进的AI技术。6月22日,美国财政部再次发布最新的规则草案,要求对美国在半导体和微电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某些投资进行监管,防止美国的投资和技术用于支持中国开发尖端技术并主导全球市场。

OpenAI在6月13日还请来了一位新的董事会成员,美国退役陆军上将Paul M. Nakasone(中曾根)。其人曾担任前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前国家安全局局长、前中央安全局局长。OpenAI表示,中曾根的加入将有助于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加强网络安全,快速发现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尽管OpenAI在其产品性能上毫无疑问是行业领军者,但使用其API接口的风险就像是悬在部分用户头上的剑。

一位曾接入OpenAI API的开发者告诉蓝鲸新闻,使用OpenAI最主要的风险就是数据安全和稳定性。由于OpenAI会根据访问速率和IP地址对账号进行管控,他经历过被封号的情况。虽然借助海外服务器能相对稳定,但也会出现响应不及时的问题。因此若在中国发展相关业务,首选会是开源模型或国产的闭源模型。

国产大模型对手不止OpenAI

当OpenAI封锁API服务的邮件内容在开发者社区中传播时,国内AI公司们很快便有所动作,感知到这将是承接OpenAI舍弃业务的绝佳时机。

最先对此作出反应的是初创企业智谱AI。6月25日中午,该公司面向OpenAI API用户推出了特别搬家计划,提供迁移指导,帮助他们切换到其开发的国产大模型GLM上。智谱AI对普通开发者开放GLM-4和GLM-4 Air两个版本的模型,并向新迁移者赠送1.5亿Token。对于企业等高用量客户,智谱AI则提供与OpenAI使用规模对等的Token赠送计划且不设上限。

智谱AI的商业化模式以To B端为主,其CEO张鹏曾表示这是为了市场和最快的收益。成立于2019年,智谱AI也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作国内最像OpenAI的创企,凭借腾讯、阿里等投资成为大模型独角兽,有报道称其最新估值达30亿美元。

紧随智谱AI,中国科技巨头们也跟进公布了应对方案。阿里云表示,将为OpenAI API用户提供最具性价比的中国大模型替代方案,为开发者提供2200万免费tokens和专属迁移服务,并秀出旗下主力模型Qwen2 Instruct,称其性能比肩GPT-4。

百度宣布推出国产大模型普惠计划,新注册的企业用户能够享受0成本切换。文心旗舰模型首次免费,针对OpenAI迁移用户,还额外赠送与OpenAI使用规模对等的ERNIE3.5旗舰模型Tokens包。

腾讯也发布了迁移企业用户的大模型专属福利。向新用户赠送混元大模型1亿Tokens,可任意选择混元Pro、Standard、Lite等多个不同版本和尺寸的模型。

AI初创企业们虽然此前没有跟进国内大模型价格战,但在抢占OpenAI B端客户上却作出了积极的表态。李开复发起的零一万物当日公布“Yi API二折平替计划”,宣布为新客户提供赠送100元额度等优惠。在To C商业化上更为领先的上海公司MiniMax强调“零成本保姆式迁移”,支持用户免费使用一个月的最新模型。Kimi的开发商月之暗面也表示,从一开始就完全兼容OpenAI的API,开发者可以实现丝滑的搬家。

但国产大模型的对手不止OpenAI。一位开发者表示,如果OpenAI的API接口使用受限,则会考虑国外其他可选的AI大模型。包括OpenAI的竞争对手Anthropic旗下的Claude和谷歌的Gemini大模型,或是尝试使用Meta的Llama 3等开源大模型进行私有化部署。

另一位曾接入OpenAI API进行产品研发的创业者告诉蓝鲸新闻,除ChatGPT之外,团队会优先选择国产大模型,然后才会选择开源模型。“大模型能力是我们产品的核心基础,我们假设的前提是国产商业大模型的推理能力会比开源的大模型好。一些对推理能力和性能要求低一点的任务,我们也许会看看参数量小点的开源模型。”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