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价格普涨之下 彩电企业该如何应对?

家电
2021
03/26
16:38
亚设网
分享

    自2020年6月以来,作为智能电视的核心部件,液晶面板的价格迎来长时间的上涨,截止到目前依然呈现上涨趋势。业界人士表示,这种上涨趋势将持续今年上半年。作为电视的核心、也是成本最高的部件,液晶面板价格的上涨必然带来终端售价的上涨。

其实,液晶面板价格保持连续8个月的上涨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原因包括原材料价格的普涨。在货币超发的情况下,全球迎来“大通胀”时代,包括铜铁铝、玻璃基板在内的原材料价格普涨,上游电子元件、驱动芯片、偏光片等都价格也水涨船高。

同时,在全球疫情大流行期间,居家办公、学习以及娱乐等活动催生了对PC、平板以及智能电视等屏显设备的需求。另外,还有许多面板品牌在疫情中无法实现生产的原因,导致面板的供应急剧减少。还有三星、LGD等面板企业加速退出液晶领域,更加带来面板供给紧缩。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紧缩、需求增加的三方压力之下,液晶面板价格持续8个月的上涨。这一涨价的势头已经传导之终端电视领域。如何应对面板成本上涨带来终端售价的上涨呢?

最简单、最直接的涨价

对彩电品牌来说,面板以及原材料价格普涨之后,为了抵御成本上升带来的利润压力,选择提价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自去年8月彩电行业迎来一轮调价之后,普通液晶电视产品的终端售价上涨300~500元不等,甚至更高。

近日,面对原材料、零部件的价格不断上涨,为了缓解成本压力,TCL、创维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在酝酿第二次调价,虽然并不知道这次的调价幅度,但是作为全球排名前几、国内排名前几的彩电品牌都已宣布二次调价,整个彩电市场肯定将是“涨”声一片。

虽然有可能会损失销量甚至失去市场份额,但是面对整个彩电市场的普涨,这种终端变化或许会随着整个市场的波动趋于平稳,对彩电市场的整个格局影响并不大。

推陈出新,掌握涨价的定价权

面板成本的上浮,提高终端售价虽然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应对方式,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是最优解。对消费者来说,同一款产品相比过去在售价上上涨几百甚至上千,而一款普通55、65英寸的电视普遍在2000~5000元,几百上千的价格上涨对消费者来说很难接受。

特别是对于在售或者已经上市的产品来说,突然的提高售价对现在购买的消费者来说并不公平,虽然是受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不同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说,对在售或已售的产品进行涨价,会引起消费的抵触情绪,不利于销售。

所以,彩电品牌选择退出彩电新品来应对涨价潮的来临,推出电视新品能带来产品性能的更新又能重新获取定价权,这对消费者来说就算多花钱,但是买到了更新、更好的电视产品,这是一举多得、供应的局面。

大尺寸涨幅小,新品大尺寸化

虽然液晶面板迎来价格大幅上涨,但是不同尺寸的涨幅差异非常大。根据奥维睿沃(AVC REVO)数据显示,2021年2月32-55吋的中小尺寸面板采购价同比涨幅达67-92%,近8个月里涨幅呈现逐月走高趋势。而75吋为代表的大尺寸面板不仅涨价时间相对滞后3个月,在2月的均价涨幅也仅为17.7%。

终端市场,根据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中小尺寸产品均价已连续半年上调,涨幅达到75吋大屏的4-7倍。面对涨价迅猛的中小屏产品,与大尺寸电视的价格差距进一步缩小,大尺寸电视在这方面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大,消费者开始选择在当下阶段更具性价比的大尺寸产品。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1~2月,55英寸及以下中小尺寸产品零售量结构比为68.6%,对比同期减少10.6%;75吋以上大尺寸结构比增长2.3%,达4.6%,其中85+超大屏结构比更是翻了近4倍。

面对涨幅更小的75英寸及以上尺寸,彩电品牌纷纷开启大尺寸化战略,推出更大尺寸的电视来应对不断上涨的终端售价。

加速高端化布局,走品质路线

对彩电行业来说,液晶面板的价格一直处于低位,三星、LGD以及国内液晶面板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三星、LGD以及松下等纷纷退出液晶面板的生产,及时止损。而彩电终端售价也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彩电行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一直饱受价格战的“摧残”,很多彩电品牌甚至“赔本赚吆喝”。

然而,这一次的原材料、液晶面板的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终端售价的水涨船高,也令整个彩电行业摆脱了价格战或低价的竞争局面,拉开了向高端品质产品布局的序幕。不断上涨的面板价格,成为倒逼彩电行业摆脱价格战的动力。

目前,整个彩电行业已经由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令整个彩电行业的品质大幅提升,彩电品牌纷纷加速高端化布局,带来更高品质的产品。特别是以OLED、激光、Mini LED等创新显示技术的产品热度大增,彩电品牌纷纷加入这些高端市场的战局,提升产品实力的同时实现自身品牌的升华。

面对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彩电行业正在积极求变,应对涨价的同时也呈现不同的发展策略,彰显了彩电行业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李群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