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又卖出“白菜价”敲响家电业的转型警钟

家电
2022
10/31
12:31
亚设网
分享

时隔数十年后,电视机再次卖出“白菜价”,这不只是让众多彩电企业倍显尴尬,也凸显上游液晶面板企业的生存不易。这一市场现象的“死灰复燃”对于当前所有家电企业来说,都应该警惕和反思。

家电双11大战还没有燃烧起来,一则“50英寸电视不足千元”的话题却突然走红于社交媒体和社会媒体。也再次将彩电这个曾经是中国家电产业的“话题王”,如今却被很多年轻用户选择主动遗忘的“老家电”推向了舆论的风口。

事件起源很简单,就是双11大促预售开启后,很多年轻用户们在京东、淘宝、拼多多、天猫等多家电商平台看到,多个品牌50英寸或55英寸彩电的售价都在千元左右,而更小尺寸的32英寸彩电,售价只有四五百元。

与最近几年价格直线上涨,从1、2千到2、3千,甚至5、6千的小屏智能手机相比,大屏高清智能电视价格却出现了一轮直线下降,50英寸电视不足千元的价格,不只是让众多年轻用户直言“太便宜”了,却又同时叹息“虽然便宜但这么大,家里还没地方放,关键平时也不怎么用”。

这也让很多彩电企业想不明白、想不清楚,为什么主流企业的大屏高端战略已经推出并实施了多年,如今50英寸电视价格却仍然在千元的关口“徘徊不前”;到底是用户太挑剔、市场太内卷,还是企业缺乏魄力和手段?

从当年的显像管电视,到如今的液晶电视,中间还出现了OLED电视、激光电视、MINI LED电视等各种新兴显示技术手段的助力,以及大屏电视主流消费尺寸从42英寸、55英寸向65英寸、75英寸,并进一步向85英寸、98英寸不断升级。即便经历了显示技术的迭代,屏幕的持续大尺寸化之后,发现整个彩电产业的发展跟过去相比,还是“殊途同归”。在这一条价格驱动、价格主导的老赛道上惯性滚动前进。

这一局面的出现,以及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对于彩电厂商的经营逻辑和思维等影响和冲击是持续的,而且已经相对固化。对于身陷其中的彩电企业而言,虽然已经看到、看清,却没有办法摆脱、跳跃。对此,在家电圈眼中,彩电时隔数十年后再次出现“白菜价”的现象,甚至一些彩电产品出现“面包不如面粉贵”的商业畸形,这不只是影响彩电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更对彩电产业上游的液晶面板产业造成生存危机。这必须要引起整个家电产业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当前,任何厂商都不要跟时代对抗,更不能与消费者逆行。家电行业一直鼓励很多厂商成为“逆行者”,但是却不鼓励与时代的对抗者。如今的彩电市场消费格局,在经历了最近5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已经释放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就是消费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需求多变。在这一局面下,继续采取规模化扩张的那种思路,推出低价格的产品,甚至将98英寸电视直线向1万元以内的成本线下降,并不能激活和带动彩电市场的消费购买力,只会让更多的彩电企业陷入价格的“沼泽地”,错失了面向用户需求的产品创新、显示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创新等机会点。

当然这一现象不只是出现在彩电市场上,包括空调、冰箱、厨电等其它品牌同样存在,因为手段简单所以很多厂商喜欢打价格,却也因为简单价格战束缚了很多厂商创新和发展的视野、动能。对于厂商来说必须要清楚,未来的机会和方向就是紧盯用户的需求、紧盯用户的消费升级,紧盯用户的生活场景,从产品硬件、安装服务、设计施工到主动保养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多业务提供,才能实现盈利手段等商业模式的变革。

还有一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众多家电厂商,就是很多问题大家早就知道了,也发现了,并且认为如果不解决就会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和生存。但是,在市场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大家要么选择“无视”,要么选择“绕道走”,要么则直接“跳开”。在家电圈看来,随着市场发展、消费变革,这些困扰家电厂商的问题,如果再不解决就会变成一个个“地雷”,随时会将一些家电厂商推向深渊。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