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小米披露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在当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呈现出下滑态势的情况下,小米的财报备受关注。
整体而言,小米在第三季度的总营收为704.74亿元,较2021年第三季度下降9.7%;经调整净利润为21.17亿元,较2021年第三季度下降59.1%。
具体到各项业务,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5亿元,同比减少11.1%;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为191亿元,同比减少8.6%;互联网服务收入为71亿元,同比减少3.7%;其他业务收入为18亿元,同比减少6.6%。
对于小米的总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外界并没有感到多少意外:一方面,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仍处于下行态势,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统计的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7000万台,同比下跌11%。而对于以智能手机业务为主要创收业务的小米而言,大环境不景气之下也难以独善其身;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竞争逐渐白热化,而小米声势浩大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仍处于投入阶段,尚未带来任何形式的收入。
小米的颓势最终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了出来,最近一年以来,小米的股价持续下跌,截至11月23日港股收盘,其股价较17港元的发行价下跌42.35%至9.8港元,所对应总市值为2440亿港元。
现阶段,随着全球宏观经济波动、新冠疫情反复等因素,小米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基本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小米似乎也再一次进入了低谷期。
高端化依旧是难题
2020年是小米智能手机冲击高端市场的开局之年,但在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却遭遇了重大挑战。
根据第三季度财报,小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4020万台,同比下滑8.4%,作为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60%的主要创收业务,智能手机业务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小米的整体业绩表现。
事实上,小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在第二季度就已出现了颓势,根据第二季度财报,其出货量为3910万部,同比下滑26%。
出货量的连续下滑,导致小米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了下降。根据Counterpoint的统计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排在第五位,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同期的14%跌至13%,在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厂商中,位列前两名的vivo和OPPO的出货量均同比下滑24.1%,荣耀和苹果则逆势上涨2.5%和6.8%。
在出货量同比下降的同时,小米智能手机的ASP(平均售价)也进一步降至1058元,同比下降2.9%。值得关注的是,小米的ASP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在2022年第二季度,其ASP为1081.7元,同比下降3.1%。
ASP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小米智能手机冲击高端市场的进程是否顺遂,但从其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ASP来看,小米智能手机的高端之路似乎还难言特别成功。
作为小米在高端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苹果、三星的ASP如何?根据统计,2021年苹果智能手机的ASP为825美元(约合人民币5623元);三星智能手机的ASP为265美元(约合人民币1806元)。
而在2019年时,苹果智能手机的ASP为786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5257元);三星智能手机的ASP为225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1505元),相比之下,主要竞争对手的ASP呈现出维稳或增长的态势,而小米智能手机的ASP却不增反降,意味着其高端化仍然道阻且长。
而ASP不增反降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也在承压。根据第三季度财报,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由2021年第三季度的12.8%下降至8.9%。
在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提到,去年同期小米的毛利率处于健康状态,但今年受到了外部环境、全球供应链等因素的影响,三季度期间,在海外市场,进行了大幅促销降低库存,因此影响了整体毛利率。
此外,王翔还表示,经过“双11”等重要大促节点之后,小米的库存已经得到相当的释放,第三季度库存水位同比和环比均下降9%。受此影响,才导致小米第三季度智能手机ASP同比下降的情况。
显然,冲击高端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简单。在2021年小米投资者日活动上,小米高级副总裁卢伟冰提到,任何一个高端的战略都需要3-5年的爬坡。2021年是小米的第二年。同时,高端化的市场投入非常大,“如果高端没有规模,是很难赚钱的,是巨大的亏损。”
第二大业务持续承压
不止是智能手机业务遭遇了寒冬期,根据小米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占总营收比例27%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同比下滑8.6%,第二季度时,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5%。
IoT板块的主力产品为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电脑,而在第三季度IoT产品收入为58亿元,同比下滑18.3%,主要是因为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下降和智能电视的ASP下降。
不过,在生活消费产品板块,小米的表现相对亮眼不少,其智能大家电类(空调、冰箱、洗衣机)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达到70%以上,主要是由于智能空调和冰箱出货量增加,其中空调产品三季度出货量超过100万台,同比增长70%;冰箱出货量超过24万台,同比增长150%。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的毛利率为13.5%,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但如果横向对比一下,该业务的毛利率水平之低令人咋舌,比如同样在2022年第三季度,飞科电器和老板电器的毛利率超过50%,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和海信家电的毛利率也超过了20%,而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的毛利率甚至未达到行业平均线。
在电话会议上,王翔表示未来小米会更关注高端产品,包括智能大家电的白电高端机,做到更高的ASP,在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上,小米未来的突围路径依然是做高端产品,冲击高端市场。
此外,小米正在加速新品类的拓展,随着电取暖器、蒸烤一体机、足浴器、洗碗机、净水器等新产品陆续亮相,有望提振ASP,缓解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的压力。
与此同时,小米也在试图通过即时零售提升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销量。
根据第三季度财报,截至9月30日,小米在中国大陆的线下零售店数量约为1.06万家。2022年9月,小米集团与美团等合作的线上线下融合业务,在其中国大陆专卖店线下渠道GMV的占比约7%。
王翔在电话会议上提到,与几大平台合作的即时销售是一个新的探索,目标是充分利用集团线下资源。截至目前,小米之家在美团、京东已经接入超过3500家门店,接入饿了么超过1500家门店。
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趋近饱和的背景下,小米一边要坚守原有的市场份额,一边还要想方设法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小米的前路仍然布满荆棘。
小米汽车能赶上末班车?
根据第三季度财报,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支出为8.29亿元,前两个季度,该费用支出分别为4.25亿元和6.11亿元,累计支出为18.65亿元。同时,小米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环比增加8.1%至41亿元,主要也是与造车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
王翔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对于小米汽车实现2024年正式量产的目标,进展非常顺利,汽车团队人数到了1800人。此外,小米对汽车业务的投资经过了非常仔细的盘算,目前不会对集团运营构成重大影响。
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小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81亿元,现金资源总额为943亿元,资金方面暂时无忧。
当前,小米造车已进入冲刺阶段,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小米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另外,小米累计已投资50余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涵盖了智能驾驶、车载芯片、动力电池等等。目前,小米已经完成了工程样车,意味着整车开发已经进入了尾声,接下来是模拟样车试装和工程车测试。
不过,近日有相关媒体报道称,小米汽车的开发项目进度不如预期,最终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而11月初,外界也曾有传闻称小米造车被叫停。当时小米方面人士回应,不针对传言回应,小米汽车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窗口期正在缩短,留给小米的时间并不多。
2022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71.7万辆和456.7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产量和销量都已经大幅超越去年全年水平,市场占有率达23.5%,提前3年完成了行业的预测。
但造车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辆车有接近3万个零件,其复杂程度远比想象中困难太多。”一位汽车供应链人士向DoNews表示,汽车行业的典型特征是长周期、重投资、高壁垒,一辆车从市场调研到生产制造至少需要4-5年的时间,并且期间不会有任何回报,如果不能尽快实现量产并交付,风险将十分巨大。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能否在2024年如期实现量产,或将成为小米扭转颓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