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进入家电企业干销售、做服务、搞研发生产和财务,还是进入家电经销商卖家电,或者直接开家专卖店,或是回家接手父母的家电专卖店生意……今后几年,家电行业还值得年轻人期待和向往吗?
最近,接到身边不少朋友的问询,都是与家电行业的未来机会和商业前景相关的。
归纳总结之后,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孩子毕业之后,能不能选择家电行业做研发制造、营销服务?家电企业还有没有前景和希望?另一个是,卖家电的生意还能不能做了,有的是家里有卖家电的一门生意能不能接手,有的是完全没有家电行业背景,只是感觉家电是家家都需要的,想尝试卖家电。
虽然是2个方向的问题,但主角多是跟年轻一代人群相关的,而且核心都指向了家电行业的未来机会在哪里,商业前景还多大多少?
家电,还是一个好行业吗?
经历过去3年的社会和经济持续大考,又遭遇今年前5个月以来的消费复苏反弹乏力、厂商竞争持续内卷的诸多压力之后,家电产业是不是还值得年轻人期待和向往,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热议。在家电圈看来,任何事物还需要多维度论证。
一方面,过去几年的风口型产业,以及新兴行业,在最近几年都遭遇了重要的考验和挑战,很多风口型行业一下子从“神坛跌落”之后,很多风光无限的行业工资收入回归常态、发展空间也重回原点和正轨。这就让很多年轻人的就业、创业选择变得更加谨慎,开始选择家电这一类归属于传统制造等实体产业,却又充满着成熟的品牌和营销体系运营的市场化行业。
另一方面,家电作为一个相当成熟的行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已经超过40年,无论是从社会的关注热度,还是行业的自然热度,在最近的10年都已经不是热门。大量的外资企业不是退出中国家电市场,就是相关业务被中国的家电企业们所收购、品牌也租赁给中国企业使用。同时,众多的中国本土家电巨头们,都在加快向健康医疗、机器人、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扩张,寻找自己的第二、第三赛道或增长典线。
不过,家电圈认为,可以确定的家电行业未来有三个:一是,家电属于现代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实业,家电产业不管是在过去的40多年,还是未来的50多年,发展前景和空间不用担心,会一直滚行前行。包括,目前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家电产业经历百年也一直存在;
二是,家电是家庭必需品,也是耐用消费品,虽然家电的更新换代周期长、速度慢,但家电在家庭、单位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功能性价值无法被取代。所以,注定这一品类未来的商业前景不用担心会消失。
三是,最近几年家电市场发展艰难,竞争环境恶化,企业间的争夺白热化,本质上并不是中国家电行业不行了,而是与过去几年相比,家电厂商的盈利空间下滑了、竞争手段提高了,以及竞争压力增加了。说明了家电行业变成熟、变稳定,变得更加值得信赖了。
所以,对于追求稳扎稳打,将家电作为一项长期发展和布局的事业,而不是一门短期赚快钱生意的众多年轻人来说,是值得期待、投入和布局的。关键点则是,进入家电行业之前,必须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又愿意付出什么?
那么,年轻人为何爱上家电业?
传统家电业务,在中国市场上早就陷入“资本不炒作、市场没热度、厂商靠惯性”的老赛道之中。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过去几十年来,欧美日韩等国相关企业在家电业务上的发展逻辑,就是最好的印证。
首先,在最近3年多来,以美的、格力、海尔、海信、TCL、长虹为代表的家电企业,在一些新业务、新赛道上的突破、拓展,频频登上行业热搜和市场热点。
比如,美的集团今年就在“B+C”双赛道基础上,明确“1+3+N”的业务架构。以智能家居为1,以新能源、楼宇科技和机器人自动化为3大新支点,于拓展包括新医疗等N个创新业务。同时,TCL在传统家电业务之外,如今最大的增长点来自于光伏及半导体硅材料,同时也在积极发力光伏业务。此外,海尔、美的、海信、长虹在非家电业务上,比如健康医疗、新能源、城市智慧交通、5G芯片等行业和领域的拓展速度快、投入力度大。
由此,凭借当年在家电业务上积累的品牌拉力,以及如今在新业务的“真抓实干”发展状态,让美的、海尔等家电巨头,再度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和青睐。当然,有的年轻人看中的并不是这些企业的家电业务,有的年轻人在其它行业摸爬滚打几年才发现家电的价值所在。
其次,在这样的社会、经济和市场环境之下,家电虽然在很多年轻人眼中属于的“老产业”,但与其它新兴产业和行业相比,并不是一个没落的行业,而且历经岁月磨难之后愈发彰显产业本来价值,就是稳定与可持续。
很多年轻人群体,在最近2年的心态发生明显变化。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过去90后是没有储蓄的习惯,但经历最近3年的社会磨练后,大量年轻人都开始做存款计划和储蓄功课,以备“不时之需”。同样,很多年轻人找工作,或创业计划时,都不再盲目追求风口而是寻找务实、踏实、可持续的行业。即使是家电这样的传统行业,如今也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青睐。进入家电企业,收获的是一份稳稳地工作;从其它行业转行卖家电,虽然利润和规模大不如前,只要敢拼敢抢也是一份可靠的收入。
由此,家电行业是不是值得年轻人期待和向往,家电圈认为,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课题,取决于不同年轻人的选择态度、落地动作,以及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