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
短期健康保险产品的保险期间一般是在1年及以下,且不保证续保。保险期间超过1年的,或包含保证续保责任的健康险,属于长期健康保险。
《通知》对消费者关心的产品续保、信息披露、销售行为、核保理赔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严禁把短险当做长险销售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行业健康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30%,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也存在较多突出问题,特别是部分公司无序竞争,不利于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健康保险消费观念,有必要通过制定《通知》,对该类业务进行规范。
具体而言,部分产品缺乏定价基础,保额虚高;部分公司销售行为不规范,把短期健康险当做长期健康险销售,一旦赔付率超过预期就停售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核保理赔不规范;无序竞争,不利于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健康保险消费观念。
《通知》明确短期健康险不得保证续保,严禁把短期健康险当做长期健康险进行销售。要求保险公司每半年披露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赔付率,接受社会监督。严禁捆绑强制搭售,限制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权利。严禁随意停售,保险公司停售短期健康保险产品,应当披露具体停售原因、停售时间,以及后续服务措施等信息。
要求保险公司规范设定健康告知信息,不得无理拒赔。
例如,有的保险公司通过异化产品设计,“短险长做”误导消费者。《通知》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得保证续保,不得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句。
还有的保险公司通过随意停售保险产品,弥补其因激进经营造成的损失,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通知》要求保险公司通过公司官网和即时通讯等方式,公开披露产品的具体停售原因、停售时间,以及后续服务措施等信息。
此前不久,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多家保险机构和第三方平台在宣传销售短期健康险产品中,存在“首月0元”“首月0.1元”等不实宣传(实际是将首月保费均摊至后期保费),或首月多收保费,以及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问题。
某保险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是监管部门向行业明确传达了短期健康保险业务规范经营的信号。
不建议重复购买费用补偿型产品
2020年1月,银保监会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
过去十年,短期健康保险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保费逐年递增。目前,短期健康保险逐渐成为不少消费者购买保险的首选。
例如,《中国百万医疗险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百万医疗险的用户规模将突破9000万人,市场渗透率为7.4%。基于此,预测百万医疗险市场将在未来几年保持每年25%-40%的增速,到2025年,全市场保费规模将达到2010亿元。
从消费者角度看,短期健康保险的特点是期限短,年轻的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价格会比较便宜,但短期健康险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消费者因健康状况变化导致医疗费用风险增加,消费者再次购买产品的价格会升高,同时也会面临产品停售,无法再次购买的情况。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健康保险产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价格,还要关注产品的长期保障功能和保障水平。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健康保险产品时认真阅读产品条款,并重点关注产品的保险期限和保险责任。对于费用补偿型的健康保险产品来讲,其责任遵循损失补偿原则,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能重复理赔,建议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时重点关注保险条款相关情况,不建议重复购买此类产品。
从保险公司角度看,瑞再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短期健康保险已成为一些保险公司的新增长点。虽然宏观来看,短期健康保险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不难发现,就目前市场发展而言,产品同质性高、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产品端能力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渠道端比较依赖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等仍然是保险公司在短期健康保险业务中面临的挑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短期健康保险由粗放模式向精细化细分市场发展是大势所趋。
(作者:李致鸿 编辑:李伊琳)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