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洞察中国经济金融的变化,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召开的会议将是重要的观察窗口。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截至2021年1月11日,新一届金融委至少召开过45次会议,包括43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会议。而在过去的2020年,根据公开信息,金融委至少召开过31次会议,平均每10天就开一次会,周末加班开会也是家常便饭。
会议频次的激增一方面可能意味着金融委运行机制更加成熟、稳定,另一方面说明金融委需要协调处理更多涉及金融改革、金融风险化解方面的工作。在2020年召开的30余次会议中,仅有7次公布了会议通稿。
透过这些会议通稿,市场可管窥金融委的关注重点及未来的政策走向。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7次会议中,共有6次会议涉及到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改革成为金融委的重要关注点。此外,金融委会议还分析市场关注的焦点事件并提出改革方向,2020年聚焦的事件包括瑞幸咖啡造假、中行原油宝事件、金融科技监管、永煤债券违约等。
平均每10天开一次会
2017年7月中旬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设立金融委,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当年11月8日,金融委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明确,金融委的性质是作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
2018年政府换届后,新一届金融委第一次会议于2018年7月2日召开。会议决定,金融委将定期召开全体会议,不定期召开有针对性的专题会议,统筹研究协调金融领域相关事项。
据记者梳理,2020年仅召开过一次专题会议。当年10月31日,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金融系统贯彻落实工作。另外一次公开内容的专题会议是在2018年10月20日召开,会议研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议题。
全体会议方面,截至目前至少已召开至第四十三次。2020年11月21日,金融委第四十三次会议召开,研究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而2020年1月7日,召开第十四次会议。这意味着金融委2020年至少召开过30次全体会议。
考虑到部分会议内容未公开,仅统计公开信息,2020年金融委至少召开过31次会议——相当于每10天就召开一次会议。对比来看,2018年、2019年两年间召开的会议次数合计13次左右,2020年金融委召开会议的频次明显增加。
分析来看,金融委会议次数激增背后不仅折射出2020年金融领域的跌宕起伏,也说明金融工作在经济转型发展中的特殊定位,金融委需要协调处理更多涉及金融改革、金融风险化解方面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周末加班成为金融委的常态。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20年金融委在周末召开会议的次数为三次,约占公布会议通稿次数的一半。比如去年11月中旬永城煤电控股集团(下称永煤)违约后,对债券市场造成巨大冲击,金融委于11月21日(周六)开会定调后,市场情绪逐步恢复。
2020年召开的30多次会议中,仅有7次会议公布了会议通稿。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会议议题涉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发展、资本市场改革、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等问题。其中,7次会议中,共有6次会议涉及到资本市场。
如去年4月7日召开的第二十五次会议指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
“资本市场是重要的融资渠道,也是资金流通的枢纽,要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重点是与注册制相匹配的法律制度等建设。”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
此后几次会议均提到资本市场的改革问题,包括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打击资本市场造假行为、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等内容。显然,资本市场改革成为金融委的重要关注点。
其原因在于,资本市场改革微观上能够支持创新型企业融资,宏观上能够增加直接融资占比、降低杠杆率。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便解释过:“如果资本市场不进一步发展起来、股权融资没有一个显著提升,宏观杠杆率是稳不住的;微观方面,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必须依靠股权投资和资本市场。”
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前11月新增社融中企业债券占比13.3%,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2.4%,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直接融资(债券融资加股票融资)占比合计15.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得益于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推出,2020年股票融资占比增速高于债券融资。分析来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比较明确的政策导向,而资本市场与直接融资体系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也在于从发行端全面推行注册制、从退出端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
证监会去年11月22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2021年要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着力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市场预计,2021年或将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
“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也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核心举措。”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近期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一文中指出,“要坚持尊重注册制的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及时总结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经验,稳步在全市场推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
回应重大金融风险事件
按照部署,2020年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经过此前2-3年的攻坚后,金融风险化解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影子银行化解和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P2P网贷机构则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到2020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在此背景下,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巨大,但金融风险可控且收敛。金融委去年4月15日召开的第二十六次会议的判断是,国际上金融市场震荡回稳,经济走势受疫情冲击十分明显。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宏观风险大于微观风险。
不过,一些偶发性的风险事件也引起金融委关注。第二十六次会议还回应了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一事。会议称,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上市企业无视法律和规则,涉及财务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恶劣行为。会议提出,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
2020年11月21日召开的第四十三次会议则回应了永煤违约的问题。会议指出,近期违约个案有所增加,是周期性、体制性、行为性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
上海某大型券商首席固收分析师表示,周期性表示债券违约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的正常现象,体制性指现有政府与企业关系下,由政企不分、政府承担企业的职能、企业承担政府的职能,出现的非市场化经营风险。行为性就是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
第四十三次会议还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处理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推动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要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因为周期性产生的风险,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因为体制性产生的风险,要通过法治化的方式解决;对于行为性产生的风险,要严肃查处。”前述首席固收分析师表示,“总的思路看,既会容忍一定的违约、打破刚兑,又不希望出现系统性的风险。”
从市场的反馈看,金融委做出回应后,市场情绪明显恢复。以永煤违约案例为例,永煤违约次周(11月16日-11月22日)信用债净融资规模为-1089亿,11月23日-11月29日净融资规模为-400亿,11月30日-12月6日恢复至58亿。金融委会议后信用债取消发行规模有所下降,净融资稳步增长,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行人和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边际减弱。
(作者:杨志锦 编辑:包芳鸣)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