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国际市场份额创历史最好纪录

快报
2021
01/15
08:32
亚设网
分享

去年我国国际市场份额创历史最好纪录

昨天,国新办就2020年全年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据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加27.4%。

李魁文表示,2020年,我国外贸表现有六大特点。

一是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我国外贸进出口从2020年6月份起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全年进出口、出口总值双双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也创历史最好纪录,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根据WTO和各国已公布的数据,2020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12.8%、14.2%、11.5%,均创历史新高。

二是外贸主体活力持续增强。2020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3.1万家,增加6.2%。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4.98万亿元,增长11.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6%,比2019年提升3.9个百分点,第一大外贸主体地位更加巩固,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44万亿元,占38.7%。国有企业进出口4.61万亿元,占14.3%。

三是贸易伙伴更趋多元。2020年,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对上述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为4.74万亿元、4.5万亿元、4.06万亿元、2.2万亿元和1.97万亿元,分别增长7%、5.3%、8.8%、1.2%和0.7%。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37万亿元,增长1%。

四是贸易方式更加优化。2020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9.25万亿元,增长3.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9.9%,比2019年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65万亿元,增长6.9%;进口8.6万亿元,下降0.7%。加工贸易进出口7.64万亿元,下降3.9%,占23.8%。

五是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202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66万亿元,增长6%,占出口总值的59.4%,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器、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0.4%、24.2%、41.5%。同期,纺织服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58万亿元,增长6.2%,其中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1.07万亿元,增长30.4%。

六是防疫物资出口有力支持全球抗疫斗争。2020年3月至去年年底,全国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385亿元。“其中大家最为关注的口罩,我们出口了2242亿只,价值3400亿元,相当于为中国以外的全球每个人提供了近40个口罩。”李魁文介绍。

此外,我国还出口防护服23.1亿件,包括医用防护服7.73亿件,护目镜2.89亿副,外科手套29.2亿双。出口呼吸机27.1万台,其中无创呼吸机21.2万台。病员监护仪66.3万台,红外测温仪1.19亿件,出口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10.8亿人份。

热点

检测超百万进口冷链食品样本 核酸阳性47个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1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为防范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海关总署加大进口冷链食品的检疫力度,采取四方面措施防控风险。

一是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加强与出口国主管部门的沟通磋商,要求其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监管指南,督促本国输华食品企业落实FAO/WHO食品企业指南,严防输华食品及包装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各环节受到新冠病毒的污染。

“我们还将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通报出口国家主管部门,并跟踪督促输华食品企业对技术指南的落实情况,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李魁文介绍,目前,我国已对发生员工感染新冠肺炎的21个国家的124家冷链食品生产企业采取了暂停其产品进口措施,其中有107家企业是在出现疫情后即自主暂停了对华出口。

二是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的风险监测。对进口冷链食品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抽样检测,重点加大对进口海鲜等冷链食品的抽样检测。截至1月13日24时,全国海关共抽样检测样本1295692个,检出核酸阳性结果47个,其他样本均为阴性。

三是检出阳性后实施紧急预防性措施。针对海关和各地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其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情况,海关总署对检出阳性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暂停其产品进口申报一周到四周的紧急预防性措施。“目前已对39家境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取了紧急预防性措施。”李魁文表示。

四是在口岸环节开展预防性消毒工作。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切实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口岸环节预防性消毒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严防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截至1月13日24时,全国口岸环节已预防性消毒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1317万件。

本组文/本报记者 董鑫 张钦

供图/视觉中国

分析

2020外贸低开高走 2021能否高开稳走?

一分钟,平均多少钱的货物出入中国国门?14日,答案揭晓——大约6100万元。

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中国2020年一季度外贸以同比下降6.5%开局。接下来的二季度,率先控制住疫情、复工复产的中国,迎来外贸反弹,当季同比降幅收窄至0.2%。进入三季度,中国外贸持续回暖,到季度末,累计增速达到0.7%,迎来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四季度,外贸向好势头依然不减,增速呈现加快之势。全年下来,低开高走态势明显。

“我国外贸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司司长李魁文说,既实现了稳定增长,也实现了质量提升。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和各国已公布的数据,2020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2.8%、14.2%、11.5%,比历史最高值分别提升0.8、0.4和0.7个百分点。

有人说,中国外贸之所以能够“满血复活”,主要是靠防疫物资出口拉动。

单从数据看,这个说法不靠谱。海关统计显示,2020年3月至12月底,全国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385亿元,而全年我国出口总值为17.93万亿元。显然,防疫物资在出口中占比很小。

当然,也不能小看防疫物资出口。中国对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出口了疫情防控物资,有力支援了全球抗击疫情,也从客观上减缓了全球贸易的衰退步伐。

2020年低开高走,2021年走势如何?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2020年年初低基数的条件下,2021年中国外贸可望实现“高开”,但能否高开高走,还需时间检验。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贸从反弹到复苏还有一个过程,外需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深刻调整,外贸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几家外贸企业负责人坦言,企业面临海运物流不畅、运费涨幅过快、部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困难,外贸“增收不增利”的现象令人担忧。修炼内功、转型升级是众多外贸企业的共识。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发展,中国2021年外贸发展值得期待。 据新华社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