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财经
作者|DorAemon
十年前,微信诞生,当时只不过是一款不起眼的社交软件;
十年后,微信已然发展成为一款国民级APP,占据社交行业龙头位置。
1月19日举办的2021年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透露目前已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3.3亿用户拨通视频通话;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有3.6亿用户阅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
微信俨然不再只是一款社交应用程序,它早已发展成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说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微信息息相关。
不仅如此,除了为10亿用户构造交流平台,微信也直接或者间接催生了数家市值过亿的企业。值此微信十周年之际,三言财经特整理盘点如下:
一、拼多多
根据最新股票数据,拼多多市值达到2119.21亿美元。
拼多多之所以能够在电商红海中杀出重围,其中一方面是因其抓住了重要消费者群体即下沉客户;而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充分利用微信的社交裂变渠道红利。
首先,拼多多抓住了看中物美价廉的这批人群。这类人群对价格较为敏感,希望能够以最低的价格买到实用的商品。而这批人群大量存在于下沉市场和学生群体,受到经济条件等限制,使得拼多多成为首选应用。
其次,便是微信提供的社交裂变红利。依托于微信庞大的用户基础,几乎全中国人人都用微信。在这种情况下,拼多多辅以“拼团”、“帮忙砍一刀”的团购方式,使得品牌、产品可以迅速传播。
综上,拼多多的成功离不开微信的社交生态,使之成为市值过千亿美元的电商之一。
二、微盟、有赞、微店
截至目前,微盟市值达到550亿港元;有赞市值也达到60亿港元;微店市值则为100亿人民币。
微盟、有赞和微店都属于微信开发服务商,主要是为依托于微信的线上商城、小程序等产品提供底层基础设施服务。
这几家公司产品服务各有特色,企业客户可通过选择微盟、有赞或者微店建立基于微信的营销体系。例如微信商城小程序、直播电商等。
但是,无论如何几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质上都是依托于微信,正是微信拥有的10亿级用户量使得其可以将社交+电商营销整合在同一个APP内完成。
因此,微信是催生出这几家市值过亿公司的最核心原因。
三、悦商集团
截至目前,悦商集团市值为20亿美元。
悦商集团成立于2019年下半年,并于2020年7月在美国上市。自7月上市,悦商集团股价一路飙升,曾一度从2.9美元每股上涨至20.19美元每股。
悦商集团是为微商以及社交电商提供技术支持的SaaS服务的企业,是全球首个微商云智能系统的技术服务提供者。
从该企业品牌描述中就可知道,“微商”、“社交电商”本身就与微信有着深度绑定。而且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社交电商”随之成为风口,微信的庞大社交属性也是这股“风口”最大的助推力量之一。
因此,悦商集团从创立到市值破亿,微信功不可没。
四、36氪
截至目前,36氪市值为1.95亿美元。
2019年11月8日,36氪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也使之成为微信公众号上市第一股。
上市一年多以来,36氪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非常良好。根据其财报显示,36氪增长来源丰富多样,包含线上广告、企业服务类收入等。36氪提供营销、咨询、融资对接、获客以及创新等方面解决方案和资源对接服务。
从创办到上市,36氪的成功一样离不开微信的影子。如张小龙在公开课上所言,阅读微信公众号的用户量达到3.6亿。这也是36氪能够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依托于微信提供的流量,才能进一步拓展内容服务。以及将微信流量转化为企业获客渠道,都是36氪可以从微信中挖掘到的价值。
五、轻松筹
截至目前,轻松筹估值为20亿美元。
“众筹看大病”是近年来我国新型的市场医疗保障服务,简而言之就是一旦不幸罹患重病且无力支付巨额医疗费用,那么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获得帮助。
轻松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2020年5月时,轻松筹方面就已经宣布其用户量高达6亿之多,而且当时已经累计捐赠20亿次。
而轻松筹大病救助的底层逻辑,同样离不开微信。正是是通过搭载在微信朋友圈的熟人社交,解决“乞讨”的信任背书和渠道问题;另一方面,微信支付解决了资金流向与存取问题。
在大病众筹市场中,也有和轻松筹做同类型服务的竞争对手。不过相比较而言,轻松筹竞争者们发展方式要更激进。有些竞争对手是互联网企业出身,创业模式也更趋向于互联网打法。这使得其多少有些急于奔着上市为目的,并且将业务拓展至保险、健康等方面。
轻松筹方面则更稳一些,依托微信作为基本盘,逐步构建“众筹治病”的信任、资金等体系。
过去十年,微信在社交方面已经探索出无数条新路,从单纯的聊天交流,到公众号、订阅号的信息分发;再到微信支付、微信商城的电商营销体系,无一不说明庞大的用户基础会带来无限可能。
在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也基于积累的庞大用户群,催生出众多依附于微信生态的企业商家。这说明微信生态模式优秀,也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市值破亿的企业在微信生态催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三言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