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27日电 题:《管清友:2021年是港股大年,但难有系统性大牛市》
作者 管清友(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12月以来,内地资金汹涌南下,南向资金已连续24个交易日净买入,资金总量超过2850亿港元。特别是年后更是明显加速,日均净买入额超过100亿港元,单日净买入额不断刷新港股通开通以来的新高,跑步进场的信号十分明确。港股行情被彻底引爆,一改颓势持续上攻,年内恒生指数涨幅一度超过10%,恒生科技指数大涨21%,10多只科技龙头股再创新高。
过去港股定价权长期被海外投行主导,QDII基金开闸、深港通和沪港通开通后,内地资金持续南下,成为港股市场最重要的资金增量,话语权也随之提升,港股定价权逐步从外资转向内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陆资三出中环,争夺港股定价权。第一次是2015年上半年那轮轰轰烈烈的牛市,A股大涨后,资金大幅南下,但恒生指数在2015年4月底见顶,比A股还要早一个多月,抢筹资金只得折戟而归。第二次是2018年年初,内地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夺回港股定价权呼声再起,而后A股和港股全面走熊,恒生指数在2018年跌了13.6%,创下7年来最大跌幅。
前两次都不太顺利,第三次出境争夺港股定价权,确实比前两次成功概率大一些,更有希望。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金融开放加快,境内外资本双向流动更加便利。二是弱势美元周期开启,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港股有望重估,估值折价逐步修复。三是全球货币宽松,资产泡沫化,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仍是全球资产高地,恒生AH股溢价指数高达132.88,有估值优势,还是洼地。四是美国强化监管,中概股回归,内地新经济体集中上市,内地资金会对内地企业更加熟悉,有天然的优势。
2021年看好港股已成为全球共识,整体收益可能会超过A股,其中的投资机会当然不容错过。但也要注意:
第一,虽然2021年是港股大年,但很难有系统性大牛市,大概率是结构性机会,操作难度大。作为公认的最有难度的投资市场,投资港股并没有那么容易。
第二,港股分化更加明显,虽然总体估值偏低,其实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便宜。抱团更严重,平均每7块钱就有1块钱在买腾讯,尤其是在这波内资的引爆下,头部企业都已经创新高了,警惕核心资产泡沫化后抱团松动。港股100ETF波动大,短期套利风险极大。另外,港股中低于1港元的仙股遍地都是,占比超过50%,由于没有涨跌幅限制,一天暴跌95%都有可能,正所谓便宜无好货。
第三,港股受海外市场影响更大,通胀预期升温、美债利率上行、政策逐步退出、疫苗应用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等都会对全球权益资产形成扰动,还有拜登新政府上台后对华态度也会加大港股不确定性。
第四,每次陆资爆炒港股后,结局都是一地鸡毛,魔咒可能会再现。除了2015年和2018年两次抢夺定价权失败、港股走熊的惨痛教训外,之前2007年内地资金通过首批QDII基金大举购买港股结局也不太好,不久就遇上了次贷危机,全球股市大跌,恒生指数也未能幸免,导致首批出海的QDII基金出师不利,均跌破净值,亏损严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和2015年都是牛市后期,A股估值偏高,资金南下转战港股,上演最后的疯狂,和现在的情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境内作战”和“境外作战”,毕竟环境不同。如同平原适合大兵团作战,山地适合游击战的区别一样,陆资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监管、资本流动方式、定价传统、交易机制等诸多变量。(中新经纬APP)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