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功能饮料东鹏特饮的母公司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过会,近日将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对于A股即将迎来的“功能饮料第一股”,业内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一旦东鹏饮料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将借助资本力量迅速壮大,有可能在未来对红牛形成威胁;另一方则认为,靠模仿“红牛”起家的东鹏饮料缺乏独特的优势壁垒,广告“砸”出来的业绩增长模式或难持续。
对东鹏饮料而言,前有巨头红牛,后有乐虎、战马等追兵,且身受大单品桎梏,IPO背后有不少隐忧待解。
研发少广告多,产品结构过于单一
早在2020年4月24日,东鹏饮料披露了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招股书,此番上市,东鹏饮料计划发行4001万股,拟募集资金14.93亿元,其中拟投入8.09亿元用来建设生产基地,3.71亿元用于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推广,此外还有部分募资用于信息化升级建设等。
招股书显示,东鹏饮料主营饮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旗下主要产品为东鹏特饮、由柑柠檬茶、陈皮特饮、包装饮用水等。近年来,凭借“年轻就要醒着拼”“困了累了就喝东鹏特饮”等系列广告语,东鹏饮料被市场所熟知,营收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6月,东鹏饮料营收28.44亿元、30.38亿元、42.09亿元、24.69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2.96亿元、2.16亿元、5.71亿元、4.41亿元。同期,公司宣传推广费用为4.37亿元、5.43亿元、4.3亿元、1.59亿元,分别占当期销售费用的52.92%、56%、43.74%、35.2%。
而在上述报告期内,东鹏饮料研发费用分别为0.22亿元、0.22亿元、0.28亿元、0.15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0.76%、0.72%、0.67%、0.62%。研发投入少,但销售费用过高,这使得东鹏饮料陷入业绩增长是广告“砸”出来的质疑。
对单一产品依赖过高,也是东鹏饮料亟待解决的难题。招股书显示,东鹏特饮金瓶系列等能量饮料作为东鹏饮料核心产品为公司贡献大部分营收。2017年——2020年6月,能量饮料的业务营收分别占总营收96.28%、95.51%、95.5%、92.43%;而非能量饮料营收占比分别只有3.63%、3.28%、3.53%、6.89%。
事实上,在9个月前,东鹏饮料曾因为产品结构单一而被证监会下发反馈意见。而除了营收结构较为单一,东鹏饮料目前的销售区域也较为集中。2017年—2019年,东鹏饮料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广东区域,来自广东区域的销售收入均占到60%以上,分别为66.66%、61.10%和60.12%。
登陆资本市场,将面临新竞争压力
早期的东鹏饮料,是一家国营的豆浆饮料厂。到了1994年,东鹏饮料有限公司才正式成立。几近倒闭之后,2003年公司完成由国企向民营股份制的改制,起死回生,开始步入发展正轨,并凭借“东鹏特饮”的品牌为消费者所知。
从一开始,东鹏特饮就在对标行业老大“红牛”,无论是口味还是功效都与红牛相差无几。但红牛就像是横在众多能量饮料品牌眼前的一座高山,难以翻越。
2016年,中国红牛与泰国天丝发生商标纠纷,导致中国红牛的营收增速放缓。而这也给东鹏特饮迎来了发展的机会。2017年起,中国功能饮料市场份额形成以红牛为主,东鹏特饮、乐虎位居二、三的局面。红牛仍然一家独大,占57%的市场份额,东鹏特饮占15%,乐虎占10%,体质能量占6%,XS占5%,战马占4%。
对于此番东鹏饮料IPO过会,业内有观点认为,东鹏将借助资本力量迅速壮大,有可能在未来对红牛形成威胁。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东鹏饮料上市,会对乐虎、体质能量等同为功能饮料行业的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而通过IPO融资,东鹏特饮未来发展也会获得较大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区域相对集中的问题,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不过,即使登陆资本市场,东鹏饮料也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功能饮料是近年来饮料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统一、安利、伊利等品牌也先后入局,竞争日趋激烈。统一推出了“够燃”、伊利推出了“焕醒源”、农夫山泉推出了“尖叫”和“能量帝”,同时一些国外功能饮料品牌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在华彬和泰国天丝围绕红牛商标贴身肉搏之时,这些品牌纷纷发力,欲分食这块市场蛋糕。
(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