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29日电 题:《葛长银:“短板”理论也有短板,弄反危害不浅》
作者 葛长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若干年前,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提出“短板”理论,而后该理论在中国普遍传播。不论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还是大学的教学讲台,或是国人的闲谈话语,甚至是官方的红头文件,都在讲“短板”、补“短板”,大有流行之势。这就需要注意了,凡事一过头,副作用就跟着来了。举个例子:若把一个人的缺点当成“短板”去补,缺点改正过来,是能补上的;但若是把缺陷也当成“短板”去补,请动脑子想想:你那1米6的个头能补上不?
“短板”理论追求的是一个“容量最大化”的理想目标,这无可厚非。但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就是“想挣钱”和“挣到钱”的距离。不论是企业组织还是其他单位,跟木桶板子一样整齐的“队伍”在现实中多是不存在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高低不平,也区分“缺点”和“缺陷”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缺点通过努力可以改正过来,而缺陷往往不能。如果不加区分(从众者往往都不加区分),都把精力集中在缺陷的攻关上,就是白忙乎,做再多的无用功也是无用的,这就是理论的误导。如若一些单位再用“短板”考核人——比如只看“短处”,不论“长处”,那就彻底弄反了,由此产生的危害也是深远的。
因此,“短板”理论也有短板,证言有三:
一是“短板”理论不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一个常识就是:在木桶生产的实践中,除非有特殊需求,就没有哪只桶是缺半块板子的,不然就是不合格产品。所以,“短板”理论不是在生产实践中提炼的,应是彼得依据他的理论素养总结出来的,也可能是哪天喝下午茶时的突发奇想。这种“纸上谈兵”的创造,有一定的道理,但用“实践出真知”这把尺子去衡量,就不属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而有严格的理论应用前提。若是滥用,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危害不浅。
二是“短板”理论的立论前提是“木桶装水”,若换作非液体装在木桶里,这个理论也很难成立。
三是“短板”理论适用“旧桶”的修补,不能盲目套用在新桶上——若把新桶锯掉半截板子再去补,那就纯属“没事找事”。
从目前的现象看,这个理论已经误导了不少人,不仅很多企业在盲目补“短板”,某些制度用“短板”阻碍特长人才的晋升,甚至一些孩子,还没看到长项就开始补“短板”,这就危及根基了。
“短板”理论能在国内流行的原因也大致有三:
一是因为彼得是美国人。崇美思潮在疫情之前还大为流行,学习美国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也就容易在中国形成一股潮流,并波及到整个社会。
二是因为“短板”理论给出了一个具象的木桶,可让不同知识层面的人一听都懂。装一桶水或半桶水的数量对比也非常直观,能起到直抵人心的效果,并生根发芽。这也是国内学者应该学习的。学问尤其是应用学问,要用老百姓(603883,股吧)搞得懂的方式传播,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目前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使劲推送的知识老百姓往往听不懂。
三是因为话语权掌握者的大力推介。知识分子掌握话语权,但这个群体也要分类。有埋头苦干为民请命的,干得多,说得少,会干不会说。还有一类知识分子是“会说不会干”的,且人数不少,这个群体因脱离实践,生产不了新理论。“短板”理论是谁传入中国的笔者无暇考证,但一旦传入,就跟“瘦肉精”一样,整场叫好,大力推送,无人提及危害。这既有马首是瞻的原因,也暴露了一个群体的学力不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任何理论的借鉴,都要把其长处和短处一起弄清楚,不然就是盲从。对“短板”理论的借鉴也是如此,但很多人恰恰忽略了“短板”理论的短板,为此也遭受了一些看不见的损失——之所以称为看不见的损失,是因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用错理论所产生的成本并不直观,因而往往都被掩饰在企业的歌舞升平里,其实危害更大。举个简单例子:一个企业若把精力用在攻克“缺陷”上,就会影响其长项的发展;若长项一步慢,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就可能步步慢。如此下去,整个“金矿”可能就没了。
笔者认为,彼得的“短板”理论为我所用的最大价值,就是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或启示来,告知国人。也归纳为三点:
一是要善于总结自己。作为美国的管理学者,彼得的“短板”理论是依据美国企业文化环境总结出来的,对美国企业补差距应该管用。但限于文化、制度及其思维习惯的不同,我们借鉴过来,管不管用得看“土壤”,不然“树”栽不活。其实我们对于“短板”的处理古已有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博客,微博)焉。”我们的文化更是顺应自然的,基本的观点是“取长补短”。比如企业使用员工问题:一个常识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一个人看上去在各方面表现得一点缺点、错误都没有,那应该是假的。任何一个人都会有长有短,我们的做法是,把他放在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其长,屏蔽其短,这比补其短更有效益,也是古老的东方智慧。我们有5000年不断流的文化传承,文化跟酒是一个性质,越陈越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背后的理论和方法也亟待总结。所以,用心总结自己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当今知识分子的职责。
二是要确保自己长项。不论是“一招鲜吃遍天”,还是“一白遮百丑”,或是“一招制敌”,都在强调特长的主导作用。企业的精力应用在维护、升级自己的长项上,而非补短。任正非就曾坦言华为有“短板”,但他自己不补,而是用“他山之石”,来填补华为的这些小“窟窿”。他应该十分清楚,就是华为再厉害,也不可能做到样样都精通,更无法样样都当第一;专注华为所长,“零配件”就借用他人之长,同时考虑备胎,如此强强联合,以达到战无不胜的目的。也正是这种思路练就了绝招5G,并独步天下。
三是要辩证学习理论。先进的理论肯定是要想方设法学习,学习不仅获取了知识,关键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塑造精神——不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精神塑造更重要。但任何理论都是在特定环境产生的,也必在相同的环境才能发挥作用——这一点要保持高度的清醒。学习外来理论时,弄反了,犹如吃错药,危害更大,而且这种危害往往还是看不到的。彼得的“短板”理论确实有其长,但也必有其短,用在特定领域,能发挥指导作用;但超越了“箍桶做缸”的范围,就不能盲目引用了。
总之,“短板”理论也有短板,不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发挥好长项,啥短都补了。(中新经纬APP)
葛长银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