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毕马威:长三角及大湾区金融科技企业多地联动 发展势头迅猛

快报
2021
01/29
22:33
亚设网
分享

近日,毕马威发布《2020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渗透,对金融行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已经成为金融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技术,且科技的赋能融入对金融行业全业务环节的变革和影响也在继续深化中。

毕马威方面表示,目前金融科技企业认为第一大行业痛点在于金融业务需求、科技的落地方式尚存在较大的理解差异和较高的沟通成本,传统科技和系统供应商对核心金融业务实质的理解有限,能够提供具体的技术和产品,但无法为金融业的科技规划提供更全面和长远的解决方案。

对此,百信银行首席战略官陈龙强持有类似意见。他向新浪财经表示,后疫情时代,全球银行业格局将发生大变化,银行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由数字化程度所定义,并呈现出智能化、开放化、场景化的新趋势。但目前最需解决的痛点是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应用,多数银行无法真正利用数据驱动决策和业务发展,导致在对客产品和服务相比互联网平台并不占优势。

报告显示,此次入围企业专业领域集中分布在信用科技、财富科技、底层技术这三个领域。在主要技术要素分布上,企业大多集中在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 所在地前三位的分布是北京(34家)、深圳(25家)、上海(23家)。

在与新浪财经对话中,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黄艾舟表示,虽然北京的上榜企业最多,但是今年的榜单已经呈现北京、长三角、粤港澳三个区域三足鼎立的态势。“北京金融科技企业众多源于先发优势,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众多大型金融企业总部所在地,然而长三角和大湾区的企业则是多地联动,这几年发展势头迅猛,主要源自这两个区域的科技创新和资本投入的活跃。”

值得一提的是,入围企业中成立时间10年以上的仅有8%,成立3至5年的占比为37%,成立5-10年的企业占比为30%。榜单中35%的企业估值少于10亿元,市值超过200亿元的企业占比为9%。

那么这些企业距离成为下一个百亿独角兽还有多远?黄艾舟认为,从现在榜单情况看,“独角兽”企业在榜单中的比例大概是20%,另外已经上市的企业是20%,尚未成为“独角兽”企业的上榜公司,很多都依托于大的股东背景,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成为“独角兽”只是时间问题。(李诗韵)

以下为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从你的观察来看,目前我国金融数字化发展处于哪个阶段?发展中有哪些痛点难点急需解决?后疫情时代,你如何看待数字科技对推动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

陈龙强:历史上每一次科技变革都孕育着一次行业大变局,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浪潮正推动银行业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后疫情时代,全球银行业格局将发生大变化,银行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由数字化程度所定义,并呈现出智能化、开放化、场景化的新趋势。但目前最需解决的痛点是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应用,多数银行无法真正利用数据驱动决策和业务发展,导致在对客产品和服务相比互联网平台并不占优势。

新浪财经:我们知道金融一直非常注重风控,以系统性风险为底线,但是在数字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新的风险点,你怎么看待此现象?

陈龙强: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数字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型的业态、跨界的模式和产品,势必会带来新的风险隐患。但随着网络小贷管理办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等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非持牌不金融已经成为共识,金融机构对风险和创新的把握会更有分寸,很多问题会从根本上迎刃而解。

新浪财经:2020年金融科技平台还是迎来了“上市潮”,不少行业巨头都开启了上市进程。这样的上市潮对于行业而言意味着什么?整体行业会否呈现强者恒强局面?

黄艾舟:上市意味着金融科技开始逐步深入人心,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公众的认可。从目前进入上市阶段的金融科技企业看,主要还是技术基础雄厚,有广泛实际金融科技应用落地的企业。对于行业而言,肯定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然而,金融科技领域赛道众多,例如,今年的毕马威领先金融科技50评选,就推出了8个赛道,每个赛道的头部企业,都会在上市进程中拥有一定优势。然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很多新兴企业的崛起,我们的榜单每年也有一定比例的更新换代,所以还是一个充满竞争,不断发展的行业。

新浪财经:毕马威举办领先金融科技企业评选的初衷是什么?经过多年的评选,你认为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发生了哪些改变?毕马威在评选的核心标准方面是否也有所转移?

黄艾舟:毕马威举办领先金融科技企业评选的初衷是为了见证了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一起参与建设和发展中国金融科技生态圈。这么多年,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逐渐从模式创新向技术创新演进,越来越多的使用先进技术解决传统金融企业和金融服务的痛点问题。毕马威的五维度企业分析评价体系,一直以来就是重视科技和数据、创新和变革等维度,侧重科技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是一以贯之的。

新浪财经:毕马威发布金融科技企业50报告显示,从分布地域来看,入围企业所在地前三位的分布是北京(34家)、深圳(25家)、上海(23家)。以你的观察角度来看,分布在该三地的企业是否有各自的优势和特性?这些企业大多非常年轻,离成为一家真正“独角兽”还有多远?

黄艾舟:虽然北京的上榜企业最多,但是今年的榜单已经呈现北京、长三角、粤港澳三个区域三足鼎立的态势。北京金融科技企业众多源于先发优势,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众多大型金融企业总部所在地,然而长三角和大湾区的企业则是多地联动,这几年发展势头迅猛,主要源自这两个区域的科技创新和资本投入的活跃。从现在榜单情况看,“独角兽”企业在榜单中的比例大概是20%,另外已经上市的企业是20%,尚未成为“独角兽”企业的上榜公司,很多都依托于大的股东背景,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成为“独角兽”只是时间问题。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