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颖秋
━━━━━━曾经的少年,仰望天空,激动如大海对腾讯进行过长达5年的调研访谈的吴晓波这样形容马化腾:
领导形态上的沉静与行业扩张上的凶猛,以非常戏剧化的方式同时呈现在他的身上。
马化腾祖籍汕头,13岁随父母来到深圳。父亲是体制内干部,还做过盐田港(000088,股吧)上市公司董事。
14岁的马化腾,是个重度天文爱好者,想要一个生日礼物,一台准专业级、80mm口径的天文望远镜。价格700元,相当于他父亲4个月的工资。
遭拒绝后,他在日记里抒发自己的少年“化腾”之烦恼,说父母扼杀了一个科学家的梦想。
他母亲无意中看到这日记,于是给他买了。
15岁的时候,用这台天文望远镜,马化腾成为学校第一个看到哈雷彗星的人。
于是,曾经的少年马化腾,每天仰望着星空,心情激动如大海。
1989年,学霸马化腾以739分(满分900分)考入深圳大学,由于学校没有天文系,所以选择了计算机系。
出身于城市中产家庭,作为中国最早接触计算机和编程的一代人,马化腾对互联网有着超越金钱的宗教般的狂热。
作为中国500年兴盛不衰的商帮文化的缔造者,潮汕人擅长经商。
马化腾的潮汕老乡中,有做地产的李嘉诚和国美电器的黄光裕。
骨子里的潮汕基因决定了马化腾自然不会甘心做“打工人”。
1998年11月11日,马化腾和拉上发小和同学张志东等人,创立了腾讯。当时给公司起了四个备用名,分别是网讯、捷讯、飞讯、腾讯,马化腾的父亲去工商注册的时候,前三个名字都被人注册了,只有“腾讯”能用。冥冥之中有一种天意,决定这家公司充满着浓郁的马化腾式个人色彩。
3Q大战成转折,一天之间流失2000万用户
马化腾的性格底色是沉静低调,极其克制内敛。
腾讯高级副总裁汤道生说:pony(马化腾)不是一个会和你谈感情的人。他是一个会和你谈事情的人。你看他把时间花在谈什么事情上面,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
据说他在腾讯,说一句“这样不好吧。”已经算是非常严重的批评了。
2010年以前,马化腾常年躲避媒体。他一度被媒体称为“影子领袖”。
彼时,腾讯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
外界在评价腾讯时,总要戏谑地加一句:模仿的胜利。
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曾公开称马化腾为“抄越大王”,他说:“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越大王,他明目张胆地抄,公开地抄”。
对此,马化腾倒也很坦率:我们只是从事了别人做过的行业。并没有证据表明我们是抄袭,如果真抄袭的话,法律上我们早就被告倒了。
该来的终究会来的。
2010年,腾讯上线QQ医生软件,其功能和用户体验与奇虎360安全卫士极其相似。360主帅周鸿祎以“暴力抄袭”为由发动了名噪一时的“3Q大战”。
9月上旬,周鸿祎给马化腾发了一个求和短信,提出由腾讯投资360,360做一个拦截软件,合力对付百度。
而马化腾以“这样没有价值”为由拒绝了周鸿祎。
显然,腾讯和马化腾都轻视了周鸿祎。
湖北籍的周鸿祎比马化腾大一岁,是个狠人,攻击性强,平素怼天怼地怼对手,做事风格快意恩仇,与温文尔雅的马化腾截然不同。
2010年9月27日(中秋节过后、国庆节之前),周鸿祎运用新浪微博,占据了舆论和道德的制高点,展开对腾讯的攻击。周将自己的反击拔高为“草根创业者对垄断者的反叛”,然后煽情而义愤填膺地声讨:“这不只是杀毒软件之间的较量,是关乎互联网创新力量和垄断力量的斗争。360要在垄断的压迫之下找到生路,也是为其他互联网创业公司寻找一条生路。跟垄断力量斗争,绝不伤害用户利益。如果你是个创业公司,为了生存,抄袭别人的产品,也情有可原。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公司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却以流氓的方式对待竞争对手”。
周鸿祎的一发“道德炮弹”,瞬间引发网友的强烈情绪共鸣。
十一长假结束后,当腾讯的高管们兴高采烈地返岗上班,这才发现整个网络铺天盖地充斥着对腾讯的指责。
这场口水战伊始,腾讯公关部得到的指令是:“什么也不许说,但不能出负面新闻。”
对于周鸿祎的发飙,马化腾一开始比较克制地表示,某款新软件指责QQ侵犯隐私一事,是对QQ安全功能的误解。
周鸿祎当即回应,指责腾讯报复自己,还称QQ长期以“超级黑名单”方式扫描用户硬盘获利。
10月14日,腾讯宣布向法院起诉360不正当竞争,要求周鸿祎和奇虎360公开道歉并做出赔偿。
周鸿祎继续回击:向一切灰色利益和潜规则宣战,不怕得罪中国最大和第二大互联网巨头。
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奇招频出的360还曝光了一个小八卦,“马化腾享受深圳市经济适用房补贴。”同时,还以网友的名义创作了一手口水歌——《做人不能太马化腾》。
10月29日,由于气氛太过紧张,几乎所有人都忘记这一天是马化腾39岁的生日。
然而,周鸿祎没有忘,他使出最狠的杀手锏,备了一份厚重的“生日大礼”,送给马化腾——360上线“扣扣保镖”新工具,主要功能是自动卸载QQ安全中心,只要安装360,QQ用户的好友关系链即被360备份,所有的用户关系将被导入到360操作平台上。
周鸿祎这一招,简直是釜底抽薪,到11月1日,360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导入2000万QQ用户信息。
马化腾后来心有余悸地回忆说,如果再持续一周,QQ用户就会全部流失殆尽。
此时,冷面书生马化腾被周鸿祎逼急眼了,展开绝地反击,做出了一个艰难而扭转局势的决定。
2010年11月3日晚18:19分,腾讯以弹出新闻的形式,发表了《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亲爱的QQ用户,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将停止运行QQ软件。
此信一发,引起中国互联网一片沸腾。
当时泪洒发布会现场的腾讯公关部总经理刘畅事后表示:这是腾讯成立12年以来最惨烈的一次行动。11月3日晚,腾讯10000多名员工彻夜未眠。
“3Q大战”最终因工信部的介入调停而罢战,后来360被判赔偿腾讯500万。
不过,腾讯被周鸿祎这一番折腾,遭受到舆论的攻击和用户的质疑,深感狼狈。
马化腾赢了大战,输了舆论,郁闷不已。
黑格尔说,获得认可的欲望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愿望。
3Q大战是腾讯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最为看重用户体验和用户认可的马化腾开始认真反思腾讯的未来梦想不是变成最大最强的公司,而是最受人尊重的公司。
马化腾在给全体员工的一封内部邮件中写道:“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如果没有360的发难,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痛苦,也不会有这么多反思,也就没有这么多的感悟。以后,我们会感谢对手给我们的磨砺”。
经过“3Q大战”的洗礼之后,腾讯彻底打开了用户价值至上与极度大开放的蜕变之门,迎来了腾讯系超级应用——微信。
微信崛起,助力腾讯成为受人尊重的公司
微信的成功是腾讯的基因变异,也是腾讯系开放的产物。
为了对抗MSN,马化腾收购了foxmail和它的缔造者张小龙。
马化腾和张小龙两个人跟乔布斯一样,都认为极简主义是互联网最好的审美观。在产品思维上,都特别推崇“小白思维”,即用户都是喜欢简单、讨厌复杂的小白。
比起相对理性的马化腾,张小龙身上的文艺气息更浓郁一些,属于典型的IT“文艺青年”。
张小龙是迈克尔.杰克逊的狂热粉丝,他甚至有点偏执地认为“产品经理永远都应该是文艺青年,而非理性青年”。
张小龙在做微信之前,在腾讯用十年的时间,将QQ邮箱做成了全国最大的邮箱服务平台,为自己在马化腾面前赢得了一张信任票。
腾讯有一个不成文的机制,就是给曾经做出成功产品的人更多机会。
这就是马化腾最为推崇的赛马机制内部竞争文化。
赛马机制倡导产品至上、充分授权、成事在人,即“产品为王,谁提出谁执行,谁行谁上。公司内部自己人跟自己人竞争,一旦做大就独立成军”。
这个机制能让优秀的团队和优秀的人脱颖而出。
所以,除了张小龙团队之外,马化腾还同时让另外两个产品团队研发微信。
最终,中国近20年来最优秀的产品经理、文艺范儿十足的张小龙,带领8人团队,终于把微信做成了。
张小龙将“善良比聪明更重要”移植成微信的用户价值观,“因为欺骗用户虽然很容易获得流量,可以获得用户的点击,但是最终会把用户给赶跑了”。
微信替腾讯抢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一张“站台票”。
在线超过一亿人,QQ用了10年,Facebook用了5年半,Twitter用了4年,而微信仅仅用433天。
今时今日,在微信上,每天有大概有3.3亿人进行了视频通话,7.8亿人进入朋友圈,1.2亿人发表朋友圈,其中照片6.7亿张,短视频1亿条,有3.6亿用户会读公众号文章,还有很多,微信支付、企业微信、微信读书、搜索……
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张小龙虽然被誉为“微信教父”,但微信的成功,仍然是马化腾式的胜利,如同QQ秀、QQ空间以及应用宝、网游、王者荣耀一样。
高举“资本+流量”的大旗,四处攻城略地
腾讯开放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在一次高管会上,马化腾让16个高管在纸上写下自己认为的“腾讯核心能力”,一共收集到了21个关键词答案,最终“资本+流量”成为大家公认的腾讯核心竞争力。
于是,包括马化腾、刘炽平在内的腾讯高层达成共识,通过资本形成结盟关系,可以实现开放的目的,同时也能让腾讯积累下来的庞大的流量资源获得资本意义上的释放。腾讯的开放,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把流量放出去,全部变成投资,流量开放、资本开放,不再什么都自己做。腾讯不再过分执着地追求封闭和内生长模式,只求共生,不求拥有。
目标确定之后,马化腾让有高盛背景的二当家刘炽平代表腾讯,主导了一系列凌厉的投资并购行动,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了一次次惊人的套现:
2013年4月, 以1500万美元投资滴滴;
2013年9月,以4.48亿美元入股搜狗,持有36.5%股份;
2014年2月,以4亿美元获得大众点评网20%股份;
2014年3月,以2.14亿美元现金以及其他资产对价收购京东15%的股份;
2014年6月,以7.36亿美元,成为58同城第一大股东,持股19.9%......
把腾讯这几年在国内外一二级市场投资并购的战绩以公允价值衡量,市值等于再造一个腾讯。
马化腾善于在冷眼旁观后做一个“收割者”。他的偶像是《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他的战略布局毫不掩饰对“失控”和“去中心化”理论的热爱。
2021年1月29日,腾讯收盘于681.5港元,市值6.54万亿港元,到了这个体量,借助资本配置来打造生态是最优的战略。借助投资,腾讯涉足了尽可能多的平台和内容,涵盖了用户们的社交、工作、消费和娱乐的方方面面,未来还将在云平台、AI、网络安全、区块链、5G等领域发力投入,把更多的公司纳入腾讯生态系统中来。
在清华的某次会上,马化腾突然聊起了少年时候的天文爱好,很有感触地说道:“看看星空,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们在宇宙中从来就是一个偶然。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在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互联网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在它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社会都变成一个妙趣无穷的实验室。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伟大实验的设计师和参与者,这个实验值得我们屏气凝神,心怀敬畏,全情投入”。
马化腾曾经毕恭毕敬地问凯文·凯利:“在您看来,谁将成为腾讯的敌人”?
凯文·凯利的回答意味深长:“在互联网世界里消灭你的那个人,从来就不会出现在一份既定的名单中”。
果然,在一个随时可能“失控”的世界,即便是体量庞大如腾讯,功成名就如马化腾,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GPLP。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