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大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快报
2021
01/31
08:31
亚设网
分享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日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20》在北京、纽约、华盛顿、伦敦、巴黎等全球近130个城市发布。TTCSP智库研究项目主任詹姆斯·麦甘主持了于美国举办的线上发布会活动,全球近750位智库领袖、专家参会。报告显示,2020年,进入TTCSP数据库的中国智库有1413家,较2019年的507家呈现大幅增长,智库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作为为公共政策决策提供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案的研究机构,中国智库的大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2017年5月,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九部门出台《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优化社会智库发展环境提供了指导与支持。

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下,中国智库近年来发展迅速,整体实力不断上升。本次上榜的全球智库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智库(CCG)、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等8家中国智库连续三年入选全球百强智库榜单。其中,连续四年入选的CCG在去年百强榜单中名第64位,比上年提升12位,是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中国智库。

在时代大变局下,中国国家管理、社会治理、国际关系与全球合作等都进入了新阶段,各级政府决策对更多细分领域更加专业化政策咨询的需求大幅提升。中国智库大发展为各级政府各领域政策研究及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提升决策科学性、民主性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智库也承担着为公众提供思想产品的职能,发挥了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及行业领域发展现状、引导社会热点等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智库发展面临着前沿议题设置能力不足、研究创新及成果产出效能不高、专业特色不突出、新技术新工具使用能力偏弱、管理方式缺乏创新、传播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待提高等问题。一些智库在资金筹集、人才吸纳及人才待遇、研究资源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难题,需要进一步通过自身建设、企业及社会捐助、国家政策支持及智库间机制化合作等取得更大发展。

推动中国智库继续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推动打造人才“旋转门机制”,为人才在体制内外流转提供便利。由于政策研究实践性、创新性较强,智库研究人员若具有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从业经验,有利于更多地从实践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升政策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应当为有志于智库政策研究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提供轮岗、换岗、借调等工作便利,帮助他们积累不同岗位工作经验,让政府、企业、媒体等体制内外中高级人才在智库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支持更多智库“走出去”,为智库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便利。智库“二轨外交”可与国家官方外交形成积极补充配合,为提升国际形象、维护国家利益、增进人文交流等作出重要贡献。社会智库身份灵活、反应迅速,应支持其更多参与国际活动,在国际社会发出代表中国的多元声音。由此推动我国公共外交进一步发展,通过更多领域更广范围的中外民间往来,构建多元立体高效的国际传播体系。

再次,应更加重视社会智库发展。应将优秀社会智库纳入各级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形成体制内外智库共同服务决策的格局,以博采不同类型智库优长,充分发挥各种高端智库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对于具有较好研究和传播基础、政策参与力和国际影响力较大的优秀社会智库,应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使之克服发展制约因素,更好地服务国家及地区发展。

此外,企业除发挥自身资金、数据和信息研究优势建设企业智库外,还可为其他优秀智库提供更多捐助。企业对智库的捐助或许短期内难以获得实际效益,但智库研究创新成果可通过参与公共政策、优化社会认知等,实现积极正向的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贡献。因此,资助智库应成为企业慈善公益事业一个大力开拓的方向。

中国智库要在自身发展中进一步明确定位,从技术层面、平台层面、沟通层面、研究层面等提升自身专业性,以优质研究和有效传播打造智库品牌。无论是着眼于国际、国家及省级层面,还是服务于县市、乡村发展,中国智库都大有可为。相信在接下来几年中,中国智库发展质量将大幅提升,将有更多优秀智库跻身国际智库排行前列,为中国及全球事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季丽亚 HN00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