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存款管理,央妈说,我太难了!

快报
2021
02/08
16:32
亚设网
分享

规范存款管理,央妈说,我太难了!

近日,人民银行召开了加强存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存款管理这件事上,央妈说,我太难了!

上述存款管理电视电话会议的核心要求是,“督促地方法人银行回归服务当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种方式开办异地存款。”

近年来,地方法人银行,特别是一些偏小规模的法人银行(包括农村信用社)通过互联网渠道吸收公众存款的规模较快增加,这些存款往往利率比较高,得到市场的热捧,但其中也蕴含了许多风险和隐患,为了规范这种行为,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开展整治工作,并下发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收紧了此类揽储渠道。

在贷款利率不断下行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持续显现,但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商业银行陷入“囚徒困境”,不得不使出各种方式维护存款稳定,提高存款利率,或者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成为主要的方式。

存贷款利差挤压之下,银行的日子不好过。

央行联合银保监部门出手整治不规范揽储行为,一方面维护了正常的竞争秩序,降低竞争烈度;另一方面可推动银行负债端成本保持稳定,为巩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成果提供支撑。

既要推动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又要考虑商业银行承受能力,稳定负债成本,央妈实在是太难了!

监管出手规范存款管理

此次规范存款管理,并非央行和监管部门首次出手。其实,从2019年起,央行和监管部门就金融机构揽储行为、存款利率上升已开始行动。首先是针对结构性存款。《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自2019年10起执行,通知要求银行业机构开展的结构性存款业务要 “真结构”,不得变相高息揽储。2020年3月,监管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再度对结构性存款的利率进行约束,并纳入MPA考核,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结构性存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此后,压降结构性存款的要求不断细化和严格,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业机构结构性存款要2002年三季度末降至年初规模,并在年末逐步降至年初规模的三分之二,从各机构情况看,结构性存款压降任务应该基本完成。除了针对单笔较大数额的结构性存款的管理之外,监管部门还对一般存款加强监管。特别是针对以“靠档计息”为代表的提高存款利率的“创新”存款产品,2020年3月,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不得新增此类创新产品。此外,针对利用互联网平台揽储的行为,央行和监管部门也收紧了政策,打消套利空间。今年1月初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事实上叫停了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的行为。近日人民银行召开的加强存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再次重申,“督促地方法人银行回归服务当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种方式开办异地存款。继续加强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的监测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守护好老百姓(603883,股吧)的钱袋子。”如何理解强化存款管理?

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持续加强存款管理,具体政策考量是什么?

应该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巩固社会融资成本下降的成果。2019年以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成为金融系统最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去年疫情发生后,要求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其中,通过贷款利率下降让利在一半以上。2020年末,全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1%,比上年末下降了0.51个百分点,创2015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金融机构在让利的同时,承受了较大的经营压力,特别是在存款端。金融机构增加贷款,必须有对应数量的存款进行匹配,在贷款增速向上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对存款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存款相对是标准化、同质化的产品,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存款利率就是应有之义。金融机构通过结构性存款、创新型存款产品揽储,最核心的要义便在于提高存款利率。

但央妈明白,存款成本上升最终必然传递到贷款利率上。因此,巩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的成果,必须控制住金融机构的存款成本。这也是央行联手监管部门不断加强管理的最直接原因。

二是保护广大储户利益。央行和监管部门规范存款行为,保持存款利率稳定,事实上降低了储户从银行获得利息收入的数量,这似乎与“保护广大储户利益”相悖。但这里的利益,不仅包括了“利息收入”的利益,而且从更高层次看,是“存款安全”的利益。与贷款相比,存款产品更加标准化,存款利率的高低是储户选择银行的最大标准。从监管视角来看,存款利率定价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事关存款安全。如果放任存款利率波动,则会显著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一些高风险的机构(此前通过互联网渠道揽存的机构不少就是高风险机构)可以通过显著提高存款利率,吸收更多存款,以保持机构流动性,同时利用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功能,实现风险的外部化。存款利率波动会迅速造成机构竞争的“囚徒困境”,最终落得“双输”局面。此时监管出手,降低竞争烈度,虽然未必能“双赢”,但至少形成了次优的格局。

在“既要又要”之间,只能说,央妈太难了!

规范存款管理之外,还应多做一点

尽管如此,在收紧互联网平台揽存渠道之后,一些小型机构通过微信小程序、手机APP进行揽储的动作仍不断出现。

对于这些行为,既要严肃规范,又要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我们认为,当前揽储压力的较大的普遍是地方法人机构,特别是规模比较小的县域法人机构。这些机构的被明确限定在当地经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都要在当地。但这些机构面临的竞争可往往是跨地域的。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小机构面临全国性机构的竞争,全国性机构有低成本资金优势,可以很容易的从小机构手中抢走较为优质的客户;在经济条件相对差的地方,小机构面临的是防控风险的难关。县域的小机构既有生存压力,又有竞争压力。在必须生存下去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揽储,增强机构流动性,匹配贷款投放需求甚至化解风险的需求,成为不得不为之的选择。

金融监管部门应该看到这些机构经营的现实状况,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救济。我们认为,既然小机构被限定在当地经营,那就应从制度设计上保障小机构在当地经营的可持续性;既然小机构被赋予了“扎根县域,服务城乡”的定位,那就应从风险缓释上提高小机构风险抵补能力;既然小机构事实上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那就应在政策上为其保驾护航。

我们认为,在后续的金融改革中,应针对县域小法人机构在当地经营出台系统支持措施。如,加强小微、三农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对接,适当减少地方小法人机构承担的风险比重;再如,为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机构提供更多更稳定的低成本资金,包括但不限于再贷款、政府存款等;更进一步,帮助地方小法人机构提高机构质量和经营能力,使其能够更好适应当下竞争环境。

归根到底,央妈当下的“难”还是金融结构的镜像反映,只要间接融资在融资中的占比保持高位,只要银行系统在金融系统中仍是主体,央妈恐怕只能一直“难”下去了。

来源:看懂经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银行家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