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23日电 (付玉梅)日前,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其万字讲话透露,吉利将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正面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吉利此前提出的“蓝色吉利行动”目标并未实现,销量上也迟迟未能占据优势,有专家评价称吉利是“起了大早却赶了晚集”。新公司的成立,能否能带领吉利弯道超车?
资料图 中新经纬 付玉梅 摄
二次冲击“蓝色吉利行动”
据中新经纬客户端从吉利方面获悉的李书福讲话内容,吉利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形成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为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90%是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10%左右是传统节能小排量汽车;二为主攻纯电动智能汽车,吉利将组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公司,正面参与智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
事实上,早在2015年,吉利就启动了“蓝色吉利行动”,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2018年初,李书福公开表示,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的90%以上,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但这个目标尚未实现。公开数据显示,吉利已经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2020年,吉利累计销量约132万辆,在新能源领域的几何A、几何C、帝豪EV等新能源及电气化产品,总销量约为6.8万辆。这也意味着,在吉利去年的整车销量构成中,新能源占比仅为5.2%,离目标相差甚远。
首次“蓝色吉利行动”的目标没有如期完成,李书福在此次内部演讲中回应称:“这不是战略方向错误,也不是战略执行失败,而是历史时机没有成熟,外部战略条件没有形成,这样的失败例子比比皆是,在中国车企中有,在欧、美、日、韩车企中也有,我们不必为此沮丧。”
据媒体报道称,吉利汽车所成立的新电动汽车实体公司将负责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同时还将建立新的销售渠道和营销布局,独立于燃油车业务。不过吉利方面拒绝向中新经纬客户端透露新公司的更多细节信息。
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从销量表现来看,无论是在吉利内部还是与行业内其他玩家进行横向比较,吉利新能源汽车的成绩都落于下风。在吉利集团,纯电动汽车品牌几何是与吉利、领克并列的第三大品牌。而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整个几何品牌销量约1万辆,领克则达17.5万辆。此外,吉利与沃尔沃合作开发的高性能电动车“极星”品牌,2020年累计上险数仅365辆。
据中汽协统计,吉利在2020年掉出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年销量前十名,远低于特斯拉、比亚迪(002594,股吧)、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
还有分析指出,吉利旗下多品牌产品重叠,定位不清,以至于内耗严重。例如,吉利帝豪GSe售价10.99万元起,几何C售价12.98万元起,而消费者却几乎难以看到两款紧凑型纯电SUV之间的差别。
面对品牌庞杂、战略模糊的质疑,李书福在此次内部演讲中回应道,“有些专家说看不懂吉利的战略,我觉得看不懂也不奇怪,有些战略具有多面性。其实所有的新思维都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大家都一目了然,那就不叫新模式,既然是创新思想,那就不一定所有人都能看懂,我们也只是在探索。”
或为寻求更多新模式,进入2021年后,吉利“买买买”的动作频繁。1月11日,吉利、百度官宣造车;1月13日,吉利联手富士康组建合资公司;1月19日,吉利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化营销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1月29日,吉利与FF官宣合作,并探讨由吉利与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
在上述与百度以及FF敲定的合作中,吉利都要求对方使用自己开发的SEA浩瀚架构。浩瀚架构的应用推广也被视为吉利急于成立新纯电动汽车公司的原因之一。2020年9月,吉利发布新一代纯电动平台,即SEA浩瀚。据吉利官方,该架构总投入超过180亿元,历经四年,基于平台所研发的电动车续航里程可大幅提升至700公里,动力电池20万公里内无衰减。
在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看来,吉利成立新公司是大势所趋。他提出,近年,车企热衷于成立独立的新能源公司或品牌,这样有助于轻体量运行,也便于引进投资合作,“吉利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是‘起了大早却赶了晚集’。有独立公司后,如果再次失败也好收尾。”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车企推出独立品牌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可以打造独立的运营模式和理念,也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车企的独立新能源汽车项目,多瞄准高端品牌。如比亚迪称未来1-2年,将推出电动化2.0平台,并成立高端品牌;长城汽车(601633,股吧)则启动了高端智能汽车项目“SL”项目,最后该项目定名为“沙龙智行”。
崔东树还称,新能源车企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电动化转型,吉利这次的尝试是一个好的探索。
乘联会零售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从2016年的1.1%上升到2020年的5.7%,而2021年的1月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7.2%的较高的水平,这样也体现了整个新能源车高速发展的态势。
目前,在角逐新能源汽车的赛场上,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发展迅猛,并不断挤压传统汽车市场份额。在智能造车的大势中,李书福称,并不认同“新造车势力是苹果,传统汽车公司是诺基亚”的比喻,他表示,“最终鹿死谁手还需要时间检验,希望大家要有点耐心,仔细观看这部百年汽车变革剧,好戏还在后头。”(中新经纬APP)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