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就传出了苏宁集团相关资产的一些不利消息,首先是它赞助的足球队,有消息说要解散,然后就是苏宁易购(002024,股吧)可能要易主。果然,今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公司将引入深国际、鲲鹏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幸运的是,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持股比例仍为21.83%,还是保住了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苏宁易购走到这一天,可以说是已经在我的意料之外了。因为做为一家管理上相当僵化的公司,在互联网销售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它还能撑到今天实在是大出我的意料。估计还是之前淘宝加入后令其获得了新的支撑,从而有了延续的机会。
虽然我没有直接在苏宁易购上采购物品的体验,但是在线下的苏宁店里,几次购物的经历都是非常的不愉快。一个是交费与提货的手续非常繁琐,我们消费者买个家电,提个货,似乎要经历从销售主管到营业员再到仓库保管员、会计财务等一系列的审核,需要花费比其它店铺多出两倍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提货的任务,期间还要各种填写资料,实在不胜其烦。更加不爽的是,我有一次买净水器,多次明确跟营业员表示不要插电的,但是她三绕两绕,加上收费过程十分繁琐,最后发货到家,联系师傅上门来安装时,才发现两台净水器竟然全是要插电的。
从此之后,再也不肯去苏宁的店铺去购买任何商品了。反观拚多多,作为一个对网购天然有着抵触情绪的中老年人,却意外发现界面极其友好,购物体验相当便捷,同时也基本上没出现过货不对我要求的情况。当时就想,苏宁怎么可能与拚多多、淘宝这样的网店竞争呢?
作为一个消费者,从几次购物体验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苏宁的企业文化不是为客户着想的,而是方便张近东管理的,从货到物,高层领导完全不肯授权,设计了一套层层制约的管理体系,从苏宁的角度讲,确实是把所有可能的漏洞都管住了,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这种把方便留给自己而不是留给客户的做法,会让客户大量的流失,最终危害的是自己的商业利益。
此外,估计对员工的考核机制相当严厉,导致员工不惜忽悠客户也要完成销售量。当然,有时候作为消费者,也搞不清楚在苏宁店做销售工作的,到底是苏宁的员工还是厂家的销售人员。毕竟如果是厂家的销售人员,一个品牌一批员工,消费者也无法区分,所有的账自然也是算到了门店苏宁的身上。实在没想到,就是这么僵化的销售体系,人家居然还能获得淘宝的青睐,入主该股成为第二大股东,当时就觉得淘宝搞不清楚状况,当然也暗中希望淘宝能打破苏宁僵化的办事体系。没想到,一直拖到现在,终于爆出巨额亏损同时也再次要引进战投了。可是,在大股东依然是张近东的情况下,苏宁易购的管理会有改进吗?淘宝进去当了这么多年的二股东,也没见苏宁易购有啥起色,这回名不见经传的鲲鹏资本成为三当家的,能够让他焕发新的竞争力吗?个人持严重怀疑的态度。事实上,这次股权转让方的选择就相当蹊跷。本来淘宝的实力就是中国互联网销售的老大,哪怕不是老大,也是前三,在张近东管理下,苏宁易购于2月26日晚间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4.59亿元,同比下降4.00%;亏损39.13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张近东及其一致相关人,为啥不把股权直接转让给有经验的第二大股东淘宝(中国)软件集团呢?这事实在说不过去,我国的公司法明明有规定,公司发生股权变动,原股东有认购的优先权,淘宝又不是拿不出钱的主。更何况本身就是这个领域内的行家。
结果,却跑到深圳引入两个远不如淘宝中国来得懂行的战略投资者。这两个股东,可以说,基本上也就是个能出钱的主,论网商的经验,根本无法与淘宝中国相提并论吧?
而且还是张近东在当家,管理层基本没有换的可能,毕竟这两个新股东排名还是第三第四大,要改变第一大股东的意愿并不容易。也不见得淘宝就能跟这两个新股东一心。
在这种情况下,感觉苏宁易购也就是再打一次强心针而已,要能产生出新的竞争力,恐怕就跟一个亿的小目标一样,实在并不容易。
好消息是,估计基金公司的研究人员与我的看法基本吻合,该股前十大股东中,完全没有基金持股。而在全部持股中,去年上半年还有228家机构,持有7638.9万股,但是到了第三季度末,就仅有8家机构持有84.3万股,估计也就是指数基金或是一些债券基金进行了极少量的配置。
从市场方面来看,周末美国通过了1.9万亿元的刺激计划,而且不少上市公司也发布了业绩不错的业绩快报,A股主要指数有回稳的可能性。
【寒舍生辉】小程序已上线
打开小程序看更多好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平点金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