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sther
编辑|Reyna
如今我们生活在各大APP“编织”的网络世界中,衣食住行都可以通过手机上一个小小的图标解决。
在我们日益对其习以为常的时候,却发现有些APP已经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现在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过去半年里让你感叹“爷青结”的“死亡”APP。
2020年9月28日
“内忧外患”的腾讯微博
现在提起微博二字,大多数人只会想到新浪微博,但是在七八年前还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当时有一个APP叫“微博通”,在上面你可以登录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各大平台的微博账号。
2010年左右,手机逐渐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注定的未来,但是当时腾讯只有QQ,很显然这个用户年龄圈层有限的APP并不能帮助腾讯拿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于是腾讯开始积极试水,寻找新的增长点。
图源/网络
2010年4月1日,腾讯微博开始小规模内测,彼时新浪微博已经运营了8个月。但是互联网的世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不一定吃得好,腾讯有着天然的熟人社交的优势,所以先开始是利用QQ导流,在空间发的“说说”会同步到微博,短时间用户量上涨,截至2011年9月底,腾讯微博的注册用户超过了3.1亿,同时日活用户数超过了5000万人。相比较之下,新浪微博在11月宣布的注册用户数仅有2.5亿。
但是时间一长,用户觉得不对劲了,如果两者是同样的功能,为什么还要跨越APP,使用腾讯微博呢?
而此时的新浪微博的“掌舵人”清醒的认识到微博应该是平台设置议题,用户广泛参与讨论的社区,所以当时新浪微博寻找了很多有观点、愿意分享的名人入驻,与用户进行互动,典型的就是姚晨。
此后的危机都是从内部开始的。
一方面微信已经“横空出世”,并且迅速普及,帮助腾讯在新世界站稳了“脚跟”,腾讯微博逐渐成为了战略性放弃的产品,另一方面当时做这个产品,腾讯就调动了OMG、MIG、SIG等部门的人共同参与,而这种协调工作的模式,考虑到沟通、技术等成本以及相关利益问题,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于是,2013年,腾讯微博就已经“垂垂老矣”,于2020年9月正式发布公开,将在9月28日停止服务。
十年弹指间,腾讯微博“灰飞烟灭”。
2020年12月14日
曾经的“明星产品”摩拜单车
没有人会忘记几年前“共享经济”的繁华,摩拜与ofo在其中可以说是“独领风骚”。
2016年的夏天,摩拜、ofo一夜爆红,两家企业在半年内完成了超过5轮融资,资本近乎“疯狂”,争相入局,不同的单车五颜六色,各大平台迅速“开城”,并“护城”,竞争一度十分焦灼。
2017年“共享充电宝”出现,成为了不断衍生中的共享经济“绝唱”。也是这一年,能够代表这一新的经济模式的共享单车已经急转直下,并在下半年,摩拜和ofo传出了合并的消息。
这个时候如何盈利依旧不透明,长期的“撒币”,资本渐渐失去了耐心,而投放的各种单车在城市中堆砌,成为了“坟墓”。
直到2018年4月,摩拜单车以27亿美元“卖身”美团,老对手ofo却深陷入舆论中,毕竟现在排队等退还押金的用户,可能要等上几百年。
相比之下,摩拜还算是“全身而退”,2019年1月,摩拜单车全面介入美团APP,2020年12月14日,摩拜所有的应用停止运营,也全部改名为“美团单车”,并且所有车辆涂上了美团的黄色,而这也曾经是老对手的颜色。
而其真正的意义或者在于“共享经济”这一模式的冷却和思考。从“香饽饽”到“狼狈不堪”,这些共享经济的产品不过经历了几百日夜。
摩拜单车曾经陪伴我们“最后一公里”,也在大众的目光中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程”。
2021年2月5日
「理想主义」的虾米
2006年的冬天,创始人王皓等人在杭州的咖啡馆描摹出了虾米的原型,
取名虾米的原因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音乐网站叫巨鲸,王皓起名“虾米”,寓意小小虾米也能对抗巨鲸。
但是前者巨鲸最后不知所终,虾米也在2021年2月5日,冬末春初的时候,画上了“句点”。
虾米一路多“坎坷”。它立志成为“中国最全的音乐曲库”,所以曲库的来源五花八门,这也埋下了“版权”的隐患,也正是因为利益受损,它在2010年受十几位民谣歌手的抵制声明。
再加上长期缺钱,小小虾米后来还是决定背靠大树,2013年1月,阿里宣布以8000万价格收购虾米音乐。当时,虾米音乐注册会员数量达到了2000万,月活跃用户在六七百万。
并入“豪门”后,虾米经历过几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也请来高晓松、何炅站台,“将帅”也是六番更换,这也意味着王皓等创始人大权旁落。
此时,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已经日渐庞大,前者不差钱有着庞大的曲库,后者凭借“评论”,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疆土”,而虾米逐渐成为我们听五月天的专属歌单。
新浪微博截图
在音乐播放器的市场,核心还是内容驱动,用户使用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听歌,这样追求的“小而美”最终还是没法大众化。
另外,十多年来,虾米的功能几乎只有听歌,但是其他的音乐播放器都在试图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这样一来,虾米何时盈利,仍是遥遥无期。
虾米轻轻倒下的时候,我们听到了时代的“回音”。
中国互联网
“波澜壮阔”的二十年
互联网产业在新千禧年的前二十年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高薪吸引了大批的人才进入,资本因为各种“风口”而疯狂。
以上关闭的三款APP,其实都是时代的缩影。阿里腾讯字节等互联网巨头都曾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一些APP,但其实见微知著,这些失败都反映了巨头的“基因缺陷”。
比如腾讯微博,腾讯一直以好产品著称,但是对运营上面总是差了一点意思,腾讯的各种产品,大多你都找不到客服。微博产品本身的设计并不是难事,与新浪“斗争”的失败,也是因为自己在运营层面的不足,比起新浪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的社区感,腾讯微博在产品功能的改进中却缺少对用户真正的洞察,而同样的“场景”似乎又在微视这一产品“重演”。
失败另外一点就是对于产品本质的认识。微博不是另一个熟人社区,所以不可能是第二个QQ空间,用户需要在一个类似广场的世界中,在ID背后,带着“面具”与其他人进行观点的交流。
同样的还有阿里的虾米,在虾米并入阿里后,高晓松等多次声称,音乐播放器的未来肯定不是版权的竞争,但事实上,这就是用户的核心诉求,其他社交、直播等都是用户满足了这一要求后才会考虑的。
另外在互联网toC的世界中,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立足于用户。要不然前期花成本满足大众的需求,要不然打入垂直市场,在小众群体中一直独秀,培养用户粘性。
用户的使用时间、注意力才是后期变现的根本,虾米在失去了用户之后,如何能盈利,自然是遥遥无期。
这二十年里也有过很多次创新经济模式的高潮,共享经济是其中之一,能不能成为真的风口,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多少有点玄学,比如这两年也少有人预测到“电商直播”的爆红。
另外,我们也应该思考是不是资本的过度涌入,引发了“风口负效应”,“烧钱大战”使得市场变得浮躁,市场蛋糕越来越小,企业也没有时间和耐心渠道下沉和精细化运营,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风口都能有结果。
现在思考,共享单车这一模式或许是可行的,毕竟“最后一公里”的需求是存在的,但可能资本的盲目、平台的盲目,致使败北。
在一座座APP的“电子墓碑”背后,我们其实看到了大厂的缺陷,腾讯有点“直男”,在与用户培养感情这件事情上,缺少点“天赋”;阿里也好像做不来文娱,无论是视频还是音乐,投入很多,但却似乎没什么“回音”。
我们也看到了每一种创新的模式,都需要耐心,像共享单车这种,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却乱了节奏。
在虾米宣布关停的第二天,一位作家、虾米音乐的忠实用户写诗道:“自昨天起,流亡者被从空旷之地退出,手摁一张电子通知。”那些“停止运营”的通知,犹如应用们的“讣告”,但是被市场的淘汰,背后却有着对平台、商业模式、资本、用户等多层次的思考。
「潮汐商业评论」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潮汐商业评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