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晓奇
编辑/子夜
在债务危机即将爆发前,苏宁迎来了转机。
2月28日晚间,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其间接持有的全资附属公司深国际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国际控股),以及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鲲鹏资本),与包括张近东在内的4位苏宁易购(002024,股吧)股东订立股份转让框架协议,拟以每股6.92元的价格,分别收购苏宁易购8%、15%已发行股份,交易金额约为148亿元人民币。
据连线Insight了解,深国际控股由深圳国资委间接持股43.39%,而鲲鹏资本则由深圳国资委直接间接持股100%。这表示,此次向苏宁施以援手的是深圳国资。
交易完成后,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手中合计持股21.83%,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仍为第一大个人股东,而深圳国资与鲲鹏资本共有23%的表决权,苏宁易购将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受此消息影响,3月1日开盘后,苏宁易购一字涨停,当天收盘时股价报7.70元。这意味着,苏宁在一天内高涨65亿元,总市值达到了716.9亿元。
苏宁3月1日股价,图源富途牛牛
“虽然苏宁获得了148亿的资金支持,但此后苏宁如果不能扭亏或者减少亏损,那这些钱也只能撑两三个季度,关键在于苏宁需要调整经营模式。”零售行业资深人士、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连线Insight。
这些年,苏宁一直在兼并扩张。在零售领域,苏宁先后收购了万达百货和家乐福中国,还进军便利店行业启动了苏宁小店项目,并开展了对标盒马鲜生的苏鲜生精品超市。除零售业务之外,苏宁集团也在扩大产业,至今旗下有苏宁易购、苏宁物流、苏宁金融、苏宁科技、苏宁置业、苏宁文创、苏宁体育、苏宁投资八大产业板块。看似热闹,但这些业务并没有给苏宁带来高额营收,反而加重了苏宁的资金压力,尤其是在其主营业务也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根据其财报显示,苏宁易购已经连续六年扣非亏损,主营业务长期未盈利。为此,张近东在团拜讲话上表示,今后将聚焦零售服务业务,“针对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主动做减法、收缩战线,该关的关,该砍的砍。”此次深圳国资入股后,苏宁易购也强调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零售服务业务。值得关注的是,同属深圳国资阵营的深免集团拥有稀缺的免税牌照,苏宁在深圳建立华南地区总部后,或许能够推动其在免税业务上的发展,这也将是苏宁未来几年最大的机遇。不过,如今苏宁不仅需要解决自身危机,还面临阿里、京东、拼多多,以及国美等强劲对手,今后要想重现往日辉煌,并不是一件易事。苏宁易购发布股权变动的同一天,苏宁体育旗下江苏足球俱乐部宣布停止运营。
“如果一家公司想要聚焦主营业务,最核心的动作就是变卖资产。”庄帅向连线Insight解释。
随着俱乐部的解散,既标志着苏宁开始正式收缩战线,聚焦零售主业,也意味着其多元化战略的失败。
据AI财经社报道,知情人士表示,苏宁如今的困境与张近东的野心不无关系,张近东想要构建一个商业帝国,进取心很强,但多元化有点太激进,不少以亏损收尾。
2017年,苏宁跟随新零售号召,提出“智慧零售”战略,并于当年上线了苏鲜生精品超市。
苏鲜生门店,图源苏鲜生官网
2017年底,苏宁易购副董事长孙为民曾公开表示,2018年苏鲜生精品超市将新开50家线下门店,2020年累计达到306家店,覆盖全国各大重点城市。但在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苏鲜生仅剩8家门店,已全部纳入家乐福中国统一运营。
这一年,苏宁还启动了苏宁小店业务,开始进军便利店,但当年苏宁小店就亏损1492.61万,到了2019年上半年,苏宁小店亏损已经高达22.13亿元。为了不影响上市公司苏宁易购的业绩,当年苏宁直接将苏宁小店从苏宁易购剥离。
除此之外,苏宁还陆续进入了文创、电竞、体育等产业,踏入多元化发展道路。
早在2013年,苏宁联合弘毅投资4.2亿美元战略投资PPTV,收购后者约74%的股权,其中苏宁占到44%的股权,成为PPTV第一大股东,苏宁借此进入网络视频行业。
此后,苏宁通过PPTV花费2.5亿欧元拿下2015-2020西甲中国区独家全媒体版权,2016年又以7.21亿美元总价取得2019-2022赛季英超联赛在中国大陆及澳门地区独家全媒体版权。
苏宁在体育产业的野心,不仅体现在赛事版权上,更是亲自下场收购、培养球队。
2016年,苏宁先是花了5.23亿人民币,买下当时的江苏舜天(600287,股吧)俱乐部,后又斥资2.36亿欧元,拿下国际米兰68.5%的股份。
国际米兰球员,图源国际米兰官网
根据国际米兰公布的赛季财报显示,2018-2019财年,国际米兰俱乐部整体营收4.17亿欧元,创下队史新高,但依旧有4840万欧元的净亏损。
此外,为了加强在物流领域的发展,苏宁还在2017年以总计42.5亿元人民币收购天天快递。但天天快递被收购后亏损持续扩大,到2019年亏损额达到17.86亿元。
2018年,苏宁还将物流业务升级为集团产业板块并独立运作,并设立了苏宁科技集团。经过调整后,苏宁集团旗下形成八大产业板块,分别为苏宁易购、苏宁物流、苏宁金融、苏宁科技、苏宁置业、苏宁文创、苏宁体育、苏宁投资。
经过多年发展,虽然苏宁形成了八大产业板块,但根据相关统计显示,从2013年至今,苏宁累计在百货、文娱、体育等领域的投资支出高达383亿元。
苏宁无法持续支撑其继续亏损下去。据外媒报道,苏宁集团正在与英国私募基金BcPartners就国际米兰俱乐部的收购事宜进行谈判。
苏宁易购也公开表示,将对天天快递承接的低价值、高亏损的外部业务单量计划进行快速调整,包括PP体育以及苏宁旗下的足球俱乐部都在加速调整。
“审视各项业务,只要不在零售赛道、脱离商品和用户,都要大胆调整,该砍的砍,该转的转。”去年苏宁30周年公益庆生仪式上,张近东就表示将聚焦零售业务。
如今,随着苏宁战略调整,其多元化布局已然宣告失败,而重回零售业的苏宁,随着国资入局,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免税店将是苏宁最大机遇?
“深国际、鲲鹏资本作为公司的产业投资人,将与其他相关方共同围绕商品供应链、电商、科技、物流、免税业务等领域,对公司进行综合赋能。”针对苏宁为何选择深圳国资的问题,苏宁易购如此回复证券时报。
值得注意的是,同属深圳国资阵营的深免集团拥有为数不多的免税牌照,而与深圳国资合作后,苏宁易购也将在深圳设立华南地区总部、建立全球采购中心,完善深圳市新零售产业布局。
根据苏宁金融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超过6000亿人民币的奢侈品消费流入境外,而国内免税业务规模仅有400亿人民币左右,按照外流规模来计算,假设消费回流20%,也是千亿级的消费市场。
近年来,由于疫情缘故,免税市场受到严重影响。
为此,在去年,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于6月29日发布离岛免税新政策,规定自7月1日起,离岛旅客每人每年的免税额度从3万提升到10万,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还新增手机、平板等七大类免税商品。
这一政策的发布,大大刺激了国内免税市场。
根据浙商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275 亿元,实现翻番;加上离岛补购后超过325亿元。
“深圳国资入股苏宁后,其有机会与深免合作,甚至不排除合并的可能,但一张牌照很难扭转苏宁的经营压力,何况苏宁本身还在整合收缩阶段。”庄帅向连线Insight表示。
他提到,虽然在短期内免税牌照不能对苏宁的零售业务形成较大改变,但对资本市场却有快速推动作用。
去年6月,王府井(600859,股吧)发布公告表示获免税品经营资质,当天股价即涨停,随后股价翻了三倍,一路飙升至最高每股79.19元/股,总市值一度超过610亿元。
庄帅提到,王府井依靠免税牌照的利好,在股市融到钱后,慢慢调整做起了免税业务,不排除苏宁也能依靠免税牌照从股市融到钱的可能性。
当前,对国内零售企业来说,拿到免税牌照,对营收和利润的提升很有帮助。
在免税市场占据绝对支配地位的中免(中国免税品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实现总营收469.67亿元,其中免税商品销售贡献了458.18亿元,毛利率高达50%;净利润则从20年前的3.1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6.54亿元。
相比之下,沃尔玛的毛利率为25%,而苏宁易购毛利率则在15%左右。
2009-2019年苏宁易购毛利率,图源亿牛网
可以说,如果苏宁与深免(深圳市国有免税商品(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后,免税业务不仅将提高苏宁易购的毛利率,还将大大提升其营收。
不过,在当前的免税市场中,中免、日上免税行与海免均为中国国旅(601888,股吧)集团旗下公司,运营北京机场免税店、上海机场(600009,股吧)免税店等国内最知名的几个免税店,占据了全国免税业90%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在现有免税市场格局中,中免是唯一被授权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税业务的企业,拥有口岸免税、离岛免税、市内免税店等业务,其他几家拥有免税牌照的企业,在业务范畴和地域上均有所限制,海免、深免、珠免属于地域性运营商,中出服和港中旅仅能经营市内免税店。
由此可见,苏宁即使获得深免的免税牌照,也只能在特定地域经营业务。
“从当前苏宁的零售业务来看,免税牌照对百货业务有很大推动作用,但对超市、小店业务并没有作用。”庄帅表示。
庄帅认为,苏宁或许能靠免税牌照撑过一段时间,但长期还是要聚焦零售业务,甚至要砍掉自身不擅长的零售业务,才有可能重新回到舞台中央。
连线Insight旗下新号「连线出行」欢迎关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