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制图/许骁
6年之前,传统剧集发行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由电视台、视频网站等平台向剧方按集采购剧集的版权,称之为版权剧;另一种由平台自己选择题材组织剧本,找影视公司(即剧方)制作出剧集在平台播出,称之为定制剧。分账剧则是区别于二者之外的另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2016年,爱奇艺把源自电影行业的分账模式引入到网剧领域,由此诞生了分账剧模式。当年播出的《妖出长安》,以450万的投资获得了2000万的分账收入,投资回报比高达1:4.5,成为以小博大的经典案例,由此引发了业内效仿。其后,优酷与腾讯两大视频平台也相继加入,分账剧的数量和分账收益不断刷新。
投资风险主要由剧方承担
按照互联网行业的术语,版权剧、定制剧都属于To B商业模式,相当于剧方把剧集版权售卖给了视频平台和电视台这样的机构,由此获得收益。至于这部剧在视频平台和电视台面向用户和观众播出之后是成了爆款还是扑街,是赚还是赔都与剧方无关,也不影响剧方的收益。
分账剧则是To C的商业模式。剧方与平台之间没有版权交易的买卖关系,而是利益共同体。相当于剧方将剧集内容放到视频平台播出,视频平台将播出该剧所获得的会员和广告收入,按照约定比例分给剧方。双方收益的多寡由观众的认可和喜爱程度直接决定。
分账剧To C模式下,平台不用事先支付版权费用或制片投入,剧集投资失败的风险主要由剧方承担。相较于传统剧集To B的发行模式,平台方的资金风险降低了。剧方的风险虽然增加了,但如果该剧成了大爆款,投资回报率却比按集出售版权给平台高得多。
各平台有硬性准入门槛
分账剧的兴起与网络视频平台有直接的关系,剧方与平台之间如何分账?新京报记者梳理了爱优腾三家平台最新版的分账剧分账规则。三家关于收益分成的计算公式基本相同,剧方的收益由两个部分组成:会员分账收入和广告分账收入。其中,“广告分账收入”的计算方法三家也基本一致,均为剧集的商业性广告收入,除去运营成本之后,再按照平台与剧方约定的比例进行分成。
至于“会员分账收入”部分怎么分,三家的规则各有不同。爱奇艺和腾讯更看重“单集播放时长”。在他们的分成体系里,“会员有效播放次数”是重要的因素,而两家对于“会员有效播放次数”的定义大体相同——爱奇艺要求“会员观看付费单集超过6分钟”,腾讯视频要求“会员连续观看该剧单集超过5分钟”;相比之下,优酷更关注“会员观看该剧的总时长”,在计算“会员观看的收入分成”的公式里,引入了“会员观看总时长” 和“集数系数”的概念。
此外,爱奇艺和优酷的分账规则里,平台会对分账剧进行评级。不同的评级对应了不一样的“每部/季的单价”,该单价被纳入收益计算公式,直接影响剧方能获得的“会员分账收入”;腾讯视频最新版的分账剧分账规则则取消了评级,直接把“会员有效播放次数”的单价统一设定为1元。一部分账剧“会员有效播放次数”达到了多少就等于多少元,再乘以约定的固定分成比例(独家合作90%,非独家45%),剧方可以直观地知道该剧“会员分账收入”的数字。
三家平台对于分账剧的集数和总时长也各自设立了硬性的准入门槛。按照爱奇艺的规则,单部/季网剧正片时长(除去片头片尾)不少于240分钟,集数不少于12集;优酷则要求单部剧集数不少于12集,正片时长(除去片头片尾)每集不少于30分钟。即正片总时长不少于360分钟;腾讯相对宽松,规定单部/季分账剧正片时长(除去片头片尾)不少于20分钟,对于集数暂不做要求。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