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4日电 题:《杨成长:关注资本市场快速机构化现象》
作者 杨成长(申万宏源(000166,股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从定位上来看,2021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史、社会发展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起承转合年。从转变来讲,2021年的变化是“4+1”,宏观上有四个方面,资本市场也会发生一些转变。
政策体系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如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的政策体系,转向“十四五”规划新确立的一些政策导向。“十四五”时期有“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特点,这意味着一系列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导向和重心会发生转变。以下几个方面会在2021年有所体现的。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转向以自主自立的科技创新来推动国家产业链的现代性、掌控力、主导性和安全性。尽管仍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核心已经发生很大改变。关键是要自主自立,而不是简单地消化吸收。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的高端化,是2021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转型。
对金融业来说,科技向产业转化必须要通过金融市场的媒介作用,所以要促成科技、金融、产业的三角正循环,或三角互相促动式的循环。目前中国的科技研发专利数量不少,但科技转化率较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就是转化过程中的风险过高,所以需要金融的帮助。这要求金融必须从融资金融向风险金融、从不动产金融向动产金融、从一般的投资金融向科技研发和设备更新类投资性金融转变,这是2021年政策导向上的一个变化。
第二,要以消费或国内需求为战略基点。中国的消费潜力虽然很大,但现实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短期增长都并不十分乐观。疫情以来,人们普遍担心消费需求会远远慢于供给。因此,如何激发、引领、创造消费,就成了2021年两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这里“消费”的概念,与过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消费不是市场上既存的东西,是要创造出来的,要通过供给,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来创造新的消费。比如互联网消费、电竞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但如果没有供给创新,就不会有这种需求。短视频、男士化妆品等,也都是新创造出来的一些消费类型。
第三,要特别强调要以城市群为核心,推动城市群在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中的空间循环作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强调内循环、外循环谁更重要,而是要解决循环过程中的一些堵点、节点。国内循环,除了要对接需求和供给,关键是要畅通空间循环。而乡村振兴和推动城镇化的衔接点就是城市群。目前中国已经重点规划了19个城市群。近几年发展非常好的城市,都是城市群在发挥作用,比如长三角、珠三角、成渝、武汉、合肥、郑州等。
当然,也应当特别强调发展与安全、发展与公平等问题。总结来说,2021年要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做好这些重大战略、重大制度的起承转合。
经济政策的转变
第二个转变是政策转变。随着新冠疫苗的广泛使用,人们从正面的疫情抗击战转向了后疫情时代,其中值得重视的是政策转变。
现在政策方向强调两方面:既要保持政策的延续性,不能“急转弯”;同时又要最大可能地让政策恢复常态化。这两句话都没有错。2020年中国确实用了很多非常规的财政政策,增加了1万亿元特别国债、3.75万亿元专项债,地方政府债务也大幅增加。这些债务如果持续增加会不会有影响?既然2020年发了特别国债,2021年还发不发?增加的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是否要扩大?这些情况,在2021年要调多少、怎么调,现在还是有争议的。
在金融政策方面,2020年杠杆率上升,社会融资余额从250万亿元增加至超280万亿元,净增超30万亿元社会融资余额。美国央行资产扩张的机制与中国不太一样。并不倾向于以2021年经济的增长率来确定货币的增长率。因为2021年的增长是从坑里往上爬的过程,要让它逐步恢复到常态。
此外,不能只看CPI的年度涨幅,还要看CPI的绝对水平。中国人均GDP在1万美元水平,与全球相比,中国的生活必需品价格是颇高的。经济增长需要扩大消费。但从调查情况来看,扩大消费有几个比较突出问题,一个是收入增长速度有待提高,二是大中城市居民债务的增加,三是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四是绝对物价水平较高。
所以2021年要做好从抗疫情时代到后疫情时代的转变,政策平稳过渡、并逐步恢复到常态。
外部环境的转变
第三个转变是外部环境的转变。对外中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同时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等,在投资政策上也取得了巨大成果。
对内提出了两项改革措施。一项是试行制度性开放。与过去不同的是,过去的开放是看结果,看商品出口和服务出口;现在更多是看制度接轨程度,要求在规则、制度、标准、准则等方面与全球接轨,其开放深度要比过去提高很多。二是加大自贸区和特别关税区的引领作用。
所以,为应对外部环境的转变,要从对内、对外两方面着手。对外要打通循环,尤其是打通与欧洲的循环;对内要通过制度性开放和自贸区来解决问题。
社会目标的转型
第四个转变是社会目标的转型。有两个重要的社会目标:一是全面脱贫之后,要尽快进入乡村振兴。对此,中央几乎是马不停蹄地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农村不仅是农业、产业、粮食问题,更是农村自身的建设问题。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要集中在农村建设上,包括农村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居住建设、农村保障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农村生态建设以及农村制度建设。这与过去“三农”政策强调的农业和农产品(000061,股吧),是很不一样的。
第二是如何在全面实现小康之后,进一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的任务非常艰巨,目前政策也在急速地向这方面转型。
资本市场的转型
第五个转变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巨大变化。试点注册制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急剧的机构化,机构力量急速增加,并且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好现象。
快速机构化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如投资对象加速龙头化、投资题材集中于科技和网络(科网化)、投资资金和估值加速分化。在这个过程中,机构开始抱团取暖,这就出现了机构收益很高、个人投资者相对收益较低的情况。
对此,大家担心是否会出现大企业、科创型企业、平台型企业受市场关注而估值过高,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传统产业逐渐边缘化,甚至被市场抛到一边的问题。我认为这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因为与美国不同,中国的产业中,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仍然是主力,要防止它们被边缘化。
总结来看,2021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上有起承转合作用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关键不在于经济增速有多高,因为在爬坡时要从坑底往上算,而不是从地面往上算。比起关心经济增速的绝对值,关键还是要做好一些重大政策、重大目标、重大策略的转型,让经济能够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成功步入到下一个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新经纬APP)
(本文根据杨成长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上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杨成长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