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做好“本分”要从这些方面着手

快报
2021
03/05
20:32
亚设网
分享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高萍)讯,“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具体措施上着墨颇多。如延续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要求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仍需保持30%以上等。

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划定了贷款支持小微企业的范围,首次将绿色企业囊括在内;并提出优化存款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以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提服务实体经济为未来五年金融发展定下总体基调:防范资金空转;严控风险;杜绝“伪创新”;让宝贵的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而不是股市、房市或虚拟经济。而在此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也将完善风险抵御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尽管从宏观上看,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不及去年,但从结构上看,对于实体经济发展仍会保持相当的力度,且将更加有针对性地扶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

大型银行普惠贷款增速30%以上

继去年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的基础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再量化指标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而数据显示,2020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实际达到50%以上,高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虽然相较于去年的40%而言,今年30%的要求看起来要少 ,但实际目标增速并不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直言,这实际上是考虑了基数的扩大,实际净增量可能比去年的净增量还要多。

“这反映了国家对小微普惠金融领域发展的支持力度。”曾刚补充道,支持普惠的目的是支持小微企业,这有助于保护市场主体、保就业。从政策和战略上来讲,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非常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普惠金融是目前整个金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方面,去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过,去年的成绩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政策的支持上,为应对疫情冲击,出台了很多对冲性的措施和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普惠金融贷款实际上就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的和个体工商户,这部分主体风险承担能力相对要弱。” 赵锡军补充道,对于银行而言,随着业务的展开,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加强。

延续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业内人士认为,这符合市场预期且具有合理性。

曾刚表示,尽管整个实体经济恢复得不错,但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生产制造业的恢复速度比较好,但服务行业等受疫情影响相对比较大,而服务行业当中,小微企业比较集中。“这就意味着小微企业受到疫情的影响,或者是目前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的程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适度延长小微贷款还本付息的时间是合理的举措。”

植信投资研究院副院长刘涛也认为,这主要是考虑当前经济虽然处于复苏进程中,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要恢复元气、增强活力,仍需要“再帮一把”。目的就是要“以时间换空间”,给小微企业更多的修生养息的机会。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也认为,这两项政策有必要延长。“此次疫情影响的深度与广度超预期,经济复苏存在不平衡问题,疫情也使得市场需求出现一定变化,这就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在该创新工具到期后,仍面临资金链紧张问题。”

至于政策延续的时间等问题,刘涛认为,当前主要目的不是“救急”,因而力度、节奏上与去年相比可能会有所变化,需要视二季度和下半年经济走势和企业经营情况来定。

创新贷款方式并划定支持范围

在原有的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之外,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等措施,“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认为,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这些措施,是在进一步落实监管要求的同时,推动银行更好的创新,以服务小微企业。相比于此前银行只能抵押贷款,金融科技的发展让普惠金融更加具有想象空间,这也给银行推行创新的小微企业贷款品种提供了条件。

“借助于金融科技,银行做小微企业贷款可以批量化,这减少了银行成本,同时也将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宗良表示,如随借随还的贷款,不仅可以让小微企业节省成本,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被断贷等问题的出现。

去年银保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首贷率等作为考核指标,并设定激励约束机制来推动银行做好小微金融服务。此次,将“首贷户”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高层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

刘涛表示,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等政策,对于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无疑有助于其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但这些企业和市场主体存在一个较大的短板,即财务信息不透明,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为鼓励银行实施扩大信用贷款等措施,刘涛认为,还需要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在其中发挥应有的桥梁作用,如加快建设公共大数据共享平台、地方政府融资担保体系等,来降低银行的信息搜寻成本。从长远来看,设立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或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划定了这些支持措施的具体资金流向。曾刚表示,这意味着未来的小微企业政策将更加精准,从结构上看,今年仍将对受疫情影响非常大的这些行业企业进一步扶持,使用更多的手段探索解决领域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扶持领域中,今年首次提及绿色发展领域。曾刚表示,在我国碳中和、碳达峰等目标提出来之后,绿色发展在金融领域备受重视。“这是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从今年开始,金融机构将对绿色金融重高度重视,或称为未来重要的贷款投向之一;监管或对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方面的要求也将有所提高。”

首次提出优化存款利率监管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其中,除了减费让利仍将继续之外,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还首次写明“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曾刚表示,存款是银行的资金成本,是银行让利的“下限”,只讲进一步推动降低贷款成本,不提降低存款成本,会对银行造成极大压力,使得其贷款利率下行空间有限。

“对存款利率进行监管,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引导整个存款利率市场的竞争回归相对受控的状态。”曾刚认为,下一步优化存款利率监管,就是要规范存款的利率竞争市场。通过市场竞争的规范,有效地推动存款利率的平稳下行,为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创造更大的空间。

此外,有专家认为,要推进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除了银行进一步简化业务流程、压缩不合理收费外,更需要市场、政府等多方合力,共同来实现这一目标。

刘涛认为,一是加快多层次的债券、股票市场建设,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拓宽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渠道;二是加快财政税收改革,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三是加快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公共大数据共享平台,降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建设地方政府融资担保体系等。

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风险防范也是未来的重点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曾刚预计,在此前非法集资等存量风险清理完成之后,当下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化解风险仍在继续,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增加,金融科技也将进一步强化监管。与此同时,资管新规存量业务的转型和调整过程中,或也将出现一些风险点,压实责任势在必行。这些目前也均在紧锣密鼓地推行过程中。

在中小金融机构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相较于去年的“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表述有所差别。

曾刚指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除了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以外,还有化解银行存量风险的作用。一些中小银行无法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融资,也无法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只能依靠地方政府发债来解决,但也应考虑这些机构是否能够形成进一步的造血能力,这也是一些政府在推进银行合并重组方案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一系列关于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管文件层出不穷。宗良认为,这也是为了压实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责任。“中小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普遍存在,进一步压实责任,也有助于中小银行进一步化解风险。”

刘涛也表示,将地方重要性银行纳入特别监管后,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不但要对相关银行进一步加强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督促其不断提升内部治理;同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也可集中地方优势资源,按照贡献对等的原则,在推动境内外上市、配强国有股东、加快资本补充等方面对地方重要性银行给予更大支持。

此外,针对风险,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及:“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曾刚表示,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而言,下一步应确定金融控股公司的名单,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一些细则,如资本监管等。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监管,则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穿透式监管,对于金融科技所形成监管套利、以及可能形成交叉风险的创新业务,要按照统一监管的原则,适度监管并出台相关细则。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