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韩希言
编辑|吴晋娜
是美容仪还是“毁容仪”?
经多家媒体与检测机构实测,初普一款美容仪产品最高温达74.1℃,存在高温烫伤隐患,这与宣传的“测试温度36.2℃,不会烫伤”可谓天差地别。产品存在安全隐患,质量不过关;虚假功效宣传,夸大的过度营销;山寨品牌侵权,三无产品等问题……初普以及一系列美容仪翻车扯出了行业更多被隐藏的真相。有从业者透露,市面上的很多美容仪利润率近200%。更有甚者,“一两百从工厂进货,投个两百广告费,卖个一两千。”据她表示,这样的操作并不少见。所谓的进口产品也未必属实,很多品牌都在中国设有代工厂,国内生产海外组装成品,再运回中国市场销售,就贴上“进口”标签,一下子价格翻好几番,相关大品牌的毛利率达到60%以上。而直播带货火爆之后,美容仪品牌们又搭上了新的顺风车。品牌们一般采用高广告、高客单或者高佣金的打法,因为客单价高、广告费高、利润空间高,近两年一直是主播快速赚钱的类目。……钱多还好赚,吸引大批企业进入这个赛道,家用美容仪器市场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然而,监管部门在这一领域的监管还未能跟上市场发展的速度。有专业人士表示,随着行业的发展,行业标准的缺失也愈发凸显,甚至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美容仪变“毁容仪”?
为了让美容仪这个品类登上315榜单,网红品牌初普可谓是“尽心尽力”。
李佳琦曾经在直播间中介绍国该产品,称其“测试温度36.2℃,不会烫伤”。 据统计,李佳琦一共卖出近7万支初普美容仪,销售额达1亿多元。
但是近日有媒体将几款初普美容仪送进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极限测试显示该产品最高温达74.1℃,存在高温烫伤隐患,并且其官配凝胶也被曝光在国内无备案,导致用户额头和脸颊相继冒痘。
一时间,“网红美容仪致烫伤”的话题冲上热搜。截至3月4日下午,相关话题已经达到1.3亿次阅读、10万讨论次数。
然而,事发十日之后,初普方面却迟迟未能针对TriPollar Stop Eye出现的问题给予正面回复,甚至将国家对美容仪标准定点测试辩称为“极限测试”,并未道歉。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初普美容仪第一次上热搜。在更早之前,该品牌就曾因为虚假宣传自己具备FDA认证被知名打假人王海质疑。风波最后以初普代理商向带货主播李佳琦道歉,并删除产品介绍中的相关美国FDA认证而暂时告一段落。
翻车的不仅是初普一个美容仪品牌。
微电流、超声波、激光、射频、石墨烯……在化妆台上,“黑科技”家用美容仪成了新风口。各家企业也纷纷看到商机,马不停蹄推出新款产品,希望借此风口能够推出“爆款”,然而美容仪安全与质量却并不能够保证。
在李佳琦的翻车名录里,美容仪、脱毛仪这一类产品里,还有一个Silk’n。李佳琦工作室曾在去年3月24日发微博解决Silk’n脱毛仪出现的“货不对版”的售后问题。
薇娅去年双十一期间所售的雅萌Max和ace美容仪,被央视曝光重金属镍超标,以及导入导出功能、LED光电功能无效等问题。随后,投诉网站上陆陆续续出现了大量要求退货退款的消费者。
但事实证明即便产品不合格想要退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质量与售后,一直是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的两大因素。
一位消费者表示,因为产品镍超标,用完导致皮肤痒,过敏红肿加速老化。即便已经曝光,旗舰店客服仍然不承认产品有问题。
黑猫投诉上一位网友表示,2019年6月在天猫tripollar旗舰店买的tripollar stop v美容仪,在保期间产品出现问题,想找商家时却发现旗舰店居然消失,东西全部下架,售后也联系不到。她搜索发现了新的tripollar初普旗舰店,但新店的客服表示之前在tripollar旗舰店买的美容仪与他们没有关系。
花费近4000元在旗舰店购买的美容仪出了问题竟然售后无门。
暴利的生意
一边是美容仪品牌们的频频翻车,但是在另一边,搜索美容仪后,最多的结果还是广告与安利信息。
“集美们,吃土也要买!”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搜索了“美容仪”这个关键词之后,发现了大量的“种草”视频,向网友们“安利”美容仪的不乏很多大牌明星和时尚大V。
美容仪市场到底有多大?市场需求有多火?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美容仪行业市场规模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美容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目前美容仪产品产量增速超过20%。
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线上家用美容仪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在对20-49岁女性互联网用户的抽样调研中,有59%的女性表示曾经至少使用一种家用美容仪。
另外,天猫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达到60亿-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1-11月,家用美容仪产品仅在天猫平台上的累计交易额就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仅“双11”所在的11月单月,交易金额就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71.3%。
同时京东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618”期间,京东电商2000元以上家用美容仪销售额同比增长近5倍。拼多多近日公布的年货节大数据也显示,洁面仪、美容仪等美容仪品类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倍以上。
美容仪着实是个利润丰厚的行业。“市面上很多4000元左右的美容仪,大约只需要1500元的材料、人工和设备成本,利润率160%。”美业从业者李欣(化名)对铅笔道说道。
打开1688网站,有大量为直播间提供美容仪的工厂和代理商,均提供贴牌服务,单台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一两百从工厂买来,投个几百广告费,卖个一两千。”据李欣了解,这样的打法并不少见。
事实上,大部分国外品牌美容仪都在中国设有代工厂,元器件供应链成熟,不仅国内销售,部分还远销海外。有业内人士表示, “许多美容仪都是国外设计中国制造,而且是同一厂商生产,不过生产出来不贴牌子”。她举例一款日本belulu超声波铲皮机市场标价1126元,不贴牌销售价格能低到300元。
更有甚者,有些企业美容仪的主要部件都在中国生产,然后运到海外一个地方组装成品,再运回中国市场销售,就贴上了“进口”标签,因为进口美容仪可以标更高价格。
B站UP主“老爸评测”曾做过日本品牌Refa美容仪的拆解评测,发现这款美容仪宣传的“大型太阳能(000591,股吧)面板”只长3.9厘米,宽1厘米左右,两个金属球材料则是高分子塑料,表面电镀了一层镍,品牌宣传的“铂金镀层”经测试铂的含量只占了0.43%。从拆解上看,这款美容仪的成本极低,售价却高至1950元。
财务层面也可见其暴利程度,上市公司、日本美容仪品牌雅萌2016-2020年近4年的毛利率都在64%以上,Refa背后的日本上市公司MTG在2019年的毛利率为62%以上。
没人会错过赚钱的机会。来自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拥有超过94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含“家用”和“美容仪”。此外,还有大量的国外品牌前来中国市场掘金。来自天猫的数据显示,仅去年上半年,天猫国际进口美容仪新品牌入驻数量同比增长69%,发布新品数量同比增长129%,新品成交同比增长606%。
“钱多还好赚,这样的生意当然会吸引很多人来捞一把。”李欣直言。
搭上直播带货的顺风车
家用美容仪何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大多数消费者初识家用美容仪,都来源于各类社交媒体,线上电商是其主要销售渠道。关于美容仪的讨论和传播也在社交平台上持续蔓延,且效果显著。
纵观市场不难发现,哪怕备受欢迎的日系美容仪品牌,最早的声量也并非源自官方。美妆博主、KOL们对美容仪的率先尝试和拥簇,带动了国内美容仪市场的风潮。
李欣介绍,不管是哪一家公司的美容仪,它们的套路都是相似的——主打电商线上渠道,通过明星代言或网红测评打入市场,加强认知度。
近两年,美容仪的热销,其背后又有了一条新成熟的产业链。先在社交媒体上种草,让产品成为“网红”产品,最后再让主播吆喝直播带货。
主播带货的收入除了坑位费之外还有销售返点,因为客单价高、广告费高、利润空间高,近两年一直是主播快速赚钱的类目。李佳琦,薇娅、雪梨等多位头部主播都与慕金、初普等品牌有过合作。同时,美容仪、脱毛仪这类商品排在了许多主播直播间的热销榜上,甚至在像三八节、双十一这样的促销活动中,成为了主打产品。
李佳琦曾在2020年双十一当天,带货慕金脱毛仪超过30000台,每台产品的直播间价格为1499元,折算GMV超过到了4497万元。
翻车的美容仪品牌初普此前携手李佳琦进行直播带货,预售当天即创造了过亿的GMV,成为淘宝直播美妆行业一小时破亿的12个单品之一,并夺得美容仪器类目交易指数TOP1。
“这类产品不要能卖便宜,一般采用高广告、高客单或者高佣金的打法,美容仪价格高比低的更好卖。”李欣说道。
明星与知名主播是某些美容仪品牌的必杀武器。李欣表示,只要能上大主播的车,就基本可以保证赚钱。“一场直播几万元的坑位费,再加上销售返点,虽然看起来是大出血,但真正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有时候,高价与品牌并不代表质量就一定好。
美容仪价格差别之所有如此巨大在于外形、包装、技术等有所不同。高端款运用的黑科技更多如:超声波、LED 光照、射频、离子、微电流等技术,能达到瘦脸,抗衰老等功效。
“现在大部分美容仪都走多功能路线,贵的美容仪确实会比便宜的款运用核心黑科技更多一点,但品牌溢价占了售价很大比重,其实使用效果并没有质的差别。”李欣说道。
蒙眼狂奔
初普以及一系列翻车的美容仪品牌,再一次暴露了这个行业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销售火爆井喷的家用美容仪市场中,产品存在安全隐患、质量不过关、虚假功效宣传、夸大的过度营销、山寨品牌侵权、三无产品等问题。
有从业者将市面上的一些美容仪形容成“玩具”,但是这种“玩具”每年也能出货上千万台。
一台美容仪“玩具”外表与真正的美容仪,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最大的差别在于,打开后盖发现,这台假的美容仪内没有电路板,只有简单的电控板和一截电池。
假的美容仪的导入头也能发光、发热和振动,但它并没有真正美容仪的微电流、超声波或射频等功能,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该从业者表示,这些假的美容仪,一台只卖几十元,广告宣传力度也很大,因此销量很高,估计市面上的美容仪有三成是这样的“玩具”。
造假者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做一批产品就不干了,或者换一个牌子再做。有的年轻消费者,被大量的广告引导,也想试一试美容仪,就挑便宜的来买,但对美容仪的了解不够深入,很容易买到不具备实际功能的产品。
以中国美容仪市场为例,几万家从业企业,前四个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另外约50%的市场份额非常分散,有很多长尾的中小品牌。有的企业匆匆进入、想短期收割,技术研究不够深入,电流和温度其实并非越高越刺激越好。有的企业为了提高流量转化率,虚假宣传,某些认证弄虚作假,欲以此增加产品的含金量。
家用美容仪器市场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然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监管还未能跟上市场发展的速度。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对于家用美容类电子产品尚无强制标准,已有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皮肤美容器国家标准》也只是推荐标准,对行业并不具有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上的鱼龙混杂。
随着行业的发展,行业标准的缺失也愈发凸显,甚至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家用电子美容仪标准的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只有构建完善的中国标准体系,才能保障中国家用电子美容仪市场各参与方行为有据可依。
在专业人士看来,建立统一的标准,让企业有规可依,则能更好找到前方道路。相关部门亟需出来制定相关标准,行业才能成为向者有序竞争的方向去发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铅笔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