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深评]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不同于汽车发源地德国,也不同于让汽车平民化的美国,日本汽车工业找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定位和风格。如果说德系车是稳重大气、美系车是粗犷硬朗,那日系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经济实用。37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上诞生了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三菱等汽车品牌,这些车企在经营上有哪些经验和新特点呢?下文将详细解析。
一、组织架构与经营战略调整:业务更加聚焦、布局移动出行
2020年,有多家日系车企进行了组织架构和产品线的调整,削减效益不佳市场业务,聚焦核心市场及核心产品成了日本车企重要的经营之道。此外,随着汽车新四化发展,汽车和驾驶员的关系发生变化,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使车辆更智能、更便利、更安全,成了车企亟需共同研究的课题。◆丰田——将“精益生产”贯彻到底丰田向来以“简化”、“控制”手段提高效率而著称,2020年,丰田再次向自己举刀,从产品、渠道到管理体制进行一场精益瘦身的冲击式洗礼。1)陆续将日本国内在售的60-70款车型缩减到30款左右;逐渐废除按门店类型销售限定车型的模式,改为单店销售全品类车型的新逻辑;2)成立生产工程开发中心,通过整合生产工程技术、原型车和大规模生产技术加快新车开发速度;将中国、亚洲业务进行拆分,进一步加强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扩大在华工厂产能;3)取消执行副总裁职位,与一个更低层次的首席运营官职位合并。建立“高级专业/高级管理”的员工分类,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个性的职场专业人士;4)裁撤此前负责电子零部件生产制造业务的广濑工厂,其整体业务将移交给丰田与电装的合资公司,电池业务板块将移交给丰田与LG的合资公司,性能车部门GAZOO Racing业务也发生了变动。丰田汽车将主要管理层精简化,来应对未来新能源布局、电气化转型和其它新技术的加速推进,在管理架构精简和扁平化之后,集团很多的重要决策以及事务在执行上效率往往会有很大提升。◆本田——向一体化运营转变2020年4月,本田正式执行全新的组织架构,摒弃了过去销售、生产、开发、采购等部门相互独立的模式,形成“赚钱”、“花钱”两大部门:即汽车事业本部和本田技术研究所;
1)汽车事业本部包括研究企业战略的事业管理部,研发高竞争力产品的产品研发制造中心,进行商品生产与统一生产质量管理的生产管理部,管理供应链并与企业战略整合的SCM管理部与专门进行营业战略立案/实行担当的营业管理部;
2)创立先进技术研究所,增加智能化、生产技术、自动驾驶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等的研发职能;
3)成立移动服务事业本部,并成立本田移动解决方案有限公司,负责智能网联车服务和eMaaS的战略企划、开发。
本田技术研究所被整合至本田总部后,原本的独立地位被打破,此后本田的技术研究将与总部的生产经营强关联。通过这种调整,能在提高企划精度的基础上推进产品开发,实现从开发到生产的一体化、高效率运营,推进制造和研发的升级。
◆日产——从急速扩张到瘦身提效
戈恩事件爆发后,日产面临车型老化、组织架构陈旧、联盟内部合作紧张等多重问题,亟待“瘦身”提振业绩。为了降本增效,2020年5月,日产亮出“铁腕”,采取了削减固定成本费用、关闭利用率低下的工厂、合理化全球产品线等一系列举措,力争在2023财年末实现5%的经营利润率和6%的全球市场份额。
2020年10月,日产汽车公司宣布调整区域组织架构和高层人事任命,新组织架构将强化对核心市场的聚焦,授予区域更多管理权。日本和东盟将整合为新的日本-东盟区域,北美和南美市场将整合为新的美洲区域。
『日产中期事业计划』
2021年1月,日产计划削减30个欧洲国家的分销渠道,主要涉及匈牙利和波兰等东欧市场,部分涉及荷兰等西欧市场。日产将把欧洲商用车生产外包给雷诺。可见,日产正在不断聚焦,集中优势资源推进核心市场的快速发展,包括日本、中国以及北美地区,展示了改革的决心与勇气。
◆铃木——押注印度的精品小车
2012年铃木撤出美国市场,2018年又撤出中国市场;近些年,铃木公司倾其全力投资于印度市场。2020年1月,铃木汽车公布了新的组织改革措施。
1)新设了以技术类别划分的“区域组织”,并按不同的区域确立了负责相关新技术业务的组织干部;
2)设立了车辆、动力驱动、电气与电子等三大核心区域,取消设计整车的“四轮业务技术总部”和负责基础技术开发的“车辆研发总部”,并新设“移动·服务企划部”。
铃木汽车的“精品小车”路线在印度取得了一家独大的成绩,但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受到很大冲击。铃木执行新的组织改革措施,主要是为了应对“新四化”转型而布局,在接下来的组织架构变革中,不仅是传统汽车业务,新一代的移动服务也将纳入转型计划当中。
◆马自达——小而精的技术控
在汽车行业一直流传一句话:“没钱就卖车,卖了车就研究转子发动机”,这是典型的马自达式作风。实际上,马自达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执拗,和其他车企一样也在谋求转型。
马自达“新四化”领域举措/规划
领域
举措/规划
电动化
2017年,马自达和丰田宣布互相收购对方价值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1.89亿元)的股份,双方交叉持股,并加强合作研发新能源量产车型;
2020年马自达MX-30(纯电动)将上市;
2020年马自达在中国与合资伙伴一起推出中国专属纯电动车型;
2030年,马自达旗下95%的车型都将是内燃机结合电动化技术的产品
共享化
2018年起,马自达与德铁、德国零售连锁巨头Lidl以及出行服务供应商Choice开始合作运营自有汽车共享平台;
2018年,马自达加入丰田移动出行服务联盟
网联化
2017年,马自达与丰田联合研发车载网联系统
智能化
2019年6月,马自达入股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公司Monet;2020年开始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测试;
2025年为旗下所有车型标配自动驾驶系统
制表:汽车之家行业频道;信息来源:企业官方宣布
在马自达发布的中期经营计划(2020年3月-2025年3月),明确给出了未来几年的奋斗方向:第一,在独特性的产品以及客户体验上投资;第二,降低对品牌提升无价值的支出;第三,在网联化、共享化、自动驾驶等落后领域进行投资。
为了达成品牌向上,马自达将研发大型车平台,以及直列六缸汽油/柴油发动机。此外,在中国市场,该企业还将与合资伙伴一起推出专属电动汽车,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三菱——被“遗忘”的明星
三菱近些年在组织架构上并未发生重大变革。但随着全球市场份额的减少,三菱将收缩全球布局,聚焦重点市场,充分利用有限资源,通过结构改革来进行固定费用的削减,以此来提升在各国的盈利性。
因为一系列风波而陷入瓦解危机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在2020年4月宣告了全新的“引领者-伴随者”商业合作模式。不仅在技术领域根据各自所擅长的板块落实“责任制”,不同区域市场也给三家成员公司分发“责任田”。
在自动驾驶领域,引领者为日产汽车;在车联网技术方面,雷诺集团将主导基于安卓平台的车联网技术开发,日产汽车主导在中国的车联网技术开发;在电动化车身及电子电气架构的核心系统领域,引领者为雷诺集团。在中大型和大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引领者为三菱汽车;在电动化动力总成(e-POWER)层面,雷诺集团负责CMF-A/B的电动化动力总成,日产汽车负责CMF-EV的电动化动力总成。
市场方面,日产主攻中国、北美和日本市场;雷诺主攻欧洲、俄罗斯、南美和北非市场;三菱主攻东南亚和大洋洲市场。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三分天下”,打破了戈恩统治时代的全球扩张思路。
二、经营业绩变化趋势:整体韧性不折
在中国市场,日系车率先突破重围,2020年下半年开始呈现出“V”字反弹的强劲势能,最终市场份额相比于2019年上涨2.3个百分点,而合计销量也比2019年增长1.7%,超过517万辆。但从全球市场来看,则没有这么“幸运”,日本车企的表现各有不同。
从2019年销量、销售收入指标来看,丰田、本田、日产整体表现位列日系品牌前三,但对于净利润和净利润率指标,日产表现远不如前两者。从其近5年变化情况来看,日产各项指标均出现明显下滑,2019年净利润更是出现严重亏损。看来,近些年日产内部权力斗争、管理混乱对其业绩产生不小影响。
铃木在2018年撤出中国市场后,其销量的确出现下滑,但从近5年整体变化来看下滑并不明显;另外,从其销售收入、净利润及净利润率表现来看,专注印度市场的铃木,在企业盈利能力上依然占据一定优势。
马自达、三菱在销量规模上不如其他四家,并且2018年起连续两年出现下滑;结合净利润和净利润率来看,两者的获利能力并不高。面对产业转型和疫情反复,“两年不推出新车型”的马自达和“聚焦东南亚市场”的三菱能否迎来下一个巅峰时期呢?
三、研发投入变化:火力全开的同时考量产出效益
在研发投入上,排名前三的依旧是丰田、本田和日产。与此同时,三菱的研发投入力度明显在加大,希望借此加快车型更新换代的步伐,从而提升产品销量。
在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方面,近五年除三菱外,日产和本田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的增幅也很大。
核心技术是车企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丰田的“混动技术”、本田的“地球梦发动机”、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日产的“座椅”等等,这都是日本车企被人们所记忆的独特产品ID。随着新四化转型浪潮的到来,日本车企在新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也在加大,尤其是智能网联领域。
写在最后: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以丰田为代表的传统日系车企,在汽车寒冬以及疫情困顿下,还能保持不错的韧性,与其背后在不断强力推进变革、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产品布局等举措息息相关。随着汽车产业新四化转型的加速,日本车企能否继续守稳阵地,我们拭目以待。(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 供稿)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