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10日电 题:《姚景源:应把目光聚焦到经济提质增效上来》
作者 姚景源(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除了考虑疫情后经济恢复、内外环境不确定性等综合因素外,再一次释放出信号:中国经济工作当前的着力点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速度与数量不再是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
之前,围绕2021年中国要不要设定具体经济增长目标,社会各界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笔者认为,目前仍有必要为经济增长设定一个目标,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出发点和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做出相应的规划、编制和部署。这个目标需要实事求是,符合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潜力,也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因素。
虽然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刚刚达到1万美元。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背后还是蕴含了经济发展的量化指标。按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中国要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仍然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由此,经济发展要以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并不意味着速度不再重要,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才能扩大就业空间,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2020年中国经济逐季恢复,到第四季度已经回升到6.5%,从全年走势上来看,实现了V型反转并处于一个不断恢复和回升的通道上。中国已经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新的一年只要宏观政策能够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中国经济强大的适应能力和韧性,实现6%以上增速的目标难度不大。但经济增速是一个综合性目标,虽然外界较为乐观,我们也必须结合方方面面的情况,不仅要考虑今年,还要统筹考虑未来两到三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挑战,不确定性在增加,受疫情影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全球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已经深度融合到全球经济中的中国势必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在制定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时,需尽量做到让预期目标保持平稳。
我们注意到,在备受关注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经济发展”指标一项没有设定五年国民经济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而此前的“十二五”规划设定GDP年均增速7%,“十三五”规划则设定了高于6.5%的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申,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十四五”期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今年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在6%以上,体现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切切实实地落实中央制定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去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
2020年,在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下,中国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企业倒闭潮和失业潮。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工业和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和规模以下企业恢复是不平衡的。2020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130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工业恢复得比较快,原因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此外我们还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在工业恢复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与消费行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企业受疫情冲击更大,恢复缓慢。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比上年下降3.9%。居民收入增幅回落,储蓄增加,消费需求不足。虽然国家也针对服务类企业出台了减免税费、信贷延期等政策,但服务类企业多是规模以下的小微企业,内生能力比较弱。下一阶段政策可以考虑精准地面向市场主体,保护中小微企业。今年就业压力大于去年,保住市场主体就保住了基本民生、就业和产业链。(中新经纬APP)
姚景源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