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琦 实习生 廖思戎
抓住环保机遇,关注碳中和。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做客新浪财经《网罗中环》(https://www.sinadaxue.cn/#/sina/brief/live/m97kl6l74kjl)栏目时称,碳中和隐藏了100万亿甚至140万亿的投资机遇,投资者应该注意把握其中的机会。
孙明春称,碳中和对世界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影响,提醒投资者关注新能源领域。
孙明春提到,中国要达到碳达峰、碳中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得不做出很大的投资,因为假设中国GDP在以6%增长,到2030年累计GDP增长会达到63%,但到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只能增长5%,这意味着中国的减碳行动必须马上开始。
实际上,孙明春谈到,在A股和港股市场上,太阳能(000591,股吧)、风能,包括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很多股票涨幅达到3-10倍,美股市场上也是同理,一些太阳能ETF和新能源ETF,从去年3月最低点涨至7-8倍。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煤炭石油和煤电这样的能源消耗大的产业,在未来会经历痛苦的转型。孙明春提到一组数据,要达到碳中和这个目标,未来面临的投资将达到100万亿,甚至130万亿,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可以看到未来社会面临的艰巨的挑战,在抓住机遇的时候应该更加谨慎,建议投资者不仅关注新能源环保领域,还要了解它所使用的技术是否是最新的,规避风险,抓住机遇。
未来,碳交易市场将会是市场调节碳排放的非常有效的激励机制,即政府给高排放行业提供配额,超过配额的部分需要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上去购买,少于配额的部分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易碳信用,以这种方式激励企业投资技术转型,这种新颖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励企业减碳,也可以让更好地调动企业的能动性。
金融机构应在碳中和方面有表率作用,孙明春表示,金融机构掌握了大量的资本配置能力,它在行驶融资权力时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作为金融机构,出了要做好ESG,还应要求被投资的上市公司改善他们ESG方面的实践,将这个角色发挥好。
(以下为《网罗中环》直播实录摘要)
罗琦:我们知道碳中和与气候变化有很深的联系,为什么大家要去关注气候变化这个问题呢?
孙明春:美国航天局NASA公布数据显示,现在全球平均气温比140年前上升了大概1~1.2度,更清晰的看到1980年以后气温的上升呈一条斜线上升,1980年之前还是呈波动阶梯性上升。
1970年开始,过去50年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产值可能超过之前几千年的总和,人类享受了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巨大福利,但同时每一块钱GDP增加的背后都是碳排放,导致气温不断上升,海平面上升。
还有我们也知道气候恶劣气候变化有可能导致农农产品(000061,股吧)农业减产,农业减产导致农产品供应不足,然后价格上升。这些可能都会造成一些灾难性的后果。
如果说作为企业或者作为投资者,也有一些情况需要关注,比如说如果总是发生飓风台风,导致各种各样的灾害,造成财产损失,做财险的保险公司,就要理赔。所以像保险行业对这个问题也需要非常重视,还有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和新冠疫情。
那么巴黎协议的目标就是人类社会共同努力,争取使全球的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上升不超过2度,最好不超过1.5度,这是它的目标,我们刚才讲了已经涨了1.11~1.2度了,其实可以再涨的不多了。其实这个目标就这么准吗?其实没人知道,所以有可能不到2度,整个系统已经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所以我想如果我们力所能及能做到一点的话,我们整个人类社会尤其是我们的下一代,可能就会得利。所以我觉得这件事不只是个口号,不是说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是我们每个人真的要关注,为了自己的福利,为了自己子女的福利。
罗琦:碳中和对于我国经济领域有什么指导性的意义?
孙明春:这个意义影响也非常大。刚才提到说首先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开放国,美国是第一大经济体,第二大排放国。中国跟美国加起来,在全世界的碳排放量44%,44%再加上印度,就超过50%了,这三个经济体如果不做什么事的话,是没用的。现在世界上真正在碳排放,在气候变化方面最努力的是欧洲人,他们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是真正在努力做这件事的。但是欧洲的排放在全世界只占9%,所以说中国跟美国加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这件事对全世界是真的是挺大好消息。
其实在股票市场我们也能看到, A股包括港股的很多太阳能、风能、新能源,包括新能源汽车相关股票很多都涨了3倍-10倍,美国相同的上市公司股价也涨了很多倍,有个别的美国太阳能ETF或者新能源ETF,从去年3月23号就是最低点也涨了七八倍,比去年涨得最好的技术还好,想这说明什么?
它其实说明了全世界的人都真的很看好是吧?或者说都认为这件事是一件真正要影响经济影响金融市场的一件事,所以它有很好的预期已经体现在市场上。
那么从经济角度来看,对中国影响是非常大,为什么非常大?因为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很不容易做到,说实话因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GDP增长率现在还有6%,平均下来5~6%,就算是以5%来计算的话,我们10年之后到2030年,我们的GDP总量比现在要上升大概63%,如果我们不改变能源结构,不改变我们的碳排放的强度的话,每增加一块钱是增加一块钱的碳排放负担,但是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
如果看我们在承诺碳达峰,咱们习近平主席在去年12月份对国际社会做的承诺来讲,如果我们这样来算,大概到2030年我们的碳排放大概总量只能增加5%左右,我们的GDP要增长63%,我们的碳排放只能增加5%。
所以你想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多么大的努力。这努力是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怎么样减少碳排放,这个对很多行业,尤其是高碳排放的行业是有很大挑战和压力的。
另外一方面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投资,投资在新能源、低碳零碳相关的这些产业,包括技术,对吧?这些通过减排是不行的,因为我们还是要生活。那只有靠能源结构的转化,我们的技术的变化这一块有需要大量的投资,我们也看到有一些研究机构,像清华大学的气候研究所他们做的研究,从现在到2000年少算也就100万亿的投资。
转型既痛苦又有机会,痛苦的是高排放,怎么样把它减下来,机会是我们可能有很多新技术,很多这种替代性的可再生的这些能源技术,包括我们的商业模式,甚至于我们的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其实也是很令人向往的一个情况。
罗琦:您为什么会有在金融行业提倡碳中和的想法呢?
孙明春:首先这个想法是我所在的机构海通国际,我们从前年开始就一直在推动叫ESG的战略,我们自己在ESG的实践方面做了很多,我们争取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那时候其实习近平总书记还没有提出全国的目标,我们当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查了一下,财富全球500强的企业里面,大概有130多家金融机构,130多家金融机构里面已经有40家左右已经实现了碳中和,还有一些是要2030年或者2035年实现。
那么我们看了看这里面的中资金融机构,一个都没有。那么换句话说,无论是外国的海外的金融机构,还是中资的金融机构,实现碳中和都不是一件难事,所以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能实现的就先做,不要等。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没有每个人一点一滴的努力,你纯粹为了一个目标去做,我觉得很难。另外就是金融机构它有一个很特殊的使命,它有资本配置的能力,它可以投资融资。它在行使投融资的权力或者说特殊的角色的时候,其实可以对这个社会造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作为投资者,作为金融机构,如果行使投资原则的话,我们会要求被投的这些上市公司去改善他们的ESG方面的实践,其中包括减低碳这个方面。所以金融机构在整个的碳综合的整个的努力的过程中,它有特殊的角色,而且我们也知道资金就是生命线。一旦金融支持某一个领域,这个领域就比较容易更好的发展,如果金融限制某一个领域的话,这个领域想好好发展就比较难,所以这个时候它可以起到一个影响的作用,要把这个角色发挥好。
罗琦:在碳综合的实现的过程中,您觉得哪些行业阻力会比较大一些?
孙明春:我们讲了一些煤炭对吧?煤炭石油就是化石能源,目前我们整个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里面,化石能源占85%。第二个就是煤电,煤炭火力发电这种甚至于包括燃气发电,那么还有像钢铁、水泥、化工等等。
这些需要痛苦的转型,但是也没有办法,我一开始也讲了,气候变化的威胁是对全人类的。如果连我们生存的环境都没有,你考虑什么GDP考虑收入都是第二,而且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下,大家都要受到牵连。
所以一定程度来讲,也需要强制性的一些手段,我们这个目标定下来以后,我们还要把这个目标量化,到底我们到2030年最高峰的时候我们应该排多少?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倒过来算,今天2020年到2021年2022年大概每年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排放量,然后从2030年再往2060年算怎么样减到0对吧?这几个大的行业排放大的行业,你到底每年都排多少,各个地区也要有一个计划。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第一是必须得有目标和要求配合。第二也得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这个市场手段最主要的是什么?就是碳交易。碳交易什么意思?其实欧洲已经有很多年了,咱们中国也有不少碳市场,中国现在地方性的市场有8个,价格的差异也比较大,整体来讲价格也比欧洲便宜很多,市场需求也不够。
那么今年开始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政府能够做一个全国统一的市场,你这个市场是干嘛的?
高排放的行业政府给他一个配额,假如说一个企业本来一年是排100吨,政府说明年开始排80个。如果你真的能从100吨降到80吨,好没事。如果你降不到,一直降到90吨的话,差10吨怎么办?你就到市场上去买一个配额,换句话说你增加了你的成本,对吧?你没有努力花钱投资在技术减排上对吧?你就在市场上去买,实际上你还是得花成本对吧?
反过来讲如果你降到了70吨,你不是多降了10吨吗?你这10吨可以拿去买卖给人家。这样大家觉得就愿意去投资了,比如投资技术花了钱,但是我通过卖信用赚回来了。
别小看这个东西,说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到现在也很火的一个上市公司,特斯拉对吧?特斯拉去年如果你看他的财报,去年股价涨到七八倍,然后你看他的财报的话,去年他终于盈利了。
但我想告诉你什么呢?它七八亿美元的盈利,其中有一项收入就是卖碳信用的收入,卖碳信用的收入是多少呢?14亿美元。换句话这14亿美元的碳信用就是因为它是绿色环保的,所以它有碳信用他可以拿出去卖,他竟然卖了14亿美元,如果没有这14亿美元的话,他还是亏钱。然后你去看历史上它每年都有收入,但是它去年的碳信用的收入已经比大概10年前涨了差不多10倍。
这个市场其实它真正的激励作用已经出来了,如果中国美国也开始做这个事的话,碳市场会有多大的差距?需求一来的话可能价格上量化都会有增长,如果它价格上去碳综合的成本就更高,对吧?或者说那些不好减排的企业它成本就更高,对吧?
那些好减排的或者像做太阳能风能这些新能源的企业得到的补贴就会更多,所以它会形成一个正向的激励机制,正向循环,市场来推动大家去做这么一个碳融合,这样的话它才可持续。
罗琦:对个人有什么建议呢?怎么样规避风险,怎么样抓住机遇?
孙明春:第一个就是要配合支持碳中和减少碳排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负责任消费,不要浪费。负责任消费这个词儿其实在2015年联合国提出的17项可持续增长目标里面有一项就叫负责任消费,因为你消费每一块钱的消费背后都是碳排放。
所以我们一定程度来讲,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减少浪费,就是为碳中和做贡献,或者说为气候变化做贡献。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可以去做,比如说出行的时候,尽可能的骑自行车或者步行或者尽可能的用公共交通。
作为投资者,我们在抓机遇的时候也得好好做功课,有些虽然是挂的新能源领域的环保的名字,可能它的技术已经过时了,或者说已经是过时了都有可能。所以这个大家也要小心,当然也要注意估值。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