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软件开发领域中的“红绿灯”。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花爷
从Code到No Code,软件产业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出现过一系列“自动编程”工具包,还孕育出众多工作流、智能业务流程管理系统、高生产力应用等简化代码工具平台。对于行业未来的趋势,市场逐渐形成了以下两种态度。
一种态度认为,编程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目前相关行业中尚未真正出现一个拥有足够的“创造力”的体系,可以满足不同产业链中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
另一种态度则认为,低代码/无代码本就是一种创建应用的方法,可以通过模块的组装和配置实现程序应用,从而让开发者可以直接跳过所有的基础架构,专注于实现业务逻辑。因此,低代码/无代码能够更好地解放生产力。
然而随着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逐渐投入规模化商用,上述观点孰对孰错也不再那么重要。“通过编程逻辑可视化,平台助你实现自动开发、自动测试、自动运维 ”,人们更期待的是,科技普惠还能为自身带来哪些“红利”?
1
价格能否释义“无形资产”?
眼下“内循环、双循环”政策的出世,为国内的创新创业领域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企业而言,组建和扩编自有研发团队固然重要,然而由此所带来的人力、资金和协同成本却不断“水涨船高”。因此,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愿意直接采购第三方技术供应商的产品与服务,来补足日常开发这项重要的工作。
这种趋势,我们可以从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自去年底投产至今不断扩大的“被采购量”中得以证实。
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对于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的技术产品与服务给予了高度的认同,然而也有部分中小企业表示其市场定价有些偏高,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说,自己负担起来有些吃力。
对此,飞算云智总裁陈定玮回应道:“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IT部门,也有使用时间较长的一套系统。从‘试错’的角度来看,尽管大多数企业主对外部技术服务抱有极高的期待,然而当他们面对对旧模式的断舍离,并要完全切换成一种新模式时,他们还是会在心态上有些犹豫。某种角度上,这也是国人对当下‘本国软件技术原创力’认知不够的地方。”
“短期视角上,企业可能会忧心价格、磨合、甚至是后台实际操练人员的感受等问题。但从长期价值来看,把底层基建更多的重复性的工作交给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让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转向专业力的进阶,十人可抵百人用,这是一种重要趋势。”陈定玮坚定地讲到。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企业对于产品价格的审慎,只不过,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产品的价值绝不能只单一用价格来衡量,特别是以科技赋能为代表的这类“无形资产”,产品服务背后所承载的“内涵”才是关键所在。
需求端对于技术底层的要求往往建立在适配度强、提效比高、可直接投入使用,这样的等级势必会需要软件服务商耗费“高价”去开发。
而这种“高价”并不仅仅是花费在技术研发上高额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还有前期的需求调研成本、对需求变化趋势的预测成本,甚至是商用前的一次次再扩展和容错的成本。
正因如此,客户对技术服务“投票”更应该聚焦于产品本身的实用价值,而非单一定格在“价格”这一单薄的维度之中。毕竟,看得见的只是一个数字体现,而看不见的则是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背后的经验积累、创新传承,以及对中国软件原创力的一种认知维新。
2
“十人可抵百人用”
市场需求“千人千面”且瞬息万变,让软件开发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招聘到一定数量的开发人员,就可以解决一切与之相关的难题。然而整体来看,企业与开发人员之间普遍存在这样几个痛点问题:
痛点一, “人”的理解能力决定了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和使用的过程。而“人”思想上天然存在的差异性使得对需求的理解、落地的效率也是不同的,因此过程环节的沟通成本注定是极高的。
痛点二,也正是因为开发人员对业务理解上的差异性,这就有可能导致大量无用功的产生,加之现代软件应用程序已不再是静态的,以“人海战术”搞瀑布式开发,也会在精神上大幅度消磨他们的工作热情。
痛点三,尽管存在上述种种问题,但企业主们的期待永远是“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通过技术手段保持处理问题的时效性”。这样的观点足以压垮整个人力部门,假设招聘100名工程师,人力部门恐怕要全部all in进来。
“这也是行业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百名工程师的有效产出其实只需10名初级开发+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就可以解决”,陈定玮指出,“不同于前端展现层的开发工具,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为客户提供的是后端微服务开发,业务流程可以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大大降低了开发门槛,打破无价值的重复作业。”
“我们最引以为傲是我们积累的经验,工程师所有的经验值都可以在平台上沉淀下来,这也形成了平台的质量和安全根基。最重要的是,这些在我们自己的业务试练环境和应用规模都成为平台能力的重要支撑。”
陈定玮以医疗产业服务为例,具体阐释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十人可抵百人用”的能力。
某省级甲等综合医院是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的客户,该医院作为第一批省级县域医供体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在监管的鼓励及要求下必须升级院内信息化系统,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但系统的三大问题困扰IT团队,第一是稳定性差,数据转移时频频引发宕机严重影响正常业务系统的运行;其次是迁徙效率低,每次数据转移需要耗时8-9小时;第三是及时性差,无法做到数据转移的实时处理须集中处理,处理时效至少T+1。
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如果采用传统软件开发模式,需要投入人力6人、近半年的项目周期,且需要立即扩容硬件。
而在采用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后,医院仅投入人力3人、仅用了20天的项目周期,且在投入上未扩容硬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就完成系统搭建。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让医院的小IT团队轻松完成了百万体量级的系统搭建,降低了开发门槛,人力成本节约50%,项目周期缩短6倍以上。
目前,该医院的智能化数据治理平台已经稳定运行,实现了稳定、扩展性强、效率倍增、完美匹配医改信息化升级要求。尤其是在效率提升上,实现数据实时处理和传输,数据迁移效率飞跃性提升,曾经需要耗时8-9小时的数据转移,现在仅需5分钟。
“提高效率的表现,绝不仅仅局限在开发环节,包括测试、修正、上线、对接......每一个环节的周期都会缩短,同时保证软件服务的质量。帮助企业真正实现从用人到团队管理,从采购到使用管理,从流程到规范管理,以‘平台管理’的概念推动增效降本。”
在陈定玮的价值体系里,他们想做的不仅仅是一门有关技术新基建的“生意”,这家纯粹的科技公司更想要做的是软件开发领域中的“红绿灯”。
3
从“阶段性刚需”到数智化新基建
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伊万·屠格涅夫曾说过:“如果我们总在等待绝对的一切就绪,那我们将永远无法开始。”
这句话放在软件产业中同样适用。一般情况下,软件应用领域中的一项技能或流程,寿命不过短短数年的时间。因此,为了应对极端的创新速度,科技企业必须跟上不断调整的行业规范和要求。即使压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效率需求越来越快,也要在满足当下需求的同时,提前筹划对新需求的支持。
企业对软件开发的强大需求,已从“阶段性刚需”跃迁到个体数智化建设、国家新基建战略的高度。从“人治”到“法治”,从服务金融业、制造业到服务医疗系统、政府项目,从帮助企业每年节省75%以上研发费用到人力成本的大幅控制......
为了让更多双创企业能够实质感受到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的实用价值,平台已于日前正式启动“30天免费试用”,让通过准入门槛的企业从产品体验层面感知“十人可抵百人用”的内涵。
据陈定玮的介绍,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还将在今年3月底和5月底,分别推出开源社区版和前端开发运维平台。“社区版没有门槛,面向的是所有的工程师,我们希望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让他们成为平台的支持者;前端开发运维平台面向的是企业主,这个系统的推出将与后端一体化平台形成真正的全周期服务,与软件开发相关的事情都可以放到平台上来完成,实现项目、开发、效率、人才的管理落地。”
4
结语
当需求变化成为一种常态,哪些变革是企业在“新基建”战略下和未来更长的周期中,值得做出的决策?在一众技术创新中,哪些具备持久的增长力,哪些是瞬时的“浪花”?诸多不可抗力催生出的新商业土壤,又会有哪些新物种顽强破土?
如果说企业是社会的“公器”,那么企业身处的赛道、经营的理念、技能的输出甚至是战略的格局,其实已都不再是一家之事。就这一点而言,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是乐意“打开”自己的,去迎接来自各方的欣赏与审视。
*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创业最前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