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16日电 题:《郑风田:什么样的人才回乡创业更容易成功?》
作者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展开之年。乡村振兴其实最缺的是人才,人才是改变世界的魔术师。最近国家也出台了乡村人才振兴的文件(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从国家顶层上布局乡村振兴所需的人力资源。
人才兴村、人才富民。乡村振兴,需要懂技术的“田秀才”,也需要直播客、“农创客”,要让人才能够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致富!
乡村旺,中国才会真正地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人才是兴村之宝。需要各类专业人才,最核心的要改善农村的条件,善待现在已在农村的各类人才。要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要靠利益,而不仅仅是情感来吸引人才。
振兴乡村不一定非得搞大项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养殖与种植,比如种植一些新品种,使用新养殖方法,也可以致富。回乡创业者刚开始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要慢慢来,积累经验。
近几年来,不少想回乡创业的人也多次问我,要不要回家乡创业?回乡做什么更容易成功?乡村有哪些机会?不少人想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风口,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比2019年增加160万人。当然与近3亿的外出打工者相比,这个数量还有无限的增长空间。以我这么多年对回乡创业者的观察,以下人员回乡创业更容易成功:
其一是企业家回乡创业。这类人才非常稀缺,也非常少。他们过去走出家乡,在外打拼多年,通过创业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最主要的是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与人脉,也善于对资源进行运作。不少人是带着资源回到家乡的,他们更容易受当地政府与百姓的欢迎,当然创业也非常容易成功。近年来我走访过不少新出现的超级村庄,这些村庄其实不少都是在这些被称为新乡贤者的运作下,把过去贫困落后的村庄,在短短的数十年甚至更短时间内让村庄发生巨大变化的。他们往往通过实干,做成样版,也非常容易得到上级各部门投来的资源,形成马太效应。越做得好,越容易受上级部门重视,也越容易引来政府补贴与社会资金的投入。
其二是虽然不是企业家,但在外打工已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回乡创业可以少走许多弯路,生产的产品也更容易卖出去。比如我认识贵州遵义的一位企业家,年轻时在广东的某集团卖饲料,后来因母亲生病,被迫返回家乡。刚开始为了生存,继续在家乡卖过一段时间的某集团饲料,后来开始自己创办饲料厂,因为已在当地积累了销售渠道,自己创业生产的饲料也非常容易销售。饲料厂做成后,再向别的领域延伸,从而把企业做大做强。也有一位人大的校友,在深圳做营销工作,看到珠三角富裕销售者非常喜欢吃藏香小黑猪,就辞职回到自己的家乡养殖跑山猪,在很短的时间内,公司得到迅猛发展。因为多年在珠三角的营销工作经验解决了生产最难解决的产品销路问题。这样的经营管理人才回乡创业,也非常容易成功。
其三是利用在城乡打工积累的见识回乡创业。在山东临沂,有一个镇生产中国结,过去主要是利用农村老人与妇女在农闲时编织的中国结,通过传统的批发出售,形成了很好的基础。后来在广东、深圳打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看到村庄的这种特色产品销路不错,就在家乡创业,刚开始在门户网站上开网店,通过网上销售改变了过去层层批发,产品极具价格优势。销售通路快速扩展后,他们自己开办工厂,生意越做越红火。这样的案例其实非常多,比如在原来的大蒜、大葱、苹果等特色农产品(000061,股吧)生产区,新生代的农民工回到家乡,开办网店与合作社,把家乡特色的农产品拿到网上销售,为家乡的产品开辟新的销售渠道,这种网上销售的途径未来还有非常大的扩展空间。
其四是向家乡引进新产品、新技术与新服务。有不少人过去在东部发达地区打工,发现这些地区的成本变高,某些产品生产已不经济,于是他们回到家乡,利用家乡的低成本来从事相似产品的生产,从生产成本高昂的地区向低生产成本区转移来获得成功。这种产业的转移,有些是东部的企业家自己向更低成本区主动转移的,也有些来自低成本地区的打工人员看到这种机会后回到家乡开始的。其实,城市不少企业家也是这么干的。他们到国外发现某一农产品非常好吃,中国现在种植不多,于是他们通过引进这种新品种,在家乡种植,打开销售。也有人发现,北京、上海等沿海地区的生产成本太高,于是回到家乡,利用家庭的低生产成本优势生产,把产品再卖到东部或者国外去。
其五是各类专业技术类人才。现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会投资非常大的资金到农村去建设,包括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修建道路,改善房屋,建设高标准农田等等,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少项目可能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方式。
成功永远惠顾那些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希望有更多的人回到家乡找到新的发展机会。(中新经纬APP)
郑风田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