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能力真正的“分水岭”
数据,已经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之下,这一生产资料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从互联网金融萌芽,到金融科技时代,行业走过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期,而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期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我们不仅可以从政策导向中寻找答案,更能从头部金融、科技企业的布局中寻找答案:蓄能数字产业化,不断提升服务实体和普惠的效率。
1
政策及头部金融科技企业动向
近期,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这是数字经济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近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数字经济单列一章,成为《规划》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网络经济”更上一个台阶,既强调了要用好数字经济,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也要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兼具积极和稳健性,明确了数字产业进步才是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康庄大道”。
《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603138,股吧)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而金融科技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代表,依托于此的金融业正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体现,金融科技行业完全有能力、有基础作为表率,将数字技术全面应用于金融产业,赋能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
如果说,过去的五年、十年是金融科技行业快速觉醒和积累的黄金发展时期,那么未来的五年到十年,则是厚积薄发,蓄能数字产业化转型的关键期。
无论是从头部金融科技企业,还是大型综合金融集团的布局脉络看,这一大趋势都是有迹可循。
周观新金融也曾在《从银行半年报窥见产业金融3.0》中梳理过,“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大数据”、“云服务”、“区块链”等关键词,早已在近年来开始频繁出现多家大型商业银行的年报之中,而这背后不仅是银行对金融科技布局的战略级重视,更是银行们为数字化产业进步“蓄能”的重要信号。与此同时,BATJ等头部科技企业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上的布局,也在近两年明显提速。
2
头羊们的数字产业化蓄能与赋能
“科技发展潮流不可逆,主动拥抱、积极参与才能借势顺势,把握趋势。科技势能不仅带给我们业务成果,还让我们享受到资本市场肯定。所以我们会继续坚定不移地在科技、互联网等领域继续投入,提前布局更多赛道。”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在其2020年报中明确透露,之所以发射“平安1号”卫星,是在为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新思路蓄力。
一边是蓄力,一边是赋能。
举例而言,平安银行利用物联网、区块链打造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改变了传统授信逻辑,为服务小微探索出了新路径。当然,这也并非平安银行专利,技术及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一直在改变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逻辑,这一点我们也曾《产业互联网重构供应链金融逻辑》一文中阐述过。这,也仅仅是数字产业化赋能的冰山一角。
基于金融科技银行的定位,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在信息科技的投入也在持续加大。仅2019年,该行信息科技投入达93.6亿元,同比增长44%,占全行营业收入的3.72%,累计申报金融科技创新项目2260个,累计立项1611个,其中957个已投产上线,覆盖零售、批发、风险、科技及组织文化转型的各个领域。
据招行去年3月公告,自2020年起,将金融科技创新基金预算比例从全行上年度营收的1%提升至1.5%。以此计算,招行2020年金融科技创新基金预算超过40亿元。
而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年中国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总投入达1770.8亿元,其中银行业占比已高达68.6%。
当然,金融科技公司们的“蓄能”与“赋能”同样不甘示弱。
刚发布财报的信也科技,2020年全年在科技研发领域的投入也已达3.701亿元,其中仅第四季度在科技研发领域的投入就达到1.062亿元,环比增长14.19%,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目前,信也科技已从智能营销、智能客服、智能风控、智能催收、智能质检、模型服务六大模块进行自主创新,针对性研发持牌金融机构的全链路数字化转型方案。
此前信也科技披露的科技业务“全景图”,也可窥见其技术研发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决策产品等能力“产业化输出”的全貌,也正是这四大领域的技术硕果支撑起了信也各项业务的数字化底盘。
数禾科技也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围绕策略和执行两大维度,目标是将自己打造成智能自动化“金融智能机器人”,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未来公司的科技投入也将随业务发展进一步加大。
“数字化转型需要视野开放、观念开放、技术开放,分析行业最佳实践,找出自身差异化发展路径。”数禾科技CEO谢志刚表示,金融科技的“上一个五年”已经过去,下一个五年是聚焦数字化转型,在数据新基建的大潮下寻求更“长期”的发展。
而在不断加大投入的同时,数字服务能力也正在成为金融科技企业的新增长点。以乐信为例,CEO肖文杰透露,自2020年10月以来,乐信无风险、纯科技服务模式下产生的交易额,占新增交易额比例已经超过50%。
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年,我们也将很快见证头部金融科技企业的数字产业输出“分水岭”。毕竟与各种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的独特价值,是难以估量的。而到目前为止,行业的“科技生产力”,仍未充分释放。
—THE END—
?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联系周公子请加微信号:zhougongzihenshuai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以上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推荐阅读
小微企“补血”极致体验:日息低至万一 已还部分不计息
基金经理|仅5%经历过完整牛熊市,七成从业不过5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周观新金融。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