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想做生态不是秘密,但凡终端设备厂商,手机、汽车、穿戴设备都想做生态。
大家都想做的事,通常都是看似没门槛,但能做好的凤毛麟角。
谁做得好?怎么能做好呢?这说得其实就是品牌的综合实力,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足够的技术根底,二是足够的市场份额,三是无限贴近用户体验的进化能力,四是稳固的供应链。
这么一算,其实国内科技厂商能做好生态的,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荣耀肯定算一个,除了上述四个点,荣耀还有额外的加成:是真正把全场景当做战略级项目持续落地的品牌。换而言之,战略用嘴说得好只是个故事,战略真正往下落才是动真格的事实。在这一点上,荣耀已经走得很远了。
何谓“1+8+N”?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协同战略。1是手机,8是平板、PC、穿戴、智慧屏、AI音箱、耳机、VR、车机。N是万物互联的一切可能,既有合作伙伴,也有未来新硬件。
荣耀看得很清楚,很多友商也在做类似的生态,生态本身不是荣耀的卖点,什么才是?全场景体验是荣耀在新竞争中最大的卖点。
“全场景”这一战略被新荣耀全盘继承过来,并且要在体验上做新文章。大家都知道方向,但具体怎么做才会有更好的体验?
在这一点上,荣耀的思路是清晰的:当友商还在努力做初级的“+”(加),荣耀全场景已拥有了“x”(乘)的能力。
举个例子,不少传统笔记本厂家因为缺少手机终端,还无法建立起互联生态,另外一些厂家实现了手机与笔记本之间的互联功能,但综合体验和连接性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说白了,有的品牌还停留在“有没有”“好不好用”这个阶段。
荣耀已经走得更远了。比如荣耀MagicBook系列支持与手机的多屏协同,在PC上最多支持同时打开3个手机应用窗口。只需要通过手机NFC芯片碰触笔记本Magic-Link即可连接,不仅可以手机电脑直接互传文档图片,更能直接在PC上打开手机文件,或者在PC上打开手机应用拨打电话,为用户带来超越以往PC的全新体验。
“一碰即可”,一碰传文件、一碰传音、一碰连网……这个一碰,是最简单的动作,也是杀手级的体验。而做到这一点,需要的就是“x”的能力。“1+8”这两个内圈生态,都是荣耀自己来做,既解决了底层硬件与应用的“x”的能力,又同时制定了“+N”的外圈标准,为真正的全场景战略落地打好了全部地基。
为什么荣耀对于做好全场景体验有这么强的自信?
首先是荣耀的技术研发底子足够深厚,研发团队、核心资产都是直接拿过来的,既经受过市场检验,也一脉相承有巅峰战力。
其次荣耀的产品线相当于全面升级,形象的说法就是血槽拉满了,以前全场景战略中,大哥做的核心产品线,以后都是荣耀来做了。表面看是业绩承压,对已经完成了市场重整的荣耀来说,却是极大的品牌自信。
最后,对于全场景的深刻理解与坚定布局。在他们的理解中,手机是人的延伸,是移动互联网的超级终端;而拥有多设备协同能力的智慧屏则是手机应用场景的延伸,是覆盖家庭生态的智慧中枢。
这个足够简单的描述,却呈现出无比深刻的战略方向。
一个品牌的灵魂源自骨子里的基因。荣耀的基因一是技术,二是体验。强大基因加上清晰的战略方向,跑到最前排是必然结果。
在看得见的战略落地方面,荣耀也有足够突出的表现来支撑战略自信。产品方面,拒绝硬件堆砌,而是重在体验。全场景方面,也是一样的思路:如果想卖得快,就告诉用户配置;如果想卖得多卖得久,就让用户自己体验。配置这东西其实是会说谎的,体验不会。
2020年618荣耀MagicBook系列获得京东、天猫平台10余项销售冠军,荣耀智慧屏X1系列霸榜12天,斩获10项冠军,打破了4项历史销售记录。漂亮业绩背后,是真实的用户体验在支撑。
而真正的更大规模的交互体验,就是全场景全面落地之后的万物互联。
首先五大场景长线规划,“家庭教育场景”、“运动健康场景”、“沟通互连场景”、“影音娱乐场景”、“协同办公场景”。不再是单产品的单打独斗,而是多屏多端之间的融合体验,带给用户超越以往的全场景生态升级。
其次,未来场景下也不是简单的设备联动,而是深度学习用户行为、智能化提升到让用户有惊喜、可信赖的程度。
最后,持续开放协同场景,也就是“+N”。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进入荣耀智慧全场景,换言之这个全场景不是封闭的,而是拥有高度响应能力的开放生态。
为了这个开放的全场景战略,荣耀在“+N”方面做了充足的战略准备:与微软、英特尔、AMD等全球几乎所有的核心和战略合作伙伴完成了合作协议签署;与京东、天猫、苏宁等线上伙伴及神州数码(000034,股吧)等线下渠道伙伴加强合作,打造出十分健康的线上线下双通道的销售体系;供应链方面,与英特尔、微软紧密合作,联合英特尔在芯片性能领域,以及微软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荣耀高端旗舰轻薄笔记本系列。
2021,新荣耀继续“1+8+N”,在全场景战略布局下全面进军高端市场。也正因此,荣耀全场景的对手,或许不再是某个具体的品牌,而是充满无限挑战与可能的未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倪叔的思考暗时间。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