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云计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自从亚马逊拉开云计算市场的序幕后,诸多国际巨头都在重点布局,微软、谷歌、IBM、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都争相进入云计算的研发与实践中去,创业公司更是一茬接一茬。放眼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云服务厂商,纷纷推出自家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
青云科技(688316.SH)成长于这波浪潮,又在风雨中变得强壮,如今已经成为国内云计算行业一颗璀璨“新星”,于3月16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董事长黄允松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思维活跃,眼神坚定,仿佛蕴含着无限的能量。
技术立身,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2012年,是黄允松先生在IBM工作的第十个年头。随着IBM内部业务的调整,他意识到行业可能会发生巨变。在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告别IBM,与前同事甘泉、林源一起创业,设立了优帆科技,也就是现在的青云科技,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根据中国信通院《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1883亿美元,增速达20.86%,预计到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美元。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证明了黄允松先生的长远眼光,这一点也颇为同事同行钦佩。
经过9年持续不断的努力,青云科技从众多云厂商中脱颖而出,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青云直上。很多人认为取得成功是因为站在了风口,黄允松先生认为这事关坚持,“这一路走过来,我最大的体会是坚持出发的时候的目标不能动摇,长期下来就能创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码农,黄允松先生的生活极其简单,他将生命中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云计算的事业当中。关于这些年的努力,黄允松先生风趣地指了指自己的头发,“曾经我的头发特别浓密,创业之后慢慢就掉了。”
创立之初,黄允松先生同甘泉、林源一起确立了青云科技的发展路线,至今未曾变过。一是定位于基础型平台公司,只提供基础设施层和平台层,不做任何应用程序开发;二是轻资产,只做创新型的新资产;三是充分解耦,让客户能够无缝使用云资源,赋予客户最大的上云自由;四是开源开放,通过全球化方式运作所有开源基础架构技术;五是完全自研,基于自主架构进行产品设计。
这些理念体现在青云科技的标语中,“云之基石,自由计算”,这八个大字由黄允松先生亲手写就,代表了企业成立的初心,让用户在坚实的基石平台上,自由创新业务,坚持开放、开源,拒绝闭环。时至今日,这句话已经融入了青云人的血液。
“如果想要赚钱,就一定要离钱近,做消费者市场,像电商、游戏之类toC的业务。但是,这不是我所擅长的,我这个人就特别喜欢技术创造,我就喜欢从无到有,我不喜欢用别人的东西,我喜欢创造东西,而且我写完创造之后把它开放给全世界,完全开放源代码,100%开放透明,这就是我的目标。”黄允松先生讲道。看来他不是不懂商业之道,只不过,在初心和“短期利益”面前,他选择了前者。
精准定位,
从细分场景切入大赛道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在客户定位方面,经过审慎的研究分析,青云科技首先选择了传统金融行业。“从行业结构来看,银行、保险加证券占到了私有云2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谈及公司目标客户选择的时候,黄允松说道,“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码农,做任何决策只看数据。”
确立目标后,黄允松先生带领大家沉浸在产品研发中,坚持统一架构,坚持每一行代码都亲自开发,除了吃饭睡觉,所有时间都用在工作上,还要经常面对外界质疑。“那是一段很艰难的日子,”他表示,“第一年研发就失败了,跌倒了很多次,很多时候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但是我想说的是成功没有那么容易,失败就失败了,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失败路上能爬起来。”
正是因为这种“死磕到底”的精神,换来了青云科技在云计算行业的成就。不过,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有了产品之后,黄允松先生便带头去各大银行推销。在吃了不少闭门羹之后,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为青云科技提供了一次机会,这也成为青云科技命运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基于对云计算行业的深刻理解,公司顺利解决了招行的技术难题。而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也成了青云科技这九年来一直在做的事。
在黄允松先生看来,招商银行是中国的银行中极为注重科技创新的一家,与招商银行合作具有特殊的标杆意义。不久之后,中国银行(601988,股吧)、泰康保险等也成为其客户,青云科技逐渐在金融行业站稳了脚跟。
过去做的每一次努力,都将成为未来的伏笔。客户的口碑从一个客户传到一个行业,再从一个行业传到另一个行业。紧接着,光大银行(601818,股吧)、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头部机构的订单纷至沓来。得到银行业的普遍认可后,顺利将业务延伸至保险业,中国人保(601319,股吧)、中国太平、阳光集团等大型保险机构都成为了青云科技的座上宾。
公司的业绩蹭蹭也是往上涨,2015年收入过亿元,2017年突破2亿,2020年再度翻番。时至今日,招商银行手机APP依旧运行在青云科技的云平台上,曾经如此庞大的集群系统,迁移至云平台后没有出过一次问题,体现了其产品金融级的稳定性及超强技术支撑。
从0到1,将创新进行到底
坚守初心,不代表一成不变。事实上,公司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大力投入研发。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6月,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3,067.42万元、6,426.93万元、6,954.25万元、3,653.03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2.82%、22.81%、18.45%、25.34%。
正是因为持续不断地创新,公司在业内取得了多项第一。青云科技是国内最早提出和率先实现公私统一架构的云厂商,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完整的企业级IaaS平台,是全球首家实现SDN商用的云服务商,也是全球首家实现资源秒级响应与按秒计费的云服务商,等等,成果不胜枚举。
至于创新力的形成,黄允松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了我们启示,一是公司给研发工程师打造了一个很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创新和试错,这也是很多员工来到青云科技后快速成长的原因;二是公司采用了扁平型的组织架构,只有“CEO-管理层-执行层”三层,权力比较分散,业务线垂直分割,团队的灵活性非常高;三是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企业文化,很多有关如何推进企业创新的想法会被采纳。
当然,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黄允松先生说道:“产品都需要时间去打磨,所以我们往往会更早的去投入,更坚定的去投入。”比如说SD-WAN产品,在2015年就开始投入了,但是商业化要到2018年;容器平台KubeSphere。从17年初开工,整整4年投资;存储产品QingStor,从14年8月开始投资,到现在已经7年了。在矢志不渝投入资金的背后,能够看到青云科技对社会向下一代基础设施转型的信心。
如今,青云科技已经搭建起行业领先的五大类产品矩阵,除了计算、存储、网络与安全,随着客户需求显著增加,公司于2014年开始搭建数据平台;2019年又构建了物联网与边缘平台。五大类产品矩阵覆盖了十条产品线,而QingCloud私有云平台和青立方超融合只是公司最先推出的产品之一。布局之大,构思之广,可见一斑。
面向数字化转型,
为社会创造价值
值此青云科技上市之际,云计算迎来一大波政策利好。政府在2021年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将继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仅仅是数字化浪潮的开端。十四五规划将数字中国建设提到新高度,云计算是重点产业之一。规划纲要指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其中,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加快云操作系统迭代升级,推动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数据虚拟隔离等技术创新,提高云安全水平。以混合云为重点培育行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云服务产业。这充分体现了国际前沿的最新脉动,也为中国云计算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此外,国资委近期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纳入“一把手工程”。如果说在此之前,大家对数字化转型存有顾虑,那么接下来央企和国企将以切实行动,坚定推动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随着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将持续深化,上云、用云也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刚需。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9年我国GDP占全球比重已经达到16.4%,而我国企业IT投入占全球比重仅为5.5%,相较于我国的经济体量,企业的IT投资比重显著低于全球水平,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数字化的本质是优化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与云计算的发展不谋而合。采用云计算,踏上云的征程,向云上迁移,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在青云科技的蓝图中,混合云早已不再是传统概念里的“公有云+私有云”,而是在已经建立的混合云统一技术架构的基础上,继续研发边缘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打造覆盖“云、网、边、端”全场景的数字化平台,建立更大范围的统一混合云基础架构。这也是世界真正进入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
黄允松先生对未来的行业前景充满信心。他举例说道,过去十年是电商行业的黄金时代,诞生了淘宝、京东、苏宁等一批巨头企业。而零售只是众多行业中的一个,未来银行业、保险业、重型工业、冶炼、农业、畜牧业等行业的数字化同样重要。
黄允松先生坚持认为,“我们是一个工具行业,自身不具备价值,通过帮助其他行业间接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我们行业的立身之本。以后,我们会不断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更好的、更经济的、更亲近解决问题的工具。”工程师出身的他,总是想要通过技术改变世界,“我们的眼光不要局限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要想到中国14亿人口,更要扩展至全球。”(CIS)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