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上线“群聊”功能,美团的社交执念有多深?

快报
2021
03/17
20:34
亚设网
分享

【行业观察】上线“群聊”功能,美团的社交执念有多深?

美团欲借“群聊”,打造社交电商锋利武器?

文 | 港股研究社

虽然“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的属性决定了美团先天缺乏社交基因,但是这并没有阻碍美团想“社交”的野心。

3月15日,据Tech星球消息,美团于近日内测了“群聊”功能。对于专注做本地生活类的美团而言,此次“群聊”功能标志着美团即将在社交化上迈出一大步。

而“社交”意味着用户和流量,是每个互联网公司都想争夺的一块肥肉,美团亦是如此。如今有近5亿活跃用户的美团,虽然与阿里巴巴、拼多多尚有差距,但与京东已经相差无几了。

虽说美团此次的群聊功能是着眼于社交,但也是为美团实现导流,因此从本质上来讲,也可以将美团此次上线群聊的动作视为美团在社交电商领域的又一次加码。那么“群聊”功能上线后,又能在社交电商中激起多大的“水花”呢?

【行业观察】上线“群聊”功能,美团的社交执念有多深?

美团欲借“群聊”,

打造社交电商锋利武器?

对于电商来说,“社交”一直就是逃不开的话题。可以说,所有的互联网业务无论是面向企业还是个人,最终都会依托于社交。

而社交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就是聊天,群聊则是加强用户对商家、产品黏着度的有力手段。

而美团的“群聊”,由商家负责建群,消费者在商家店铺购买产品后会收到自动弹出的邀请入群通知,进群后,商家可以在群内为消费者发送相应的优惠券或者做一些活动。

【行业观察】上线“群聊”功能,美团的社交执念有多深?

据美团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12个月,美团年度交易用户数为4.77亿。此时,群聊功能的上线,可以是商家和用户在群内直接完成交易,既减少了微信等平台的导流,也保住了平台流量。这一功能的上线无疑将提高美团内部的粉丝忠诚度,二次转化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现在美团上,用户经常会在消费完后收到商家的微信群邀请,进入后,商家会在群内发红包,邀请到达一定人数后,就形成了私域流量。而对于美团来说,这部分流量实实在在流失了,而此次上线的“群聊”功能,实际上也是形成一条纽带,让商家和用户联系更紧密,沉淀商家私域流量。

另外,据Tech星球报道,淘宝群聊2016年上线,2019年已建立消费者关系数达到2亿,消费者月活跃数5000万,7天内二次回访率55%。淘宝的成功案例,也为美团此次“群聊”增强了信心,对于专注于做本地生活类的美团而言,用户基本就是同一群人,因此,此次上线“群聊”功能,或许是美团在布局“社交”方面的一大利器。

【行业观察】上线“群聊”功能,美团的社交执念有多深?

巨头交锋,

美团的“社交”梦能否实现?

事实上,美团发力“社交”早已不是新鲜事。

2018年,美团就开始试水社交电商,推出闪购平台,并在微信上架“好货拼团”,然而最终却不了了之。随后,其又推出“美团团节社”,采用“前端达人+社交分享,后端精选+限时高折扣团购”的S2B2C模式,然而却遇到了“小弟”联联周边游先行一步,采取与本地商家合作的形式,推出特价秒杀活动。

然而,美团的“社交”之路走得并不顺畅,这要归于“生活服务电商平台”属性,决定其先天缺乏社交基因。

虽然先天不足,但这并不妨碍美团的“社交”野心。尤其是社交电商的蓝海,更为美团布局社交提供了极佳的理由。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统计,中国社交电商市场规模在逐年增长,并于2018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

【行业观察】上线“群聊”功能,美团的社交执念有多深?

拼多多更是借着“下沉模式+社交电商模式”迅速崛起,这也让后来者美团眼馋不已,在社交领域中,频频加快脚步,试图打开另一个流量缺口。

而主打本地团购特惠秒杀服务的团节社,似乎为美团找到新的发力点。其以文章的形式聚合了各类商品优惠信息,通过当地团节社微信公众号向本地用户推送,从而引导用户购买。换句话说,美团利用社交的方式,让商品信息获得流动,从而加大用户的关注度,提升复购率。

然而,尽管美团这一动作为其自身赢得了不少好处,但是面对强劲的对手,能否实现“社交梦”还不得而知。毕竟,对于社交电商这块蛋糕,互联网巨头们谁也不愿舍弃,纷纷铆足了劲儿加快分食的步伐。

由于社交电商的核心是基于移动网络的分享与裂变,通过做好产品服务,鼓励消费者分享吸引流量、裂变流量。正好与以流量为本质的互联网相契合,这也使得其成为大家争相瞄准的赛道。

2019年年底,阿里上线S2B2C社交电商平台淘小铺。2020年8月,京东正式上线喵尔社交电商平台。此外,腾讯还启动了小程序直播能力公测。而互联网巨头斥资抢做社交电商的背后,其实是为了在流量枯竭之时,争夺下沉市场消费群体等新流量入口,从而进一步突破流量天花板。而美团发力社交,上线“群聊”虽然能保留住一部分流量,但是短时间内也打破不了流量天花板。

毕竟,作为国内电商巨头的阿里和京东在社交电商领域都没有较为亮眼的成绩。虽说美团或许能够将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一些战略打法复制到社交电商上,但能不能真正有效还是需要市场来进一步验证。

本文来源:港股研究社(公众号:ganggushe)——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港股研究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