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雷军的最后一战

快报
2021
04/01
08:33
亚设网
分享

3月30日第二场发布会召开前夕,小米集团在港交所突然发布公告官宣造车的消息。雷军也在发布会上讲述了小米决定造车背后的一些思考,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中,小米应该是最深谙营销之道的公司。在3月29日和3月30日,小米业内罕见地连开两场重磅发布会。

第一天,小米重点发布了两款高端机型,一个是号称“安卓机皇”的小米11 Pro,另一个是号称“安卓之光”的小米11 Ultra。而第二天的发布会,小米发布了新logo、首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自研影像芯片澎湃C1以及官宣了造车的消息。

如果把这些内容放到一天,恐怕所有其他的内容都会成为“小米造车”的陪衬,这自然不是小米希望看到的,毕竟,今年的业绩还要靠小米11系列产品来冲一冲。

所以,把发布会一分为二,便能为小米11系列产品留下足够的曝光时间,同时,也为第二天的发布会吊足了胃口。尤其是3月30日第二场发布会召开前夕,小米集团在港交所突然发布公告官宣了造车的消息,而雷军紧接着表示会在晚上的发布会上聊一聊关于造车的事情,就这样,小米成功将自己安排到了聚光灯下。

两个小时的发布会,造车是压轴话题,雷军为此也做了精心准备。他以自己的人生故事为出发点,讲述了小米决定造车背后的一些思考,更重要的是,雷军在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持续蜕变

在小米的舞台上,雷军很少讲述自己创办小米之前的故事,而这次,他分享了人生路上的几个转折点。

首先是1998年,雷军28岁时。

他当时在金山软件是一名程序员,然后金山软件创始人求伯君找他做总经理,雷军一开始并不愿意,他觉得自己更喜欢写程序,后来在求伯君的坚持下,雷军决定先干着试试看。

也就是在试当金山总经理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改变雷军一生的意外。雷军说,当时有个同事帮他整理电脑时,不小心把它的硬盘连同备份盘,都格式化了,导致他做程序员时存下的代码都没了。没了退路,雷军只能专心去做总经理,这逼着他学管理、学市场和学销售,从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第二个转折点是2007年,雷军37岁的时候。

那一年,雷军选择离开金山,转型成为一名专职的天使投资人。雷军说,这和他之前创办卓越网有很大关系。2000年,雷军创办了卓越网,当时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网站,但后来因为融不到足够的钱,2004年,雷军把卓越网卖给了亚马逊,后来变为亚马逊中国。

所以,雷军非常清楚创业的艰辛,以及融资的重要性。而他选择去做天使投资人,也是为了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创业者。

第三个转折点是2016年,雷军46岁时。

当时,小米在创立的第六年陷入了生死存亡之际,因为供应链的问题,让小米的手机销量出现大幅下滑。这个时候,雷军不得不亲自接管了小米手机部。

雷军说,这对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过去一直是软件和互联网的从业背景,而接手手机部,意味着要重新学习硬件知识。所以那段时间,雷军每天都是晚上12点以后下班,并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不断学习和补课。最终,在雷军的带领下,小米的手机销量也重返全球前三。说到这时,雷军声音哽咽,他说,你们不知道看到这个成绩时,我有多么地激动。

雷军坦言,他要感谢这些痛苦和磨练,因为没有它们,也就没有今天的雷军。所以,雷军也学会了一个道理,只有持续蜕变,持续刷新,才能赢得更有趣的人生。

讲到这,雷军用自己的三个人生故事,完成了对小米造车业务的铺垫,因为造车,将是他的第四次蜕变。今年,雷军已经51岁,他说,小米造车将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他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而他也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

最后一战

雷军最早对电动汽车的认识,来自于特斯拉。2013年,雷军曾两次拜访特斯拉CEO马斯克,与马斯克的交流,给了雷军很大触动,当年他就成为了特斯拉的车主,并开始关注电动汽车产业。

2014年,雷军就以创始投资人的身份参与到了蔚来汽车的创办,同年成立的小鹏汽车,也获得了雷军的投资。雷军坦言,过去几年,小米高管会上也讨论过几次汽车业务的话题,但那个时候,小米的主题是补课,首先要做的是把手机业务做好,所以主要是通过投资的方式,参与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直到今年1月15日,小米董事会提议认真研究一下电动车产业后,小米开始正式调研造车。

雷军说,对于小米造车,他的朋友形成了两方观点,一方是劝他做,觉得小米对硬件和互联网都很懂,应该马上开始干;另外一方则是劝雷军不要做,认为汽车行业十分复杂,周期特别长,投入特别大,很容易掉坑里。而且小米是外行,别人都已经做了五六年,小米现在做太晚了。

这个时候,艰难的选择摆在了雷军的面前,做还是不做?这个决定将关乎小米未来十年的发展,过去的75天里,雷军每天都在思考,最后,在经过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后,雷军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这个决定背后,有很多原因。雷军说,米粉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在年初的几次米粉交流活动中,他感受到了米粉对小米的热爱,更有米粉放话,“只要小米造车,他就一定会买。”当然,米粉的这种口头承诺并不具有任何约束力,他们最终会不会买小米汽车,还是会取决于小米造的车是什么样子。

对雷军而言,他要考虑的是更现实的问题。小米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小米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雷军说,他知道造车对小米是一个不小的风险,但经过十年创业,小米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比如小米有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全球第三的手机业务,有最好的智能生态,当然还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这让小米能够亏得起。

新势力2.0

雷军究竟为什么要造车?记者咨询了很多业内人士,他们没有一个认为雷军是为了赚钱,事实上,雷军通过20多年的打拼,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相反,造车隐藏的巨大风险,甚至可能让雷军的资产缩水。

所以,业内更认为,雷军决定造车是出于对小米持续发展的考虑,如今智能手机行业已经见顶,小米也需要一个更具新引力的新故事;同时,也是雷军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浪潮,内心澎湃所驱使。

雷军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是最早提出风口论的人,那句著名的“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激励过很多创业者。如今面对智能电动汽车的风口,他决定再做最后一次追风者。

实际上,小米选择这个时候下场造车,确实是个好时机。一方面,从国家政策层面,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而从行业层面,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经过多年的苦熬,已经完成了中国新能源车企最初的积累,去年更是在资本市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不仅如此,百度、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入局,则进一步为热闹的新能源再添一把火。

平安证券的分析师认为,第一轮造车新势力从电动化切入,部分企业已阶段性胜出。第二轮新势力将以智能化为核心,壁垒提升。而以苹果、小米为代表的具有硬件和软件集成能力的企业进入汽车领域,将开启第二轮智能化新势力浪潮。

所以对小米而言,此时入局已经不用再考虑新能源汽车这个方向是否正确,它要考虑的是,造车这件事,自己能不能以及如何做好。

从资金投入规划上来看,小米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确实,充沛的现金储备对造车尤为重要,目前主要的几家造车新势力无一不经历过资金链危机,而小米拿出100亿美元打底后,其造车项目则可以轻装上阵,少去了缺钱的烦恼。

雷军还透露,过去两个月以及小米造车消息正式宣布后的两个小时,很多投资大佬都来询问是否可以投资,但他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小米要全资来造车,因为他认为,只有汽车和手机生态链全部拉通,才能带来无所不至的智能体验。

造车遵循的是木桶理论,哪怕只有一个短板,其他的长板都会受到影响。而在新能源汽车的资金、用户、品牌、技术、供应链和渠道等主要方面,小米的长板、短板也一目了然。

比如在品牌和用户层面,截至2020年底,小米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96亿,并建立了粘性极高的米粉生态,这对于未来汽车的销售已经提前锁定好目标客户。

在供应链上,小米通过手机+AIOT的布局,已经积累了较强的软硬件集成能力,对供应链的管理及成本控制能力也很强。但与手机相比,汽车供应链更加复杂,小米能否将其在智能手机行业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汽车业务上,还有待观察。据悉,小米目前已投资近10家电动汽车产业链公司。

在汽车技术上,小米虽然手握超800项专利,但这还远远不够。根据智慧芽数据显示,目前小米与汽车有关的专利为834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96%,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子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而汽车的零配件专利占比较低。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信息则显示,小米的汽车专利中60%以上是智能座舱方面与行车安全方面,包括如后视镜调整方法、自动导航服务、车内驾驶安全监控等。

可见,小米的造车之路需要补的课还有很多,但换个角度,作为一个刚刚入局的新玩家,小米所处的起点已经足够高。雷军经常说,要做时间的朋友,而小米已经做好了再全力冲刺至少5到10年的准备。

(作者:白杨 编辑:张伟贤)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